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 26 章

沈来福不自主的咧开嘴笑了。

沈来福带着沈新华穿过长长的厅堂,朝东南边窗口位置走去,

沈喜梅穿着白大褂带着帽子口罩只漏两个眼睛在外面正挥舞着大锅铲翻炒小龙虾,沈喜桃同一位年轻的厨师摸样的人在边上帮忙。

外面两位穿着桃红色旗袍装服务员在端着小龙虾。还有一位唇红齿白的小少爷坐在边上,趴在大理石平面的窗台上朝里瞧着。沈来福认得,那是江家小少爷。

沈来福朝里面望去,除了沈喜梅正在烧的那锅小龙虾,只有一口大铁锅里面有少许熟的,其余框框盆盆都是空的。

悬了一天一夜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他们也帮不上忙,就在边上找给空位置坐着等,眼见着新烧好的小龙虾一盆盆被服务员端走了。

十点钟,店里的客人总算走的差不多,打扫卫生的工作交给清洁工,沈喜梅同江泽说了几句将人送上楼,才走出饭店。

今天客人来的多且晚,沈来旺自然下班也晚。

要搁头几年,现在开始进入淡季,许多员工能放带薪假,这会全部回来加班加点,老板说了,坚持两个月下来,会多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奖金。这下哪有不乐意的,全部干劲十足回来待命。

沈来福自行车后面带着沈喜梅,沈新华后面带着沈喜桃,沈来旺自己骑着一辆,一不小心走到前头去了。

沈喜梅见沈来福越来越慢,开口道:“爸爸,我们换一下,我来带你吧?”

沈来福瞟了两眼前面走远的自行车,说道:“我不累,你烧了一天小龙虾怕是手酸了,正该歇着。我问你,今天你们那窗口卖掉多少小龙虾了?”

沈喜梅想说她一点都不累,她力气大着呢,但是也猜到沈来福不是骑不动而是想拉开距离问事情:“新窗口大概消耗了四百多斤吧,这一连五天饭店里面算半价销售,对于其他菜来说比较实惠,所以消得比较多。”实际上他们有意造成供不应求的情景。

“这怎么就多了?今天,你们饭店可是收了九百多斤呢?剩了五百斤积到明天?家里今天又收了九百多斤呢,这积下去不都得坏掉。”

“没有的事,就剩将近三百斤精神的,放在水箱里了,不会死掉的,其他的今天都卖掉了。

大厨房也用啊,他们只用龙虾尾巴上剥了壳的肉和大钳子里面的那块嫩得出水的肉,十斤龙虾能得一斤肉就不错了,用的快,我去看了一眼,几个新品菜色销量都不错。

这剩下的三百斤是饭店特地留的,明天也是九百斤的话,估计要留五百斤,这两天要稍微控制点量,后天才是大清销。”

“那你今天就有进账了?”沈来福霎时激动了,上了国宾饭店的餐桌,那价格肯定成倍的涨。

“这两天的不算我的!你们之前在地里干活没听到大喇叭里面的广告吗?后天才正式开张,到时候有抽奖活动,那奖品都是饭店友情赞助给我的,所以这两天卖的麻辣小龙虾进账都算饭店的。”

正式开张后窗口朝饭店里面销售的,都会记录,算账时,饭店扣去百分之三十提成。

好比麻辣小龙虾,对外面是一块五一份,大概就十只龙虾的量,而对饭店里面,分大、中、小三种份量,讲究摆盘,小份大概相当于外面一份两倍的量,售价五块钱,大份相当于两份小份的量,售价八块钱,介于中间的中份售价六块五。

开业期间,大厅半价销售,对外八折销售,但是对外有抽奖等其他优惠活动。

一眨眼就到了七月五号,虽然这年头许多工厂是不过周末的,但是一些单位、机构、工厂的领导肯定是有周末的,经过几天大喇叭的魔性宣传效应,加上里面许诺的诱人的奖品和开张折扣,一早就有许多人来到饭店围观。

