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维奇影评集:#帝姬#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全息技术刚刚问世的时候,那时几乎所有电影人都相信,电影艺术将会随着虚拟片场技术的成熟来到一个新的巅峰。然而令人惊讶地是,如今我们可以发现,全息直播和全息综艺居然在竞争中占了上风。
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
假如让一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凑在一起吃顿饭,把他们吃饭聊天的场景原原本本地拍下来,会不会比电影正片更有趣呢?
这个问题可能会让许多导演感到被羞辱,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否则就像某些电影那样,女主角的汽水广告都比她主演的电影播放量更高。当然,我并不是在为不合格的演员们开脱。
回到《帝姬》这部电影本身。我在观看之前特意购买了原着小说。不得不说,确实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有些令人失望,但在观看电影之后,我却能够理解导演本人选择它作为改编对象的想法。这些可以放在以后我们再细细探讨。
对于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而言,它的确有值得深思之处。
比如我们能看到“性别平等”于解放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比如相对于另一部穿越电影中穿到人类大灾难前却只想着吃披萨喝啤酒享受“母星平凡人”生活体验的救世主而言,这一部电影则像我们展现了穿越的意义:那就是用超时代的知识与技术挽救饱受饥荒、战争和疾病摧残的古代人们。
不过鉴于《帝姬》本质上就是个简单的商业导向的故事,我们今天要着重讨论的是另一点:在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基础之上,导演还应该在电影中做到些什么呢?
三百年前,评论家阿兰曾在《卡斯星评论报》上撰文批判联邦电影界“重视画面甚于思想的□□倾向。”
但我今天却想要为这种“□□”辩护:一个把思想放在画面之上的导演注定不能成功,因为他所抵制的正是电影这种艺术的本质——文字才是思想的理想载体,而电影则是为了影像而诞生的。
即使有人私心要利用单纯的电影艺术去讲述他的政治诉求和哲学理想,他们也必须尊重电影的本质。至少对于本就没有思想深度的商业电影来说,导演们至少应该学会把电影拍得画面好看。
是的,我就是想要为包晚晚这位年轻导演鸣不平。
自昨天《帝姬》电影上映之后,我看到许多人嘲讽她的电影就像是花里胡哨设计精巧的艺术垃圾。但换句话来说,思想深度又有什么难的呢?正如某些歌曲难听至极,它的拥簇却高举思想大旗,说什么“有思想格局”、“不是普通的靡靡之音”,就不允许别人来批判。简直可笑。
电影的思想内核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合格的导演更应该学会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包晚晚比所有导演都更配得上金虎奖‘最佳导演’。她对于虚拟片场技术的运用超越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在我看来,《帝姬》可以为虚拟片场技术代言。”
这篇影评发出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刻薄的影评家一篇文章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导演和歌手。于此同时,也有许多缺德网友过来煽风点火,“点名”他们看不惯的艺人:
——有人说你的歌除了空洞的“思想格局”毫无价值,你怎么看@歌手斯通?
他们的粉丝敏感地迅速集结在特维奇的社交平台上。
——人没有多少粉丝,口气倒是怪大。
——你吹的牛逼,包晚晚本人她敢应下来了吗?
——收了多少钱啊,哥哥?脸都不要了?
然而伴随着争议的,是《帝姬》越来越高的票房。
上映三天后,它的票房曲线仍然呈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上扬的趋势。已经有网友做出来了今年所有以上映电影的票房曲线对比图。
其中代表《帝姬》的蓝色曲线,代表爆发力的首日票房并不是最高的,可在其他电影纷纷断崖式下降的时候,它却依然还在上扬。
除去慕名前来观看的新观众而言,观众们的反复观看也是造成这一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影上映第七天,根据绿泡泡公布出来的数据分析,平均每场中,第一次观看的新观众只占49%。
在《帝姬》的评论区中,不少观众表示他们看了不止一遍。
“第一遍我全程像一个小傻子一样长大嘴巴,连剧情都没有记住。于是我又看了第二遍。可是看完第二遍之后,我又发现了更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大昭王朝就像一个真实存在的王朝,天哪。我真希望自己能像女主角那样穿越到过去看一看。”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好片子,网上的那些争议我也不关心。但我觉得至少钱没白花,服化道特别漂亮,世界设定也很有趣。导演本人一定也是个很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