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一夜成名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335 字 11个月前

正在投入工作的李诚一声叹息,放下手里的鹅毛笔,抬头看看墙头的小脸蛋。放在平康坊,那也是超一流水准啊。小小年纪就如此烟视媚行,辣么喜欢爬墙头,难怪李世民没死,你就红杏出墙,给他头上安放一片大草原。

尽管少女的性格还未彻底定型,李诚也不打算去做扭转的工作。一个能先后跟了两个皇帝,然后又自己做皇帝的女人,心性之坚定,哪里是轻易改变的。

“出什么名?我怎么不知道?”李诚浑不在意,起身走动,活动筋骨。

“坊间都在传,红颜不识李自成,貌若天仙亦枉然。你真的不知道?”武约撅着嘴,好像很不满意的样子。李诚一愣,一句戏言怎么就传遍长安了?连这个武约都知道了。

武约还在继续吐槽:“认识那么久,也没见你给作诗画画。去一次平康坊倒好了,诗画捧红了一个娼家,顺带睡红了一个。”

“你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都从哪听来的?”李诚恼火不已,没想到武约这都能听到。长安人民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如此八卦了?

“早间家里的下人出去采买,回来后就说了这个事情。中秋之夜,平康坊一场比斗,一个叫明月的小娘,靠着李自成的画和诗,夺了花魁。还有一个叫秋萍的小娘,哼哼!因为某人在她闺房睡了一夜,被称作某人睡过的小娘。一些有钱人,为了睡那个小娘,开出来的价格比明月都高好些呢。”武约巴拉巴拉的吐槽,李诚目瞪口呆,还有这种事情?

李诚这个人有点臭毛病,就是占有欲很强。秋萍那里他一早就走了,看上去很无情,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听说别人惦记秋萍的时候,李诚心里又不舒服了。

不行,回头就给秋萍弄家来,不就是钱么?哥还是攒了一些的。

“诶,我跟你说话呢,你怎么发呆啊?”武约不高兴了,气呼呼的喊了一嗓子。

李诚看看她便笑道:“不就是画画么?好,我给你画就是了,趴好了。”

李诚把画画的家伙都带回来了,让木匠重新弄了一下,没有架子,就用镶嵌的办法来固定。回屋子里,取出碳条画板,武约喜上眉梢,趴好了让李诚画。

“别忘了作诗。”眼看李诚放下碳条,武约又加了一句。李诚看看她,忍不住笑了笑,提笔写了一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嗯,应景,贴题。

多年以后,这幅画和诗,成为了后来人们的一个证据。你们看,李大师早就看穿了一切。

中秋日,黄昏时,平康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十字路口处,搭了一处高台,张灯结彩。

“不良人”四处巡查,维持秩序,以防生乱。长安城难得金吾不禁,每一次都是满城狂欢。平康坊的狂欢,就不是普通百姓能来,一般的富商都不够资格在台下有个座位。没个像样的身份,连坊门都进不来。更不要提台下的座位费,最后面的也要百緡(贯、吊)。前面一排,有钱你都买不到。

李诚自然是没资格坐在台下的,甚至都没出现在平康坊。每一个来到平康坊的客人,首先看见的是一人高的一幅画,画上一个少女,俏立井栏侧,翘首望月,栩栩如生。留白处有诗一首《静夜思》。这中画的方式,实在是前所未见,只有黑白两色,观之如玉人在前。

画不敢说很好,胜在独特,字也是别具一格,从没见过的字体。

“里面还有,里面还有,别堵在坊门口。”坊正满头的汗,疏浚交通。

往前走一段,路边立有牌子,上面贴着还是一幅人物画,俏生生的一个美娇娘,依旧附有诗一首: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两首诗,两幅画,围了一大群观众,造成交通堵塞。坊正、不良人,只能驱赶车马停好,却不敢让这些前来参加花魁大会的权贵走开。

花魁大会还没开始,明月已经先声夺人。待到月挂天空,各家名妓纷纷登台,争一个花魁之名时,画前的人才算散去。若儿悄悄带着两个丫鬟,打算收回画的时候,发现画不见了。为了坊正和不良人,也说不上是何时不见的。

若儿只能翘翘的骂一声:“遭瘟的。”转身回去,关注台上的表演。

平康坊名妓云集,明月在其中只是个吊车尾的。而且这种比赛,往往比的不是相貌才情,而是有没有人捧你。按照规则,各家姑娘上台表演歌舞才艺,台下五十个位子,认可你的相貌才情,就挂上一盏灯笼。获得灯笼最多的就是花魁。花魁取前三,若儿不指望明月多得第一,有个第三她就赚大了。实际上李诚给她出了几个主意后,若儿就觉得自己赚了。搭上一个清倌人,获得的回报超出想象。

今夜就算明月不能名列前茅,明日必定是名满长安。凭什么?就凭李诚的诗和画。

再看台上其他名妓卖力的表演,若儿不过不屑的微微一笑,待会让你们涨涨见识。

台下一辆香车内,明月在做最后的准备,若儿上车来,笑道:“女儿,待会别紧张,你的歌舞才艺都是顶好的,李郎君的妙招打底,前三跑不脱。”

明月点点头,心里缺有点小复杂,比起秋萍来,自己能出名,却为何会羡慕她?

“妈妈,眼下谁得灯笼最多?”明月低声问,若儿笑道:“翠红院的兰心,三十战灯笼。一共十六人争花魁,女儿排在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