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顿了顿,又紧接着说:“哪怕是让别人以为她所靠之人是二皇子,或是大司马,也不会像选择太子一样,有这么大的阻力吧。”
应清平静的看着萧何,沉默了许久,才淡然却又坚定的回答道:“因为只能是他,非他不可。”
“为何?”自从第一次与应清交谈之后,萧何就知道此人心中对所有的事情仿佛都有自己的计划与方式,如今他既然这样做,就必是有一些不得不为之的缘由。
应清淡淡看了一眼秦桑,见她也是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轻叹了一声,解释道:“卫岚在朝中一直没有选择自己的阵营,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此时恒王正当壮年,过早的选择支持任何一位皇子,都是在赌。未来变数无穷,像卫岚这样中立,反而会令恒王另眼相看。而他虽然在有些事情上会选择委身寻求我的意见,但这不代表他就会信任我。若是由我向他推荐秦桑,他对秦桑的看法,就未可知了。”
萧何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卫大人确实可以不去考虑了,那么,二皇子呢?”
应清没有迟疑,接着答道:“我也并非没有考虑过二皇子,但是你要知道,二皇子声势虽大,却正因如此,我更不能选他。”
“此话怎讲?”萧何问道。
“君主之道,讲究权宜制衡。二皇子现下已经有了相国大人和朝中众位老臣的支持,又有梁妃在后宫斡旋,他唯一缺少的是什么?正是兵权。若是将秦桑带到他的面前,由他引荐给恒王,怕是比任何人引荐都更让恒王忌惮。试想,一位什么都有了的皇子,接下来,还会想要什么呢?”
“皇位。”萧何脱口而出,与秦桑两人都已是恍然。
“没错。”应清见两人都明白了,便也不再多说。
从一开始,应清就在为秦桑寻找一个适合的“靠山”。在了解朝中局势之后,他便试着与卫岚、太子和二皇子分别浅浅接触了一番,在试探中,他排除了中立的卫岚,也排除了树大根深的二皇子。
最后,他发现这个“靠山”必须是太子,也只能是太子。
于是,他收下了太子所赠的宅院,也暗中帮助太子解决了不少难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待秦桑有机会进入朝堂,能得其相助。
三人都沉默了一会,萧何与秦桑还在回味这当中的玄机,还是应清率先打破了这种沉默:“散朝后,太子可有再嘱咐你什么?”
秦桑抬起头来,回忆了片刻,才点头道:“对了,他对我说恒王并不在意出身,因此提到了萧皇后,还有……陈妃。”
“陈妃?”应清微微疑惑了一下:“为何会提到陈妃?”
“他说陈妃与恒王的故事,在民间算是个传奇,还让我回来再细细问你。”秦桑如实回复道。
应清微微偏了偏头,思索了片刻:“这位陈妃,我还真的未曾细细了解过,只知道她是恒王一次围猎时带回宫中的民间女子。”
他又细细想了一下,似是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许太子只是想告诉你,她一个民间女子尚且能够入宫为妃,你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出身吧。”
“陈妃……”一旁的萧何食指弹了弹下巴,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个故事,我倒是有所耳闻。”
“今日的考题是什么?”应清一坐下,便开口问道。
“渝州城外一线谷。”秦桑简略的回答道。
应清抬眼看了一下秦桑,眼中有些惊讶:“不会是问你宋将军这场败仗的原因所在吧?”
秦桑一笑:“师兄猜的没错,恒王问我,宋将军当日为何会在一线谷遇伏,还问若是我带兵,会有什么对策。”
“你是如何答的?”应清接着问道。
秦桑挑了挑眉,顽皮一笑:“我可没有傻到直接回答这种问题,我只说了宋阔会开城追敌的原因,还有眼下的战事情形。”
应清满意的点了点头,松了口气:“那就好,这道题目怎么看都是个陷阱,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若是真被绕进去,围着一线谷的山势地形大做文章,那可就真是掉进圈套了。”
秦桑端起茶喝了一口,抬头说道:“对了,今日在宫门前,太子让我与他同乘,下车时,引得不少侧目。”
“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应清看着秦桑,继续说道:“太子根基一向不稳,但他毕竟是太子,多少眼睛都盯着呢,你这时候在他身边出现,自然是让那些有心人揣测不断。”
“咚咚咚。”
这时,门外有人敲了敲门,应清出声应了一句,小仆便端着两盘酥饼糕点进来,放在了案几上。
那小仆将东西放下,却并未离开,而是转身对着应清道:“公子,府外有人求见。”
“哦?说了是谁吗?”应清有些意外,这时候来拜访,会是谁呢?
小仆转了转眼珠回忆了片刻,恍然道:“哦,好似是擂台最后一日,来过的那位公子。”
应清与秦桑对视一眼,皆是一愣,萧何?他来做什么?
心下虽是诧异,但应清还是平静的吩咐道:“请他进来吧。”
“是。”
小仆退下之后,秦桑十分不解的皱眉看向应清,眼神中尽是询问。应清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并不清楚萧何此时突然前来做什么。
“哟,都在呢。”萧何一脚踏入书房,看见应清与秦桑都在,便熟络的招呼了一声。
“你来做什么?”秦桑可没觉得自己和他已经熟识到了这个地步,有些诧异的问着。
萧何也不觉尴尬,走到案几边撩起衣摆坐下,随意的说:“我这不是听说你今日已经入宫面圣了,赶来打探打探情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