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无奈之事

“婚嫁那可是一辈子的事,自然不可以娶只为了你的虚名而嫁的姑娘,至少要娶一个明白你的好的人。”

“我的好?”

“是啊,咱们小神医可是个真正的大夫,善良,正直,虽然看着阴阳怪气,时不时的冷言冷语的,心里其实很软。”

看着眼前这个眉眼弯弯笑的女子,蔡望临听着这份夸奖略微有些不自然,可听到后面,就觉得这个女人有些欠揍,他什么时候阴阳怪气了?

此时,一道璀璨突然在半空绽放,那是皇宫里为了庆祝帝后所放的烟花,那绚烂的模样就连最美时盛开的夏花也比不上。

萧真有些看出神,待到烟花放尽回神时,发现蔡望临这小子正看他,目光略带几分复杂,待她想看清时,听到如姑姑着急的声音传来:“韩夫人,韩夫人,请留步——”

转身,就见如姑姑脚步踉跄的跑了过来,还没站稳就气喘吁吁的说道:“韩夫人,不好了,我家娘娘非要去找皇上,奴婢怎么拦也拦不住啊。”

萧真拧了拧眉。

听得小神医不咸不淡的说道:“这个时候她见不到皇上,皇上也不会见她的,让她别瞎折腾。”

“奴婢知道,可锦妃娘娘不听啊。”

萧真正要前去,胳膊被蔡望临抓住:“她不会听你的,你别忘了,她骨子里还是那个清高任性的千金大小姐。”

“但我也不能知道了这事后装做不知道吧?”萧真淡淡一笑:“我去看看。你先出宫吧。”

当萧真再次见到任锦绣时,她已走出了锦绣宫宫门口,七八个宫女跪在地上哀求她不要去。

萧真只觉得今年一年加起来的叹息声都没有今天一个晚上的叹气声多,锦妃除了那一身里衣穿着之外,外衣什么也没有披,就连脚都是赤着的,虽说现在是夏天,但她刚生过孩子。

“锦绣,你这是又何必呢?”萧真走到她的身边。

“阿真姐姐?”任锦绣木然着一张脸,“我要见皇上,你带我去见皇上吧。”

“今晚不行。”

“为什么不行?以前都行的,只要我想见他,随时都可以见他,哪里都可以去。”

“皇上今天娶宁氏,所以不行。”

任锦绣的双唇微颤了颤,才道:“就算宁氏做上了皇上后,那又如何?我今天可是给他生了小皇子。”小皇子多的是女人为他生,可皇后这天底下却只有一个,这句话萧真没有说出来,她知道锦绣懂:“锦绣,在你嫁给当时还是九皇子的皇上时,心里是明白今后会遇到的处境的。”

“娘娘醒了,快给娘娘拿煮好的粥来。”内寝侍候在锦妃身边的宫女声音传了出来。

萧真赶紧进了内殿,熏香撤了下去,宫人将周围的布帘都挽了起来,使得殿寝之内明亮了不少。任锦绣虽然醒了过来,但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这会正在看着自个儿子流泪。

“好不容易生下来的,应该开心才是。”萧真走到她的身边坐下,小皇孙真的不像早产儿,甚至比足月的看起来还要健康,这会正乖乖的睡着觉。

“阿真姐,这个时候就只有你在我身边。”任锦绣抹着眼泪,“我方才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真的好害怕,我一直叫着皇上,可皇上为什么不来看我一眼?”

萧真在心里叹了口气,前头的喜乐声在任锦绣生产时就能清晰的听到,可见那边是多么的热闹,不管如何,今天是帝后大婚之日,太后是绝不可能让皇帝撇下婚礼过来这边的。

“我生孩子九死一生,为什么他就不能来看看我,只要那么一会就行。”任锦绣落下的泪越来越多,渐渐哽咽起来。

“娘娘,”端了粥过来的慈姑姑看到锦妃娘娘如此,忍不住也红了眼:“您刚生完孩子,千万不能多哭,要不然会落下眼疾的。”

“我忍不住。”任锦绣干脆痛哭起来:“我那么辛苦的在生孩子,为什么他连来看我一眼都没有?阿真姐,”萧真抬起哭得红通通的眼晴看着萧真:“皇上真的有那么讨厌我吗?”

萧真正待说点什么,就见慈姑姑跪在了任锦绣的面前,道:“娘娘,是奴婢没用,您骂奴婢吧。奴婢派去的人连皇上的面都没有见到。”

任锦绣愣了下:“什么意思?”随即,她喃喃:“是太后,一定是太后阻止的,是不是?”

慈姑姑抹着泪点头,太后不喜欢她家的娘娘,如今皇后又进了门,还是太后的亲外甥女,她们娘娘以后在宫里的生活怕会困难很多。

任锦绣的双手死死的纂紧了被褥,牙齿咬住下唇,咬得几乎要出血。

看着她这模样,萧真在心里叹了口气,只得道:“锦绣,你现在需要的是养好身子,你身子很虚弱,如果不好好调养,就会留下病根。”

“她们怎么可以这般欺负我?”任锦绣喃喃:“我又为什么要忍气吞生?”她缓缓抬头看着萧真,目光有些怪异:“阿真姐,我进宫是为了和皇上一起幸福过日子的,不是被人欺负的。”

萧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对着慈姑姑说道:“喂娘娘吃点粥吧。”

“是。”慈姑姑起身,端过桌上的粥:“娘娘,吃点粥吧。”

“吃不下。我累了,我想休息一下。”任锦绣的声音里多是疲惫,说着闭上了眼晴。

慈姑姑见状,忙给她盖好被褥。

萧真嘴拙,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见她想休息,心里松了口气。

出了内殿,老神医已离开,小神医还在,他冷撇了萧真一眼,道:“我还以为锦妃这么一说,你就会将皇上抓到她面前来。”“我还真有过这样的想法。”萧真笑笑,“但我还不至于这般冲动。”帝后大婚,是国家大事,除非宁氏还没踏进皇宫,她说不定会为锦绣去叫皇帝,但既然凤轿已进了宫,皇帝若此时离开,有失大汉体

面,且文武百官与老百姓也会对皇帝的品性生疑,言官更不知道会如何写下皇帝的失常,日后皇帝若有半点的过失,有心之人再拿这事做文章,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