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良听了他的这一通想法后,就在心里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基本立意以及大致框架。
一周后,一篇书名“梁德清”的大块文章,刊登在《新洲日报》上。
这篇文章刚一刊出,第二天早上就摆在了省委第一书记茅玉成的办公桌上。
他仔细看了两遍,甚至用红笔圈出了重点,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他在电视会议上的讲话的姊妹篇,对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做出积极呼应和论证。
这时,省委副书记曾耕田手里拿着报纸进来了,还没容他说话,茅玉成就说:“曾书记啊,今天的报纸看到了吗?”
曾耕田举着手里的报纸说:“您是说这篇文章吗?”
茅玉成一看,说道:“是啊,这篇文章不错,我都研读了两遍了。”
“我也感觉不错,很有深度,而且一些提法也很新颖,跟您的讲话完全吻合。”
茅玉成放下报纸,沉吟道:“梁德清,我怎么不记得政策研究室和宣传部有这么个人?”
曾耕田说:“我问了报社总编,他也说不是他们的记者写的,具体是谁,他说给打听打听。”
茅玉成说:“这笔法一看就不是记者写的。我们这段时期的反腐工作,大快人心,我去调研,好多大学教授、专家,对此拍手称快,这篇文章,说不定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龚法成说:“如果是省内的专家学者写的,那就说明这个专家学者很接地气,既了解高层的反腐决心,也了解基层实际,了解干部百态。”
茅玉成说:“你说得对,可以以此为契机,结合当前我省实际,针对如何防治腐败,净化队伍,端庄干部从政心态,搞一个反腐倡廉大讨论。老曾啊,别看理论是虚的,以虚促实,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无弹窗宣传部长被调走了,还有副部长,还有科室其他人员。只是薛家良没敢这样说,因为谢敏让他做这事,肯定有他的理由。
哪知,薛家良的犹豫并没有逃过谢敏锐利的目光,他板着脸说道:“可是什么?让你做你就做,什么时候变得缩头缩脑了?”
后来,薛家良才悟出让他写这篇文章的益处。
薛家良感到谢敏办事都不是一般的缜密,他走的每一步棋,都有下十步做呼应。
他调整处室干部,先免后任。就是先将三个处室主任调离原岗位,不立即任命新的主任。
这一点薛家良不能理解,这不是要耽误处室工作吗?
当晚,薛家良来到龚法成家,向龚法成提出了这一疑问。
龚法成则笑着说:“这是老谢一贯的工作套路,稳、准、狠,他在静观各路人的反应。”
“各路人的反应会影响他最初的决断吗?”
龚法成说:“一般情况下不会。别看他表面不多言不多语,其实他是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认准的事,轻易不会改变,这次调查石辉就是个例子。他跟我说的由头是调查王勇,是后来发现了石辉,这个我相信,王勇向我发出威胁,他不会不往心里去了,但是如果他心中没有最初举报石辉不开检委会那封信的执念,也不会这么坚定信念,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后,才跟我汇报。他天生就是做纪委工作的料。”
看得出,龚法成非常赏识谢敏,这也是省委征求他意见时,他力荐谢敏的主要原因。
薛家良又为谢敏下达给他的新任务而向龚法成讨教。
哪知,龚法成哈哈大笑。
薛家良不解地望着他,说道:“您笑什么?”
龚法成说:“这个老谢,真敢巧使拙奴,连我的主意都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