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事要是放在明面上来说,他们确实是不占理的,更别提,他们还有一千一万个能被人收拾的把柄。
到时陛下可不会承认自己的小心思的,只会说他们自己罪有应得。
再说这个登记在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呈给陛下,就算陛下打心眼里是完全不想他们捐款帮忙,但这事要是放到明面上来说,他们按照陛下的意思来了,一个个也就意思一点,到时陛下是不是脸上也挂不住?
因为满朝文武就会觉得这怎么回事啊,出了这么大的事,庐州府的官员就捐这么点,陛下还挺满意?那以后要是再有其他地方出事,让他们捐钱的时候,他们也少捐点。
你就说,大家会不会这么想?
可要是大家都这么想,那皇上不就歇菜了?国库哪有这么多赈灾银子?不得找官员们扒拉扒拉?
可是他们要是捐多了,那陛下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啊,就会觉得,庐州府的那帮混蛋肯定已经跟煜王勾搭在一起了,那些人以后不能用了,有机会还得寻个由头把他们都撸了。
你说,这事不就把他们整得里外不是人了嘛?!
这到底应该捐多少呢?
这远的还没解决呢,最现实的问题来了。
赵府。
“爹,儿子今日可是听书院说了你们捐款的事,您到时得多捐点,毕竟您可是庐州府的知府啊,除了煜王,就您职位最高了,您要是捐少了,脸上也难看不是?
而且啊,到时那个捐款名单和数额可是要贴在书院的,我可提前跟你说好,您儿子好面子,您要是捐少了,害我丢了面子,我,我,我就不去书院读书了。
整个书院,甚至整个庐州府,谁人不知我是知府家的少爷,反正您要是捐少了,我可没脸出去见人了,您就看着办吧。”
赵子桓见自己越说自家老爹的脸色越难看,等他一说完,不等老爹反应过来,就连忙跑路了,不然他怕他爹过会忍不住对他家法伺候。
可是他说的可都是心里话啊,他堂堂知府少爷,要是因为亲爹捐款捐少了,就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想到那副场景他就不想出去见人。
“你个臭小子,气煞我也!”
赵知府本来就发愁捐款的事,愁得他胡子都被自己揪掉了几根,结果他的好儿子居然还敢过来教他做事!
现在是丢不丢脸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