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

本以为是孩子出去玩野了,但是孙女娇滴滴的不能打,这气得忍回去,哪想由头在儿子那里,那还不撒开了捶。

沈来旺傻眼,他都十几年没挨过揍了,一边跳脚一边喊道:“爹,我亲爹,我错了!……”

沈喜梅见状赶紧上去营救,再打下去,说不得她小叔要“屈打成招”了!

“爷爷,小叔带了好吃的回来,犒劳大家的,也当时赔罪,都这么晚了,吃饭去,明天再教训小叔好了!”

沈平见孙女好好的,也不像干了重活劳累到的样子,这才罢手,丢下扫把,手背在身后,径直朝屋里去了。

石紫燕忙来接沈新华手上的菜,笑道:“饭焖熟了,还没来的急炒菜呢,正想着摸点咸菜出来凑合一顿算了,这下正好了……什么呀,这么一摞,看把你沉的?……我怎么闻着肉味了?”

装菜的是国宾饭店专用的四层的竹制提菜篮,石紫燕提到桌上打开,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四个都是大肉的荤菜:烧鸡、糖醋排骨、蒸鱼、鸽子汤。

杨小红拙舌:“这烧鸡里面什么菜都没合,这么大一份,得有一整只老母鸡吧,这得多少钱?”

沈喜梅一边打鸽子汤一边笑道:“老母鸡用来顿汤的,这种地锅鸡用的是还没有打鸣的七八个月的公鸡,肉质嫩,有嚼劲,味道好着呢,这一锅怕是两只鸡都不止了……”

将一碗汤放在石紫燕手边:“大嫂,这个鸽子汤你多喝点,最滋补了。”沈永康可还在喝奶呢。

大家都开始动筷子吃起来,杨小红一拍大腿:“早知道让幺妹晚点回去了,喜妹你赶紧去厨房拿个大海碗装一只鸽子起来,待会新磊给你姑送去。她还没吃过这个呢……”

闻言,几个人顿住了手上的动作,石芸榴眉头皱了起来,面色不愉,但是也没有说话。

还是沈平开了口:“她没吃饭就回去了?”

之前沈来福他们去镇上找人,好久不见回,沈平不放心,又在周围找了一圈,等他回到家,沈喜乐已经不在这边了。

不待杨小红说什么,石紫燕接过话头:“哪能呢,让我下的面……我下了一整筒面,本想着大家先吃一口对付下,哪想小姑说饿狠了,四碗都吃了,我奶还让卧了四个荷包蛋在里面呢。”也就她一周岁的儿子捞到点面汤喝了,这会早睡着了放房里了。

沈平冲杨小红问道:“那她还能吃得下?你也不怕撑破她那肚子?!”

杨小红嘟囔着:“这怎么能怪幺妹呢,她那肚子可有三个男娃!肯定不经饿。再说,长这么大,她还没吃过鸽子肉呢?”

石芸榴有些食不知味了,幽幽说道:“这里谁又吃过呢?她好歹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不脱鸡蛋,桃儿月子里都吃不了几个蛋呢。”

家里是一个鸡蛋都没有了,本想着今天鸡下的几个鸡蛋,喜妹肯定会收起来,留着后天她大姐回来过满月,哪想又给吃了。

沈喜梅这会记起她姐在坐月子,似乎回娘家过满月就这几天,姐姐的身子是生一次孩子差一次……

想到这里沈喜梅坐不住了,起身跑到锅屋,拿了两个大碗。

沈喜桃是一家的心病,饭桌上的人都没再动筷子,沈平也沉默着:沈家一共就三个女孩,年龄也相仿,他早期最疼自己的幺女,后来喜爱懂事的小孙女,但是最亏欠的一直是大孙女喜桃。

饥荒之年为了养活幺女,差点饿死大孙女,后来是张校长救济着养活的。

但是对沈家有大恩的张校长在文革时期给斗死了,张寡妇带着儿子张丰年从县里中学回到这状元屯。

这当家人给闹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回老家艰难度日,因为生活窘困,张丰年营养跟不上,二十多岁个头还瘦瘦矮矮的,加上张寡妇时常生病,张丰年别说想娶媳妇,他们家里经常穷的揭不开锅。

