“师傅怎么想起来跟你说这些了?”李世民又追问一句,这次李治回答:“雉奴身边的人,打翻了一个杯子,雉奴很不高兴,要打她。师傅拦住不让打,对雉奴说,如果雉奴也犯错了,师傅也要打雉奴,雉奴会不会开心呢?雉奴说不开心,师傅就说你看,师傅要打你,你不开心,你要打她,她也不开心。这叫换位思考,下人有错,处罚的办法很多,不一定要打啊。可以罚她赔杯子的钱,也可以罚她去厨房学做饭给雉奴吃。”
李治这个年龄,单纯的说教是听不懂的,李诚的方式无疑很有效。
少府监的工坊内,李诚看着印出来的书页,虽然依旧非常的粗糙,但是已经可以称之为书了。第一次印出来的自然是《三字经》,李诚监督之下,工匠们装订成册,其实就是一个小册子,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印刷批量省城的线装书诞生了。
封面有点简单,就是“三字经”三个字,下面有一行小字,李诚著。不要脸的事情已经做过了好多次了,就不在乎多一次了。穿越不抄袭,白跑一趟么不是。
五百册装订好了,李诚让人用绳子捆起来,正准备装车运走呢,工匠们突然都停了下来,跪地不起。李诚道:“干啥呢?”身后传来李世民的声音:“自成,印出书来了?”
李诚一回头,连忙行礼:“陛下来了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这不,正准备给陛下送书去呢,陛下来了,微臣省得走一趟了。”
李世民拿过一本小册子,在手上仔细的看,印刷用的纸没那么白,印出来的字也不算好看。但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李世民心里很清楚。有了这个东西,书的价格就不会再高的让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
“这书,自成打算怎么买给朕?”李世民笑眯眯的问,李诚笑道:“回陛下,现在还没有合算成本,臣很难给陛下一个准确的价格。臣以为,十文钱一册,总是要的吧?”
李世民点点头:“朕知道了,这已经很难得了。自成,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李诚笑着摇摇头:“回陛下,这些雕版,臣是要带走的。”李诚指的自然是《三字经》的雕版,李世民想起来了,这家伙要开店的事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自成啊,明明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为何总要跟俗物沾边呢?”
李诚听了笑道:“回陛下,臣以为不然。俗、雅是对立的,也是并存的。没有俗,哪来的雅呢?俗为雅之本也。微臣是个俗人,自然是喜欢这些俗物的。”
“你总是有道理,朕不跟你计较这些。说说,都打算印一点啥?”李世民很好奇,这家伙到底能搞出什么花样来。李诚笑道:“现在允许臣保密,将来陛下就知道了。”
李世民促狭的笑问:“朕可以入股么?”李诚哭着一张脸:“陛下,给臣留点钱做老婆本吧?”李世民哈哈哈大笑起来,越看李诚越顺眼了。
小孩子多数爱玩而怕学习,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李治表现出来的却是很喜欢学习的样子,完全是情趣盎然的姿态。这很不寻常了!一般的大儒给皇子上课,总是板着脸,没几个皇子会喜欢给他上课的老师。但是李治表现出来的却是很喜欢李诚。
这就很不寻常了,至少在证明一点,李诚很会教孩子。
次日散了朝,回到宫里,几个亲信的大臣没走,陪着皇帝继续商议一些国家大事。
聊了一会之后,李世民拿出李诚的两首诗,这是他抄下来的,放在众人面前。
李世民特意强调了一句:“此乃李诚旧作,抄与雉奴为戒。”
李治不过是个小屁孩子,在众位大臣的心目中,排位第九的皇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看完诗之后,房玄龄先站起来拱手道:“臣教子无方,请陛下责罚。”这是在给儿子擦屁股呢,皇帝不提这事,不等于事情就过去了。改天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儿子在平康坊打架。”那就很尴尬了,所以房玄龄等在机会认错呢。今天看见这两首诗,觉得是在提醒自己,所以赶紧站出来。大将军段志玄一看这阵势,也站出来认错。
李世民一看心里偷着乐,还有这效果?其实他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提醒各位大臣,要爱惜民力。心里乐呢,嘴上说话很随意:“两位爱卿家里那点事情就不要在这提了,还是说这两首诗吧。各位爱卿都是从前隋之乱过来的,知道什么叫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乃警句也,朕引以为戒,各位爱卿亦当如此。”
魏征这个喷子站起来拱手道:“陛下爱惜民力,臣为陛下贺,为万民贺。”
谁说喷子不会拍马屁的?这一出手就是在挠痒痒。李世民那个舒服啊,一脸的得意,摆摆手:“爱卿过誉了,朕为万民之主,分内之事也。”
长孙无忌没有跟着拍马屁,但是他说了一句话:“李自成大才也,可入幕东宫为辅臣。”
现场立刻变成了哑剧表演,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李世民拿眼神瞅自己的大舅哥,你不能有啥好东西,都惦记着往东宫扒拉吧?真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世民自己就这德性。好东西,人才,先扒拉进口袋,然后再说别的。
长孙无忌作为皇后的兄长呢,为外甥考虑其实也没什么不妥。问题是,你考虑过皇帝的感受么?李世民看李承乾现在还是很满意的,只是觉得他没有胖乎乎的李泰讨喜。
长孙无忌的建议,李世民心里就一个感觉,膈应!不是觉得长孙无忌偏心,也没觉得长孙无忌提前抱太子大腿,他也没这个必要。怎么说呢,长孙无忌确实是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问题,但是涉及到太子的话题呢,魏征都闭口不谈,房谋杜断更是装聋子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