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良接过来,是一份手写件。
康继先又提供了两个知情人,一个是康继先的副手,也被调离原单位,如今长期病假在家,一个是当年预算科科长,这个人目前还在招商局,只是不再是预算科的科长了,而是一个不相干的科室普通一员。
他们三个是这个项目的质疑者。
谈完后,白瑞德将记录内容交给薛家良,薛家良看了一遍后,交给康继先,说道:“开始就跟您讲了,这个您看看,如果跟您陈述的内容相符,就请您在这里签个字。”
康继先看了看,接过笔,写上自己的名字,白瑞德递给他印泥,他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下手印。
薛家良他们起身告辞。
临走的时候,薛家良嘱咐康继先说:“尽管您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开的、阳光的,但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所以关于我们来找您,您不要声张,这样对我们调查取证是有利的。我这样说您明白吗?”
康继先说:“我明白,我之前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说明问题是切实存在的,就是想给上级领导以信心,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既然上级下定决心开始调查这事,我就踏实了,不会再到处声张了,以后我会注意的。”
他们开着车驶出这个小区,薛家良在车里给安康书记打了一个电话,跟他简要汇报了情况,然后向他请示,是否去找康继先说的那两个人,安康指示他们,去找这两个人,重点了解康继先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
他找到一家小饭馆,简单解决了午饭问题,又开始马不停蹄找另外两个知情人。
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两位当事人,都跟康继先的情况一样,在昨天晚上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抚慰,那个养病的副局长,被单位召回上班,恢复副处待遇,那个预算科原科长,也被临时安排了领导职务,尽管回不到预算科了,但也恢复了科级待遇。
很显然,他们的“上司”以此来邀买人心,不希望他们唱反调。果然,两人顾虑重重,都不愿再讲当年的事情了,薛家良苦口婆心给他们做工作,他们才跟陈述了当年的事情,但都再三要求为他们保密。
结束跟这两个人的谈话后,薛家良再次请示安康,能否返回。安康让他们去青州师范学院招待所,跟谢敏汇合,一切行动听谢敏的指挥。
{}无弹窗薛家良说:“原来也举报过,省政府对这件事一直持慎重态度,后来康继先通过关系找到了首都的媒体记者,是记者来了。”
白瑞德问道:“是故意制造的这个契机吗?”
薛家良扭头看着他,严肃地说道:“你可以这样想,不可以这样说出来。”
“明白,我错了。”白瑞德也认真地回应道。
这时,白瑞德放慢了车速,说道:“好像咱们走过了,竟顾着说话了,刚才那个小区大门口好像是。”
薛家良说:“那个是万家乐小区,东方家园还在前面,我记得是个欧式近似于凯旋门的大门口。”
白瑞德问道:“这个康继先原来是招商局哪个科室的?”
“项目开发办公室主任。”
“正管呀?”
“所以了解情况。”
他们驶进一个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大门口,找到一号楼三单元。
白瑞德将车调好头,熄火,两人这才下车,站在楼洞门前,按响了101室的门铃。里面的人没有接听门铃,直接打开楼道门,薛家良他们走进去。
这时,101室的房门打开,一个带着近视眼镜、四十多岁的男子站在门口,他连问都不问,就请薛家良他们进来了。
他可以不核查薛家良他们的身份,但薛家良不能不核查他的身份:“请问,您是康先生吗?”
那个人点点头,说道:“没错,刚才就是我跟你通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