七点钟,沈喜梅就在饭店大门朝东的墙上开设的售票窗口进行传销式推销!一早上,各摊位才架起来,食材还未进行加工,沈喜梅就卖出不少票。

许多人都是冲着抽奖来的,但是到现场一看需要一次性购买十块钱的票才抽一次奖,当然奖品是非常丰厚的,最末等的五等奖是十二个鸡蛋。

可是十块钱太多了,大多数人就准备买个一块、八毛的票尝尝鲜,却没想到还没等过去开吃,就被消费即送(票是五毛钱起卖)的试吃品惊呆了,小份的冰粉、羊肉串、串串香……不止品类新颖,味道更是妙不可言,一小份哪里够吃?狼吞虎咽完就往窗口跑。

一位身穿粮油厂字样的确良衬衣的中年大叔带着两个胖小子和一个胖丫头在售票窗口犹豫半天。

沈喜梅见三个孩子都长得胖乎乎的,看穿着也知道这家家庭条件不差,八九岁年龄的孩子那战斗力绝对是杠杠的!忙扬起笑脸,热切的介绍:“今天开张第一天,价格相当优惠!还有,买十块钱的票就能抽一次奖,奖品最高价值六十八块钱国宾饭店席面一份!大叔买一份吧,十块钱的票这三天都可以用,平均下来也就一个孩子一天一块钱……

若是你这头一份买十块钱的,这里六种试吃赠品每样给你来一份怎么样?”

几个小孩正冲着那冒着诱人香味的肉串流口水,本来大叔犹豫的是付一次钱只有一样赠品,他琢磨着是不是分三次买票比较好,他可是带着三个馋嘴娃。

这下不犹豫了,一咬牙掏出一张大团结。

本来收钱卖票的是江泽,沈喜梅负责递试吃品,见了大团结,就是沈喜梅也不淡定了,两双手同时伸过去接钱。

江泽哪里抢得过沈喜梅,悻悻然缩回来:“出息!”

沈喜梅尴尬的笑笑,装作不在意的将钱随意丢进抽屉里:“抽奖!抽奖!箱子呢?”

外面小胖妞踮起脚,小肉抓伸进来:“要肉串!”

本来沈喜梅承诺的是六样试吃品一样打包一份,大叔见三个孩子的状态,忙喊道:“别的不要了,来六串羊肉串吧!”

沈喜梅麻利的去刷酱:“好咧!都不要辣椒对吧?”爱吃肉的小孩好啊,省事!

三个小孩,一手拿一个,分均匀了,大叔才伸手来抽奖。

奖卡和票一样,都是国宾饭店到印刷厂打印好的特殊材质的纸张,上面是大写的中文:壹、贰、叁、肆、伍等字样,最重要的是每一张奖卡上都卡了特制的印章,轻易假冒不了的。

沈喜梅看见头一张奖卡上清楚的写着“贰”子,那代表这二等奖:二十八块钱的国宾饭店抵用券(大厅食用的话,够五六个人吃一顿丰盛的酒席了)。

沈喜梅摸了一把虚汗,好在不是一等奖,一等奖一天只有一个,要是首一个就抽掉了,后面拿什么吸引人眼球?

大叔不敢置信的抬起头看向沈喜梅,有些激动的接过奖品:优惠劵。一巴掌拍在最大那个孩子的脑袋:“赶紧吃!吃完爸爸再给你们买!”

