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金殿论罪名

侯门纪事 淼仔 9591 字 9个月前

不过,她和太子都赞成求助于太后。

皇后听从儿子,当天晚上带着乾哥向太后请罪,承认她管宫务素来有失,哭了一阵子,让太后说了几句,太后当天晚上就撵出宫十几个人,和皇后说好,第二天一早再接着肃清。

……。

尽管太子在宫里对柳至私下有抚慰,柳尚书回到家里面色还是不好。当着百官的面含辱认罪,回到家就嘻嘻哈哈原也不对。而且除去大朝会上的羞辱以外,家里又有两个人往他伤口撒盐,他再能劝解自己,也没法子高兴。

先是柳夫人。

皇后宫中发生的事情,在查明以前不许谈论,柳家的奶妈也不敢传消息回来,柳夫人还不知道,就只担心丈夫和亲家这一出。

柳至只想自己静静在书房,柳夫人捧着一壶茶进来,见面就道:“公事公办,你可别生亲家的气,谁叫游侍郎办事儿不妥当,让梁山王拿住错儿。先说好,加喜最要紧。”

柳至给她一个白眼儿。

柳夫人去了,又进来一个。柳云若送点心进来:“父亲,你和我岳父生气,我可不帮着您,我和加喜现在好着呢,她要东西只让人传话给我买,您可不能让我们生分,”

柳至忍无可忍,把桌子一拍吼道:“滚!从老子面前滚开!”柳云若放下点心出去。

经过这两波絮叨,柳至吃晚饭的心都没有。眼看星月就要上来,似乎月色是美的,眼前现成有点心和茶水,让小子搬到院外,尚书一个人对着夜空哼哼冷笑:“我一个人清静。”

这得瑟也许月亮看不下去,话音刚落,院门外出现一行人。为首的一个胖脑袋,后面跟着一个略瘦的胖脑袋,后面跟着一个胖脑袋……

柳至头皮发麻,嘀咕道:“长大了,该瘦了,怎么还这么胖?”

胖队长元皓在前,小六在后,韩正经在后,好孩子在后,苏似玉在后进来。

上来就开门见山。元皓叉起胖腰身:“听说你和我家舅舅拌嘴?”

柳至寻思下,这是“拌嘴”的性质?

小六接着问,客气礼貌的多:“柳爹爹您可不能影响云若哥哥和加喜。”

柳至气的心里突突冒泡,就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吗?

胖队长觉得来意已说明白,对着柳家的小子发号司令:“叫你们家柳坏蛋出来,再带上几件换洗衣裳。”

小六道:“不用吧,让母亲现做好了。”

柳至已猜出他们的用意,未必真的气怔住,但直眉白眼儿,一副怔忡相。

柳夫人和儿子一起过来,柳夫人陪笑:“哟,来的齐全,听我解释,男人们在外面不和气,家里可不会听他们的。”

元皓胖眉头拧着:“我们不相信,我们把柳坏蛋接到舅舅家去见加喜,免得加喜到这里来要看脸色。”

好孩子道:“要听人话。”

苏似玉道:“要不开心。”

小六难为情说这样的话,和韩正经陪个笑脸儿打哈哈:“呵呵,他们是猜测,他们是担心,他们是……”

“给小爷收拾衣裳。”柳夫人吩咐人收拾。

“嗯哼!”柳至冷笑出声。

从柳夫人到孩子们全瞪上眼,胖元皓还用手摸摸自己眉头皱出的疙瘩肉,觉得不够吓人,小声问好孩子:“我最近学大表哥,是不是瘦了,是不是不够威风?要不要扮个鬼脸儿好吓人?”

惹这群孩子胜之不武,柳尚书因此不敢再说话,双眼对天,继续扮看月亮的人。

衣裳包袱送来,胖队长的人马撤退,带走柳坏蛋一名。柳夫人欢天喜地送出大门,叮咛儿子:“在你岳父家多呆几天,劝他别生气,让加喜别多想,明天我去谢你岳父母,有劳他们收留你。”

柳云若答应着,和元皓等人带马到街口。一扭脸儿,见元皓满面堆笑:“柳坏蛋,你如今可以算是我们队里的人。你大义灭亲了。”

柳云若虽对着父亲也“落井下石”,但却不肯当着外人承认“大义灭亲”。

“这话不对,我父亲虽然输在大朝会,却不见得这差使办得不对。”

柳云若殿试后的官职也在刑部,父子在一个衙门当差。为加喜说上几句,不见得柳坏蛋心里不明白,这事情安排上没有错,是游侍郎不够机警,贪功办错事。

再说,他对元皓咧咧嘴儿:“哪有当着儿子贬低父亲的队长?”

