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争相投靠大周的人们

“三儿,你说吧,要怎么办?”

陈明想了想,“娘,人死了也好,省得妹妹嫁过去守活寡。咱们现在是不跑不行了!”

“跑?去哪儿?”

“去沧州!”

陈明很认真道:“娘,孩儿有手艺,我,我能养活你们,让弟弟妹妹顿顿吃上牛杂汤!”

老太太看着儿子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还吃牛杂汤呢!

地主老爷都没吃上!

轮得着咱们!

不吃观音土就不错了!

陈明不想跟老娘抬杠,等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等到火灭了,契丹人走了。

他们才出来。

村子里幸存的人,跑去地主家里,从灰烬当中,挖出滚烫的条石砖头,去修整自己家的房子……他们对地主没有半点同情,死了好!你家还有那么多土地呢,这回都是我们的了!

陈明只是冷笑,他们孤儿寡母,抢不到什么的。更何况契丹人能来一次,就能来第二次,几时见过从猴手里掉枣的,瞧着吧,地主家的田产肯定会被收上去,谁抢谁就要倒霉!

“娘咱们快点走吧!”

一家四口,从村子里出来,沿着大路,向东边快速前行。

陈明把老娘背在了身上,跑在最前面,弟弟和妹妹紧紧跟着,他们走累了,就吃一块牛肉干,渴了就喝溪里的泉水,终于离着沧州越来越近了。

而就在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三次契丹人,全都是来抢夺粮食的。

真是一帮无耻的强盗!

陈明恶狠狠咬牙,冲着契丹人的方向,用力啐了他们一口。

“娘,咱们过上倒霉的日子,全都怪这些没有人心的契丹狗,等以后一定把他们赶走,把咱们家夺回来!”

老太太很想教训儿子几句,他们是老实人,不能想着拿刀动枪的,契丹人造孽,有老天爷看着呢!

可老太太终究没有说出口,只是长长叹息。

一家人还容易跑了出来,陈明花了40个铜子,坐船横渡永济渠,他这才想起来,原来骠骑卫坐船过河,是不用花钱的,他是跟着捡了便宜!

师父说得对,当兵就是比作工匠体面。

陈明很认真告诉幺弟,以后要想着当兵,要进骠骑卫!

他们一家来到了沧州城外,长途跋涉,每个人都疲惫不堪,肚子里咕咕乱叫,尽管节省,牛肉干也不够四个人吃的,早就没有了。

陈明笑得很开心,“娘,你放心吧,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有本事就能有饭吃!”

说完,陈明信心十足,朝着招工处跑去……叶华就在招工处,目之所及,黑压压的一大片,已经有人主动过来投靠,寻找工作。

他的计划也已经奏效了,契丹人正在摧毁自己的根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自己挖的坑给埋了……

陈明和其他工人一起回村子,不过他多了个心眼,身上带着巨款,可不能跟那帮人一起走,万一被抢了就不好玩了。

他发现了一伙大周的商队,还有一群穿着铠甲的周兵保护。

在沧州的日子,让他对周人有着超出寻常的好感,至于那些士兵,就更是天神一般了。陈明的师父是个很不错的工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儿子送进骠骑卫,还说什么此生无憾,骠骑卫是一群好兵!

陈明十分笃定,他决定跟着大周的商队一起走,借助骠骑卫的保护。

既然要想搭伙儿,就要付出一些代价,陈明还是懂规矩的。

他们路过一个小吃摊,陈明决定请大家吃面条,尽管要花掉100文的天价,还是值得的。

骠骑卫和商人,每个人捧着一碗只加了一点肉末的面条,忍不住摇头发笑,可他们还是把面吃光了,接受了陈明的好意。

继续向前走,过了永济渠,快到了瀛洲地界,骠骑卫的头儿扔给了陈明一大包牛肉干。

“谢了!”

说完,他们就走了。

而陈明抱着沉甸甸的肉干,有点傻了。

他在师父那里吃过一次,师父只给了他两块,其余的都让师父当成了下酒菜,陈明发誓,浓香松软,带着微微甜味的牛肉干,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面前就有一大包!

小心翼翼抓起块,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等到口水将肉干浸透,味蕾完全打开,再缓缓咽下去,回味悠长,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享受,陈明下意识又抓起一块,想要延续幸福。

不过他忍住了,小心翼翼,将油纸包塞在衣服里面。

拿回家,给弟弟和妹妹尝尝,他们还没吃过呢!

陈明迈开两条腿,发足狂奔。

他的记性还真不错,居然没有迷路,在半夜时分,跑回了家里。他的出现,弄得全村的狗都跟着狂叫,陈明也顾不得什么了,来到了他们一家人居住的破棚子。

老娘还在,弟弟也在,妹妹坐在炕头。

三个人见他回来,跟瞧见了鬼似的!

“你,你还活着!”

陈明扑通跪在老娘的面前,抱住了母亲的大腿。

“活着,孩儿活着……孩儿不但活着,还,还挣钱哩!”

他把三贯钱掏出来,放在老娘面前,还掏出了一包牛肉干,塞给弟弟和妹妹,“快吃吧,可香了!”

弟弟伸手去抓,却被老娘一巴掌打了回来!

老太太盯着陈明,“你,你说实话,是不是当了山贼了?你给不孝子,你想气死娘啊!”

老太太抓起鸡毛掸子要打,陈明下意识举起手臂护着面孔,借着灯光,老太太看到了儿子的手。

全都是老茧,厚厚的一层又一层……再看看儿子的脖子,脸庞,黝黑黝黑的,老太太心疼了,她扔了鸡毛掸子,把儿子抱在怀里,心疼落泪。

“我苦命的儿啊,告诉娘,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明很得意地将经过告诉老娘,他去了沧州修城,拜了师父,挣了钱,可不是小数目,3贯钱,虽然花了100文,但是剩下的也够盖一个新房子了,他们不用寄人篱下了。

“娘,你说咱们在哪里盖房子,孩儿都听你的!”

老太太看着那三串沉甸甸的铜钱,突然放声大哭,妹妹忍不住悲伤,也跟着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