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立刻点头,不到半个时辰,人马点齐,他们立刻出发。
一路上,两个人都没怎么说话,心情格外沉重。
假如郭威真的出了事情,燕云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朝中暗流汹涌,尤其是京城空虚,各方势力虎视眈眈。
这可怎么是好?
柴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哪怕他是实至名归的储君,在这种时候,也难免心中慌乱。
“叶华,这一关,你要跟我一起闯!”
柴荣用的是命令口吻,不容商量。
叶华用力点头,柴荣能带着自己回来,已经不言而喻了,柴荣不只是把他当成心腹,更是当成了一起成就霸业的朋友。
能得到两代帝王的信任,何其有幸!
叶华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谁想要在这个时候捣乱,就要问问我的骠骑卫答不答应!
他们两个来到了御帐外面,负责巡逻的士兵比平时足足多了四倍,戒备森严,杀气腾腾。柴荣赶来,让人去通报。
魏仁浦高兴地连鞋都没穿,就立刻出迎,谢天谢地,天可怜见,殿下总算是来了……陛下病重,那帮悍将武夫,一天来好几次,最初只是探问,随便两句话就打发了,可他们越来越蛮横,嚷嚷着一定要见郭威。
秀才遇上兵,魏仁浦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柴荣来了,等于救了他得老命!
只是让老魏不解的是叶华怎么也跟着来了?
老魏在多少年前,就经营和柴荣的关系,遇到了关键大事,柴荣都会请教他的意见,魏仁浦觉得,在改朝换代这种大事情上,殿下应该只信任自己一个人。
偏偏叶华突然出现了,这让老魏颇感意料之外。
这小子神通不小,什么时候和殿下这么亲密了?
看他们亦步亦趋的样子,自己仿佛成了外人!
这叫什么事啊?
魏仁浦一肚子疑问,柴荣眉头深锁,直接问道:“父皇呢,我要求见父皇。“
“殿下,请随我来。”
魏仁浦连忙在前面带路,柴荣随后跟着,他们一起进了御帐,叶华自然而然,就领着骠骑卫,充当起卫戍的职责。
正在这时候,突然外面一阵大乱,以王殷和郭崇为首,几十位将领,气势汹汹杀来,见到叶华按着刀柄,立在御帐外面,全都大吃一惊。
“你把幽州搅得大乱,陛下都被你给气病了,怎么还敢回来!”郭崇第一个冲出来,横着眼睛道:“你赶快闪开,让我们去见陛下,不然,休怪我们不客气!”
面对柴荣的诚挚邀请,如果继续敷衍,就实在是对不起他的盛情了。柴荣除了或许会英年早逝之外,其他方面,都无可挑剔,堪称帝王当中的典范。
柴荣能打仗,一生中无数次带兵亲征,战绩辉煌,比起唐太宗也差不多少。
他知道民间疾苦,年轻时候,柴荣贩运茶叶,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民生利病,都看在眼里。
郭威登基之后,柴荣忠实履行储君的使命,协助郭威,休养生息,发展军力,革除弊政,做了许多事情。
最难得,柴荣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身边也有很多文臣,比如魏仁浦,王朴等等,但是柴荣不会被这些人左右,该听的建议会听,不该听的建议,柴荣很有主见……
“叶华,我常常思索,以大唐之盛,何以一场安史之乱,就弄得由盛而衰,继而藩镇割据,内忧外患不断,时至今日,二百年过去了,依旧战乱不断,这都是大唐的遗祸……朝中诸公,给我讲过历代兴衰,他们言说是杨贵妃的女祸,唐明皇的昏庸,李林甫杨国忠奸佞,安禄山狡诈,总而言之,是昏君奸佞的错,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柴荣问完,叶华不由得打起精神。
这道题可非比寻常,不能等闲视之。
相当于刘皇叔跑到隆中,诸葛孔明的对策,如果拿不出来真东西,大耳贼才不会把孔明当回事。
同样的,有真本事,立刻会被引为心腹之臣。
柴荣这也是效仿刘备,考校自己的本事。
叶华清了清嗓子,“殿下,以史为鉴,能知得失兴替。盛唐立国之初,推行均田,施行府兵制,很快就国富民强,北征大漠,横扫蛮夷,给太宗皇帝打出了一个天可汗!我一以为大唐之兴,在于公平二字!”
“为政公平,贤愚得所;军中公平,能者上,庸者下;民间公平,百姓有田耕,有衣穿,有饭吃,因为公平,所以人人行正道,臣子尽忠职守,将士奋死力战,百姓纳粮服役,人尽所能,自然而然,有了大唐盛世。”
“如果用玄宗朝比太宗朝,自然是开元盛世更加繁荣,财富也更加丰富……但是玄宗朝均田破坏殆尽,民间贫富差距悬殊,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朝堂之上,世家子弟,充斥其间,寒门报国无门。府兵制荡然无存,招募胡人为兵,将刀柄交给异族,真正的国力,不如太宗朝远矣,怎么可能不亡国!”
“假使府兵存在,天子一声令下,调集几十万大军,纵然安禄山和史思明有再大的本事,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正因为失去了公平,失去了道义,也就没法动员百姓,没法号令天下,安史之乱迁延日久,地方藩镇割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
叶华讲了很多,柴荣都耐心听着。
“叶华,你所言,是说朝廷应该维护公平道义……这和儒家所言的大道之行,仁政王道,又有什么差别?”
叶华摇头,“没有差别!”
柴荣忍不住笑骂:“没有差别,你这岂不是老生常谈,可不是你冠军侯的风采!”
“殿下,这人世间的道理,说起来都差不多,可做起来就不一样了。”叶华认真道:“儒家所言的大道,在士人的嘴里,就变成了士人是国家之本,其余武夫粗鄙不文,百姓愚昧无知,商人贪财好利……只有他们是好人,只有他们配和天子共江山。如果天子顺应文人,把国家都交给他们,久而久之,积弊重重,离着亡国也就不远了。”
“文官会亡国吗?历来不都是乱民,武夫,宗室,外戚,甚至是宦官亡国,文官可不曾弑君啊!”
叶华不以为然,“这就是他们狡诈的地方,文官不弑君,可他们败坏朝廷,残害百姓,危害更甚其他人。官逼民反,说的就是他们!”
“嗯,有理!大唐牛李党政,殷鉴不远啊!”柴荣道:“你说的有理,可交给武夫,也会造成藩镇割据,内乱不断,甚至亡国丧邦,危害更大。”
“所以我说要维持公平……士农工商之间要有公平公义,文武、宗室、百姓之间也要守住公平,才能让人人信服,国势昌隆。”
柴荣若有所思,叶华所讲的公平,其实是一种超出了士人所讲的大格局,大公平,天子治国,的确应该超然物外,不被乱七八糟的情感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