元皓想想有理,胖手随意摆动一下,对着月下影子嘟囔他瘦了,他长高了,最近要变成坏蛋舅舅那样的俊,不再取笑柳云若一路到袁家。

……

袁训和宝珠在房中看信,执瑜请皇帝和长公主不要告诉太后海战实情,但对父亲如实写明。

袁训对扮成强盗占城这一件最为欣赏,一遍一遍的和宝珠谈论:“这孩子这才叫老成,”丫头回话,孩子们回来。

柳云若背着包袱昂首挺胸,本想进来就说自己好,但没有抢过胖队长。

元皓乐颠颠儿,一步蹿到袁训面前,嚷的满房里别人说话全听不见:“坏蛋舅舅,为了加喜不会看脸色,我们把柳坏蛋带回来,让他最近在这里住,加喜就不用去柳家。”

“哎,是我自己要来的,我不愿意,你左右不了我。”柳云若赶紧把名头儿抢回来。

元皓理也不理他,只和袁训辩解:“我们去到他家,他跟着我们一起出来,我是队长,所以这功劳是元皓的。”

袁训在外甥脸儿上瞅瞅就猜出来,含笑问道:“你要什么?”

元皓老实不客气:“坏蛋舅舅你应该知道,父亲近来不回来,”这消息别人都知道,只有柳云若是新听说,回过身,元皓警告一句:“外面不许传。”

柳云若嗤之以鼻:“我早就知道。”随皇帝出行的是镇南王夫妻,镇南王夫妻不回来,皇帝也不回来,太子收到信,柳至已知道,回家去让妻子多进宫看望皇后,也让儿子去,柳云若也有灵通消息。

见他这样说,元皓就不再理他,对着舅舅皱巴巴脸儿:“父亲给祖父写信,说元皓大了,跟着舅舅学出来能文能武,京都护卫的事情交给元皓。舅舅您想这可怎么办?本来元皓又要拌嘴,又要吃点心,又要玩耍,又要夜巡当差,接过父亲差使,就不能拌嘴,不能细细吃点心,也不能有空儿想好主意欺负柳坏蛋。”

柳云若眯起眼:“谢天谢地,你还有没功夫欺负我的日子,老天开眼。”

袁训微笑:“元皓,这是让你历练,这是好事情。”

“可元皓只带着祖父可怎么能行?元皓还要玩呢,所以就把柳坏蛋这件差使办了,舅舅,你犒赏我,随我去西山大营走一走。”

柳云若瞠目结舌:“哎,你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就把我弄来了这小小事情,就张得开嘴伸手要功劳不成?”

元皓神气活现:“拿你卖一回贵的,你应该高兴才是。再说,我还有这个。”

怀里取出一封信,打开送到袁训面前。已是少年的胖队长呢,不耐烦等,干脆往坏蛋舅舅怀里一趴,对他嘻嘻:“看吧看吧,父亲也请,元皓要奖赏,不去怎么行?”

袁训接过信,见镇南王在信中果然拜托袁训常往西山走走,王爷的理由是:“没有你出游,就没有皇上和长公主乐不思蜀,玩着一程想着下一程。我父亲上了年纪,元皓又小,我伴驾不能回来,京里的事情你不管谁管?”

袁训就答应元皓:“你哪天去,我和你往西山走走。”又把舅父老国公指给元皓,陪着他直到镇南王回京。

元皓欢欢喜喜谢过舅舅,说出去夜巡。临走时,把柳云若往舅舅面前一推:“交差。”扬长而去。

------题外话------

么么亲爱的,下次更新22号。

{}无弹窗乾哥急着要帕子,好舅舅小六不能送自己的给皇后使用,问姐姐讨一块。乾哥接过,又有皇后宫人也送上的帕子,约上五或七个,乾哥看也不看,一古脑儿全按皇后面上。

宫人们也劝:“太子妃殿下体贴娘娘,娘娘不要再哭了。”

皇后住了眼泪,把孙子搂在怀里,对加寿泣道:“寿姐儿,你是个好孩子。”