而边上见到这情况的许多人都心动了,纷纷挤上来拿着大团结来朝里挥着。

这会沈喜梅不敢去接钱了,抱着装奖卡的箱子大声道:“刚才那位大叔运气比较好才抽到的,大奖就那几个啊,大家想清楚。

我们这箱子里一共一百三十九张奖券,其中一百二十张是五等奖:十二个鸡蛋;十张四等奖:一只老母鸡;五张三等奖:八块钱的票;三张二等奖,二十八块钱的国宾饭店现金券,刚刚抽掉了一张,也就是说现在里面只有两张了;一等奖六十八块钱的国宾饭店豪华宴席劵一天只有一张。

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张奖券里现在只有三个大奖,大家如果完全冲着奖品来的,我先说清楚,绝大多数抽到的会是十二个鸡蛋的!”主要是怕大家觉得上当受骗闹事,毕竟和气才能生财。

爱占小便宜是国人的通病,反正十块钱不止抽奖还有票呢,抽到就是赚到的心里还是有七个人坚定不移的掏出了大团结,结果六个五等奖,一个四等奖!

沈喜梅心想这才是正常抽奖的打开方式!

脸上却不显,笑意越发甜美,麻利的给他们拿奖品、打包试吃赠品,并且买十块钱票的每人拿了三种赠品。这些人,很快被小吃窗口的香味引走了,并没有觉得上当受骗而闹事。

围在售票处的人陆续往小吃窗口那边散开,□□点后天气炎热起来,许多人吃过一波后离开了,不过评价都不错,不少人还回头买了二次票,当然嘴上免不了抱怨两声有些小贵,拿到票和赠品后又兴冲冲跑走了。

沈喜梅趁着空挡洗下手,用毛巾擦干额头的细碎的汗珠,心里总算彻底踏实了:这开头算是打响了,不枉一家人这几天四点多就爬起来折腾。

江泽也兴致勃勃的翻弄着票本,看了眼记账的本子,很快就心算出这一两个小时卖出了的票价。

虽然他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是这是第一次亲手挣钱,沈喜梅说了,这三天他就负责收钱,给他拿百分之一的提成。

钱,他自然是不差的,但自己挣的和老妈给的不一样,看着边上忙碌的小黑妞,江泽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做点生意,早知道小黑妞这么有经济头脑,他就和她合伙好了,现在她成了自己老板,显得好没气势。

想到过几天要去学校补习不由又歇了心思,江鸳并不希望他将过多的心思放在这镇上的人和事,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华清大学,放纵这几天后,必须心无旁骛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此时的沈喜桃整个人却处于一种不踏实的喜悦中,她找到工作了!虽然名义上是江家的护工,主要做的是保姆性质的事,但是耐不住江家老爷子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厨艺,并且不吝啬教给她。

她真没有料到江家老爷子没有看中在饭店做了十几年厨师的小叔,也没有看上有着精湛刀工和火候把控的喜妹,反而觉得有些拘谨的自己是可造之材。

想来主要还是为了找一个住家保姆照顾收拾家里,那样的话,还真是自己比较适合。

不过沈喜桃还是很高兴,有工作就有收入,并且工资不低,这就够了。

骑车的沈喜梅可不这样想,她之所以带着沈喜桃过来一趟就是冲着学厨艺来的。

她姐不愧是她姐,果然拿下这活计,可惜年龄稍大了点,就算在烧菜上有天赋,有些基本功没有个一二十年是练不出来的。

好在沈喜梅也没指望沈喜桃能成为名厨,有安身立命的手艺就行了。

经过一上午的相处,彼此都满意,至此,沈喜桃成了江晏清老师傅的助手,以后江师傅兴致来了研发新菜色或是指点饭店菜品都只需要动嘴,其余交给沈喜桃负责。

沈喜桃除了窝在江家大院的厨房还负责照顾江晏清老师傅的生活起居,毕竟对方都八十岁了,身体再硬朗也扛不住人体的衰老,加上前几年遭了罪,落了一些老毛病,没有人时时看着点,江鸳不放心。

前些年因为破四旧,再有钱的人家也不敢请佣人,连江鸳也必须事事亲力亲为,现在政策松泛了,江鸳才不憋屈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加上老爷子身体状况,最近一直在物色保姆,可是住家保姆选人时还是需要谨慎。

