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他,他们俩从小一块长大,真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你确定?我知道他们关系不错,但也不一定吧!而且,我也不觉得郑善这小子能配得上人家如真。”
“哪里配不上了?是,人家确实是个孤儿,但也是个有才能的,要不然哪能和如真一块上一个大学。”
“可不只是因为这个,你不觉得郑善这小子太闷,太不合群了么?要是他俩在一起,那以后…”
“你这都想到哪里去了,他俩现在才多大啊!”
“就是,就是,对了,小全啊,你也不要觉得失落,我们也就是这么一说,事实是什么样没有确证过我们也不知道。”
“不过啊!我看张家父母好像也有这个意思,他们对郑善都挺认可的。”
“说什么呢,别打击人家小全啊!”
“说说郑善?好啊!”
“说起来,郑善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小小年纪,因为家里的一场大火就这么成了孤家寡人。还好我们有政策,要不然可不知道他怎么过下去。不过,孤儿就是孤儿,没了父亲母亲,成长的路还是会艰难一些。说到这一点我们可得敬一下七公,要不是他,还不知道地袛庙里这些没人要的会变成什么样子。七公可是我们村的大善人,大能人,真道士。不仅培养出国士,县令,还把地袛庙的这些小鬼一个一个的培养成人。可惜就是命短了些,比我还小个几岁,才七十就走了。而且临了连个铜章都没能保住,没法放到墓里。要我看,他的画像挂在这个小地方哪够,至少也得放到郡上的贤堂才好。”
“啊,不好意思,说偏了。咱们说回郑善,在这儿,他一直长到成年,中间认了一个干姐姐,不过除了她之外,和别人的关系好像不太好。学习到是不错,品行也还可以,没什么坏毛病。对了,他和如真好像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因为这个,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同班同学。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学校里他们认识之后,如真就经常来这儿了,也因此我这个没人要的老太婆才知道的这么多。”
…
张家,画室。
张如真突然心血来潮,整理起以前的画作来。她打开存储柜子,将画一张一张的铺在地上。一共十一张画,画的日期是同一天,除了第一张外内容一般无二,都是半身像。
第一张是她八岁时眼中带泪的自画像,第二张画的是八岁的郑善…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地袛庙里,一群老头老太聚到一起,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天说地,指点江山。
阳光正好,晒得人身暖心也暖。
全士贤脸上堆满不要钱的笑容,殷勤给老人们端茶递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专职干这个的。旁边,作壁上观的松老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后,没有参与进去,转身离开了。
这些天来,张如真大门不迈,二门不出,铁了心不给全士贤接近的机会。全士贤守了一天大门后,知道这样下去可不行。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如何能够拉进关系,更何况谈朋友了。而且眼看圣诞假期临近尾声,再拖下去回京后,他就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了。
除非…他将追女放到第一位,无视工作上的事。
不过,这样一来,家里就必定会知晓这事了。
不行,我可不能白来一趟,好歹把她是怎样的一个人给了解清楚了。
于是,全士贤当起了调查员,向村里的人们搜集起张如真的资料来。
最初,全士贤问的对象是张家的邻居们,被张家知晓后一句话就让他们闭嘴了。一计不成,全士贤再生一计,他觉得张如真在村里知名度这么高,地袛庙的老人们应该也知道不少才对。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事实上,一切果然如全士贤所想的那样,老人家们喜欢说话,却不会在意说的内容。全士贤有心引导下,张如真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他都了然于心了。
“如真可是我们村的才女,画画的那叫一个像啊。”
“什么像啊,画得再像还能比过照相机不成,人家画彩画,油画的,该说…该说什么来着,对生动形象!”
“就你老太婆会说,总之人家厉害就对了。学习也好,人也孝顺,长得更是漂亮,别的不说,至少也是一乡之花。”
“什么一乡之花啊,太小瞧人家了,至少也是一县的!”
“不不不!我看一郡之花也称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