而大孙女随了儿媳妇,长得相当出挑,早早就有人来打听,哪想还没等长到十六岁许人家,张寡妇哭上门来,说喜桃是张家的米粮养大的,这条命应该是张家的,闹着要喜桃做她家儿媳妇。

人家现在不要粮食、不要钱,死活闹着沈家不能忘恩负义……

闹到最后没法子,大孙女自己站出来同意了这门婚事。

哪想那个张寡妇不感念喜桃的好,总是想法子作践她。

沈喜梅拿着两个碗回到饭桌上,杨小红打破沉默说:“恩,是该给喜桃也装点……不过,喜桃这胃口小,也不知道月子里能不能吃鸽子汤?”

沈喜梅才就当没听到杨小红说什么,直接捞了一只鸽子和一碗汤放在一边,随后去检烧鸡里面的鸡腿,末了冲沈来旺讨好的笑笑,转头对沈平说:“这是我小叔带回来的,给我幺娘和新耀、新龙留点。”

沈来旺忙推迟,虽然分量看着不少,可是一大桌子人呢。

不过沈平却是点头了,沈喜梅就检好的留了一碗肉。

石家最出息的自然是老大石荣华,老人最疼的是幺儿子石爱国,偏偏只会种地老实巴交的二儿子沈卫国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

此为防盗章,本文采用晋江防盗:防盗比例40防盗时间一天半;饥荒年后,石芸榴生了二儿子,然后时隔三年又生了一对龙凤胎,就是沈新磊和沈喜梅。

至此以后,沈家出生的全部是男孩。沈家十六个男孙,但是女孩,两辈加起来就三个。

沈喜乐是老来女,前头五个哥哥,那顶真真是金装玉裹的小姑(子),能不养成好吃懒做的性子吗?

家里劳力多,不像村里其他人家,沈家的女孩子是不用到田地里挣工分的。至于家务活,杨小红也算年轻力壮手,加上还有稍大的沈喜桃,连沈喜梅都娇养了好些年。

对于越过小姑,让侄女分摊家务活,石芸榴也没有太大意见,总归是家务活,累不着,农村的女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像样。

沈喜桃只读了二年级就辍学在家,没办法,她是老大,下面弟妹太多了,再加上那年头开始闹文化大革命,学生在学校也是胡闹,学不到什么知识,沈喜桃就留在家里带弟妹,做家务。

后面沈喜梅到了入学年龄,沈母直接提出来,沈喜乐念几年书,沈喜梅就必须念几年,只能多不能少。

反正家里活计有沈喜桃担着,念书也不要几个钱,就没有人反对。

沈喜梅一直读到高一,成绩实在拿不出手,考大学?那是天方夜谭。

前些年,一伙老兄弟分了家,沈爷爷沈奶奶照规矩跟着大儿子也就是沈喜梅家,但是其他家的小孩也得照看着,加上自己亲大哥结婚生子,又有小姑的孩子老丢在娘家,沈喜梅见老太太实在照顾不过来,就主动提出不念了。

对于辍学,重新来过的沈喜梅也没多后悔,她现在要好好想想,怎样运作,让家里条件早日得到改善,但是小姑以及她生的一串的疯丫头,以后休想她照料分毫。

沈喜乐是好吃懒做兼嘴碎,她生的那一群女儿在她的基础上翻了个倍,一个个小小年纪就成了滚刀肉,那就是农村的小太妹,女的地痞无赖。

什么姑姑是长辈的,好吃的好喝得事事让着?滚一边去吧!

想到这里,沈喜梅也不遮遮掩掩,扒拉出一个荷包蛋,当着沈喜乐的面径直塞到嘴里。

“嗷呜!”故意发出夸张的声音,一口咬掉半个荷包蛋!

沈喜乐被肥厚的肉层挤成一条缝的小眯眼因太过震惊睁成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不敢置信的惊呼:“你碗里居然藏了鸡蛋?大嫂,……大嫂这太过分了!”

她大着肚子在娘家都没吃上几个鸡蛋,居然煮给这死丫头吃!她肚子里可是有三胞胎呢!