江鸳和沈喜梅特别投缘,看了沈喜桃后更满意,这不当场拍板定下每个月三十六块钱的高工钱。

沈喜桃第一时间听到都有些不敢置信,要知道,镇上纺织厂里五年以上老员工也就差不多这工资了。

像是去年,她怀孕,夫妻两个一年挣的工分扣掉分到的粮食也就二十八块钱,其中还有一大半需要拿出来还一年在生产队上借的债。

剩下的自然全部在婆婆手上,她是一分都没有见到。

“等过几天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将强强带过来,他们说了不介意你带着孩子。壮壮先放在家里,反正现在哥哥们要收龙虾,家里一直有人,可以看着点。以后再看情况,不行就让你婆婆带着。

对了,工资的事,你可别那么傻说出去,哪怕是同姐夫你也保留点,就说每个月的工钱是十八块,你拿十二块给你婆婆,算是带孩子的补偿,想来他们不会说什么。”沈喜梅不是想让她们夫妻相互隐瞒,但是对于张丰年那人还是有些了解,保准这里才告诉他,下一刻张寡妇就能知道。

沈喜桃点点头,没吱声。嫁过去六年,除了刚开始还能留住一点嫁妆钱,后面五年基本上身无分文,那种日子难熬啊。再说她说出十八块的工资,婆婆最少要拿走十六块,要不肯定会闹。

所以她瞒下十八块一点也不觉得亏心,若是真知道每个月能拿三十六块钱,还不知道婆婆会怎么想。指不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毕竟她一个做保姆的怎么可能拿到那么高的工资。

万一闹起来,工作黄了,她哭都找不到地方。

这样好的机会,她怎么也不能让它溜走,真到万一,两个孩子都丢在家里也在所不惜。

好在江姨和师傅都不介意带着小的。说是有个小孩,家里还热闹。

当天傍晚,沈新华和沈新全就骑着自行车走家串户收点新鲜的鸡鸭鹅蛋,顺便再宣传一下明天傍晚开始收小龙虾的一些要求,最主要的是提醒捕捉小龙虾的人们注意安全。

晚上一家人围在堂屋,点了三盏煤油灯,检查收到的五百多个蛋的新鲜程度。

前几年限制养鸡鸭,蛋就精贵了,许多人家不舍得吃留着换点东西,哪想能卖钱了,还上门收,可不就一股脑将家里的存货全部搬出来,两兄弟骑着车子就这么在几个生产队草草过了一遍收了这么多。

可是现在随随便便一检查挑出来一百多个不新鲜的,杨小红心疼的直骂人。

沈来福和石芸榴也黑了脸,这也太多了,这些坏掉的蛋可是花了十来块钱收上来的,这坏掉的可不能卖了,得全部作废,并且这还是没仔细检查,说不得里面还有。

沈喜梅见大家都沉着脸,安慰道:“夏天气温高,有些人家舍不得吃,一不小心就放坏了也是有的。以后每隔两天就去收一次,想来也放不久,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能收这么多坏的也怪大哥和二哥,你们是不是没检查?”

沈新华和沈新全涨红着脸:第一次干这事脸皮薄,加上对方都是年纪大的老奶奶之流,他们也不好意思一个个瞧,哪怕粗粗看着像有不新鲜的,提出来,对方也仗着年纪大胡搅蛮缠硬要卖,他们两个大小伙子能怎么办?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不由将两人骂的狗血喷头,沈来福差点都动手了。

“二哥,你骑的那自行车可是借二伯家的,收购鸡蛋和小龙虾的成本也是全家仅有的积蓄,你们这样弄下去,也不怕亏的倾家荡产?你也不用谈对象了,到时候谁敢嫁进我们沈家?”明天收小龙虾可是大头,可别什么死的、小的都要,到时候别说亏本,丢都没有地方丢去。

兄弟三个算沈新全脑子比较活,所有必须点醒他。

“这一百二十多个坏的明天上午,大哥和二哥负责拎着扔到后面荒山里去,记得都捣碎,其余的每个人都检查一遍,一个坏的都不能流到饭店里去。”

