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
村民们顶着烈日,一张张脸都炙烤成嫣红色,汗珠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气馁,依旧咬紧牙关,耐心的等待。
呼风唤雨不是吃饭喝水,龙王爷需要时间,或许他现在就正在点齐波兵水将,驾着祥云出海,赶赴这里。
他是如此的伟大,怎么会弃他最忠诚的信徒而不顾?
肯定不会的。
一定不会的。
这些村民的信念如此坚定。
整整一天时间,相继有村民中暑,被抬回村里休息。剩余的村民依旧没有离开法台,他们只是以为心还不够诚……
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们愿意相信,愿意相信,龙王爷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了他们的祈祷。
他老人家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点点的时间赶来。
第二天、第三天,村里只是机械的回家吃饭、休息,然后就再次来到法台前,仰着散发着金光的龙王金身,祈祷着雷声的响起,乌云的凝聚。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乡亲们!”主持祭祀的老者,满头白发,皱纹像是沟壑一样深,那双陷在眼眶中的浑浊老眼,闪烁着光芒,大声的喊道:“龙王爷指定忘不了咱们吶!”
“他老人家是太累了,太累了。大家回头想想,过去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南征北战,降妖除魔,立下多少功勋,付出了多少血泪。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乡亲们,我老头子敢在这儿立誓,不敢是十天还是一个月,还是半年,他老人家休息好了,一定会来救咱们的。”
“记住,那是啥?那是龙,那是咱华夏人的老祖宗!”
慷慨激昂,发自肺腑,老者在激励着在场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是啊。
过去的一年中,龙王爷干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拯救了多少曾经像他们一样绝望的人?
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
很快,他就会穿着绫罗龙袍,脚踏五彩祥云,率领虾兵蟹将,为他的信民们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
等待,等一个奇迹!
{}无弹窗“嘿哟,嘿哟。”
卖力的吆喝声传来,清水河龙王庙庙门前,熙熙攘攘的站着百十来号人,都是清水河畔聚居的村落里有些头脸的人,个个神态恭敬的看着庙里。
十来个身强力壮的杠子手,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的腱子肉,用轿杠抬着一尊三米多高的龙王金身塑像。
通海县是贫瘠山区,常年遭受旱灾之苦。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流行着求雨祭祀的传统,只是近年来,人们思想开化,渐渐的不太相信了。再加上国家每年都有援水措施,求雨和祭祀龙王庙的仪式逐渐消失了。
直到那条金龙再一次闪耀在华夏大地。
这座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龙王庙,香火再次旺盛起来。几个穷村子硬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几千块钱,将龙王庙修葺一番,把那尊破损的龙王庙修复完善,涂上了金粉。
二月二那天,龙王庙前还搭了戏班子给龙王爷唱戏,聚集了周围七八个村子,上千号的信民前来参加。
在他们的心里,有了龙王爷,有了鲁东等地求雨成功的例子,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到旱灾的威胁了。
年初的雨量还算丰沛,大家一度觉得是龙王爷对他们诚心的嘉奖,会保佑他们过上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可是很快,他们满心的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进入三月之后,耕种的庄稼刚刚发芽,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干旱突如其来,首先是清水河,据说上游的四大水库在短短半个月内干涸,直接导致清水河露出干枯的河床。
再然后就是数十个饮水井和灌溉井,每天的水位都以一两米的速度下降,直到水桶碰到硬邦邦的水滴,发出令人绝望的咚咚声。
河干了,井也干了,地也干了,城里的消防的送水车,也来的越来越少了。
就连头顶的日头都变的愈发的炎热,仿佛提前进入了仲夏,在外面走上一圈,头皮都是烫的,接二连三的传来中暑的消息。
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
于是,他们想起了龙王爷,想起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龙王爷。
当几位村支书商议一番,向村里宣布举行祈雨仪式的时候,没有一个村民表示反对,都重新燃起希望,热火朝天的准备起来。
村里的壮劳力全部出动,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在清水河边搭建了一座近十米高的祭台。各家各户也都搬来桌子,铺上红布,作为供桌,上面摆着用家里仅剩的一点儿好东西,为龙王爷烹制祭品。
这一天,就是请龙王金身的日子了。
“一二三,大家努把劲儿!”
“嘿哟,嘿哟。往上抬。”
“一二三,抬稳点儿,别颠了龙王爷。”
“嘿哟,嘿哟。抬稳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