“恩,可好吃了,不过想必小姑你都吃腻了,我妈前两天不在家,听说我奶每天都给你煮四个!”说着的同时,沈喜梅还伸出手,纤细白嫩的四根手指头在沈喜乐面前晃了晃。

一天四个鸡蛋那真是相当相当奢侈的待遇,她奶虽然偏心自己小女儿,但是这金贵的鸡蛋十有八九是小姑念叨次数多了才给她煮那么多的。

农村人家里养点鸡鸭下蛋,最主要的是拿到供销社去换点食盐、火柴等必须品,偶尔掏两个给小娃娃补补身体。这半年家里攒下的鸡蛋少的可怜,一者鸡不能养多,二者她大姐上个月生了孩子,洗三时送过去一篮子,怀孕的小姑又天天在家里候着,哪怕小侄子吃不上,每天至少得给她煮一到俩个,所以家里大人基本没得吃。

下面已经有小侄子,沈喜梅算大人了,也只能逢年过节吃吃,像这样生病补身子还真是少见,因为她基本上不生病的!

沈喜梅美滋滋的将剩下的那口蛋吃到嘴里,差点噎着了,捧着碗转身到条柜上倒开水喝。

沈喜乐气的干瞪眼,这都咽到肚子里去了,还能让她抠出来吗?

这时杨小红左手抱着一个小男娃,右手牵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沈喜梅见了,忙上去抱过小男孩,那是她亲侄子,十一个月的沈永康,至于那有些脏兮兮的小女孩是沈喜乐大女儿刘金兰。

上辈子沈喜梅坐牢了,顾长军在荒凉的西北部队,顾家不喜她这个儿媳妇,不愿意养她生的女儿,只能将朵朵放回娘家。

顾长军每月寄钱回来,加上沈喜桃离婚回娘家了,有她悉心照料着,孩子本也不艰难,但是小姑生了好几个闺女,也一直放在娘家养着,这刘金兰姐妹几个仗着年长,专门欺负朵朵和萍萍(萍萍是沈喜桃小女儿,离婚后也带回娘家),据沈喜梅后来了解,朵朵之所以养成孤僻、偏执的性格以及萍萍长成一副胆小懦弱的样子,这刘金兰“居功至伟”。

想到这里,沈喜梅脸色沉了沉,不过低着头没让人看见。

沈喜梅去抱孩子,沈喜乐看着隔着大方桌子的饭碗,还有小半碗呢,打量着够不着,想站起来,却低估了大腹便便的障碍,还没等她跨出一步,沈喜梅抱着孩子坐回来了,还将碗往她身前挪了挪。

沈喜乐见了气的一屁股坐回去,沈喜梅听见椅子压的吱吱响的声音,望着对方壮观的身姿和肥硕的大肚子,眼中闪过一丝恶趣味的笑意。

从怀孕就开始拼命横向发展的沈喜乐相当有优越感。

胖怎么了?她大嫂能生龙凤胎,她肚子这么大,十有八九有三个呢!她娘生了一串的男娃,她们沈家生的都是男孩,她肚子里这一胎三个肯定都是男孩!

听说大嫂娘家就有个生三胞胎男孩的,政府都给出粮食养着。

所以沈喜乐吃的越发放的开了,有好吃的,她必须吃大头,没有好吃的,她也不是那么挑,一天五六餐,这年头绝对是十里八乡“骇人听闻”的事件,但是因为她肚子里是三胞胎,还是男孩,大家也就慢慢适应了。

沈喜乐每天在找吃的路上和吃东西路上欢乐的蹦跶着,见人就得炫耀一下她怀有三个男娃的肚子,生产队上最起码沈家这一溜排的房子里,哪家有香味,她就理所当然的进去吃一通。

种种这些可不就造就了八十年代农村难得一见的奇观:两百斤的孕妇。

“妈,你这做婆婆的得管管大嫂,我可还大着肚子呢,早上我碗里都是些什么?感情好吃的都给藏着掖着留给自己闺女吃,都多大的姑娘了,养的这么精贵,不知道的还当是地主家的娇小姐。”

让沈喜乐最不能忍受的是,沈家自打分家以来,掌家的不是她娘,而是大嫂。在这十里八乡,哪家当家做主的不是长辈?像她婆家,现在握着家里财政大权的可是她婆婆的婆婆!不知道哪年月能轮到她头上,哪像她大嫂那么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