大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国宾饭店消费高,对食材上要求自然特别苛刻,要是打出来个鸡蛋是坏的,怕是一批都会丢掉。

最终挑出来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只有一百六十九个,可疑或是不太新鲜的一百七十五个,加入需要丢掉大部队的三十二个。

沈喜梅定下以后所有收购上来坏掉的蛋类、龙虾,均由沈新全和沈新华亲手弄到后山里销毁。几个长辈又对着三兄弟指点好一番才罢手。

第二天开始,沈家开始有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

沈喜桃晚上睡得好,难得六点才起床,将张强强喂饱,由沈喜梅骑自行车带着往镇上去;

沈新华和沈新全继续走家串户收鸡蛋;

沈新磊负责在家归纳、做账;

沈来福夫妇、沈平、石紫燕等依旧上生产队挣工分。

好在现在不是秋收季节,上工不需要太多人,要不哪怕三兄弟奉公收小龙虾,怕是也要费一番口舌请假,毕竟没有什么事比得上秋收重要。

吸取昨天晚上血淋淋的教训,特别是今早亲手捣破一百多个鸡蛋的惨痛经历,这次兄弟俩收鸡蛋就差没带放大镜了,对于不新鲜甚至是可疑蛋类坚决拒绝,要是碰到实在不讲理非要强卖的,就拿“你们家的蛋和小龙虾人以后都不收了!”这样的话来恐吓,果然就讲理了。

如此这般白天收的六百个各种蛋类,经过多番检查,有将近五百五十个是可以送到饭店去的。

傍晚六点,准时开始收购小龙虾。

哪怕五点多就有人在外面候着了,沈家三兄弟坚决等到六点才开始验货过称,不合格的坚决不要,哪怕是堂兄弟家的也不例外。

上午亲手捣碎鸡蛋的惨痛经验让他们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称别人心滴自己的血,谁也不是傻子。

不过,来卖小龙虾的大多数是十来岁的孩子,这个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家家都是几个孩子一起,钓的多的个别几伙人能拿到了一两块钱,少的也有七八毛,早高兴的蹦上天了,对于打回来的小的、死的龙虾也没有意见,一个个拿着钱兴高采烈地的往家跑。

虽然夏天日头长,但是小龙虾得挑选验收,一开始大伙都不熟练,下工的几个人纷纷加入帮忙,等收购的差不多,天都已经黑透了。

吃完晚饭,兄弟三个将龙虾、蛋收放好,一家人才坐下来开始统计今天花出去的成本。

沈新磊最后报账:

“两天收购鸡蛋六百零六个、鸭蛋四百六十个、鹅蛋一百二十一个,一共花费六十六块三毛七分钱。其中丢弃以及不能卖的花费二十五块六毛三分钱。

收购小龙虾一共九百二十八斤,一共花费一百三十九块二毛。

其余购买竹筐、笼子等工具以及路费一共花费二十八块六毛

总支出二百三十四快一毛七分,剩余四十五块八毛三分!”除掉给沈喜梅留作做本的三百块,全家能拿出来的钱只有二百八十块,这两天差不多都花干净了。

一时所有人心里都有些慌:这小龙虾夜里会不会大量死亡还是未知数,毕竟谁都没有养过这玩意;明天路上运送难免磕磕碰碰,损耗也没法估计;最关键的是这量会不会太多了?国宾饭店吃的下吗?明天早上会不会被拒收?

……

而沈来福夫妇心里更是打鼓的厉害:他们可是知道,这些小龙虾最终大头还是要喜妹的新窗口来消化,若是生意不好,那……这东西可不能留着慢慢卖,到时候一大家就真的全部搭进去了。

“不要担心,饭店这两天客人多得很,今天试吃反响不错,明后两天推出的新品龙虾菜色依然是半价销售,肯定有更多的人慕名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