陈年旧事,似在这句“好孩子”里冰消雪融,加寿忍不住也有了唏嘘。

乾哥大叫:“我呢,我呢,皇祖母,我是不是好孩子?”把婆媳各自感伤的心情打断,皇后小心翼翼亲了亲孙子面庞,含泪中含笑:“你呀,是那上好的孩子,谁也比不得。”

乾哥得意了,自吹自擂道:“我就说嘛,我比晗哥聪明,也比烨哥、炫哥好呢。”

独对容姐儿放开一面,吐了吐舌头:“容姐姐是女孩儿,我可以让你一步。”

容姐儿细声细气回他:“你是皇太孙,本就是最好的孩子,也不用让一步。”

皇后听她说话得体,加意看上一眼。

乾哥愈发对自己满意,对容姐儿要求道:“那你以后常进来看我是不是?”

“是呀。”容姐儿答应他。

又要求的是坏蛋舅舅等人,乾哥下巴高昂着:“坏蛋舅舅,看我很会陪吧,你输了的,”

元皓对他扮鬼脸儿:“那晚上也不会哭?不哭的孩子,我们按时来看你。”

“就这样说定了。”乾哥豪气万丈。又叮咛:“下回来,记得让晗哥、烨哥和炫哥也来看我,外面集市上的好东西,记得买给我。”

要求母亲的是:“去外祖父家吃饭,记得来接我。”

加寿对皇后笑道:“时常的,带他回忠毅侯府吃晚饭,吃完就送回来。”

皇后说声知道了,又主动和加寿商议:“你送他来,可回过太后没有?太后面前有你八弟袁乖宝,还有多喜她们,也可以和乾哥玩耍。”

加寿说已回过,皇后还是命人先备下衣裳:“等会儿,我也要去回一声。”

话说到这里,外面有人回话:“太后面前多喜郡主,加喜姑娘,增喜姑娘,添喜姑娘,和袁家八爷来见娘娘。”

皇后大喜说赶紧进来,乾哥扯上她已往外走。怕下台阶撞到,皇后带着在廊下站着。

见到袁乖宝时,乾哥乐了,小手张着:“乖宝舅舅,我也进宫了。”跟他一年的袁乖宝晃着个大玩具:“坏蛋乖宝,姐姐带着我贺你乔迁。”

皇后听到“乔迁”的话,知道孙子不会三天两天里就离开,看上去容光焕发。

因为是“乔迁”,提醒皇后吩咐下去:“开库房,取出摆设被褥,由乾哥自己挑选,取衣料来,给他做衣裳。”

加寿随身带来的又有乾哥习惯的玩具,椅子等,交给宫人摆设,皇后宫里一时忙成一团。

元皓等人告辞,库房已开,皇后赏他们衣料和首饰,见容姐儿温柔和气,又年纪小,不是元皓等人各有差使,点名让她常进宫来陪乾哥。

这是冲着加寿带她来才这样说,加寿谢过,又代钟家谢过。

自此,皇太孙乾哥在皇后宫里住下来。

……

柳夫人在家里忙起来,收到消息的她,一面收拾东西给乾哥送去,又把柳至的自幼奶妈和自己的自幼奶妈送进宫照看皇太孙。一面又把加寿夸个不停。抬眼见到柳至进来,对着他又是一通的说:“太子定下寿姐儿,是娘娘的福气,也是咱们家的福气,老爷你还不知道吧,寿姐儿今天把乾哥送去伴娘娘,这事儿多好啊。娘娘一直想要孙子……是了,老爷请这边来,这是我收拾送袁家的东西,忠毅侯可真是个大好人…。”

柳至干笑着把妻子敷衍过,推说饭前歇息,在房里睡下。大睁双眼对帐顶子,国舅闷闷自语:“忠毅侯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明天大朝会上他等着发难不是……可真是个大好人。”

……。

朝会没半个时辰,争论激烈的势同水火。

皇帝不在,太上皇支撑病体和太子同时出现,刚问句有事回奏,袁训就走出来,把刑部参奏。

他质问柳至:“东安世子是什么罪名,如果拿不出来罪名,你们扰乱朝纲,肆意枉法,险些致边城大乱,谁出来认罪?”

柳至拿人是回过太子的,底气十足回袁训:“长城被攻,世子素有嫌疑,不能再委以边城重任,因此捉拿审讯。”

袁训接受“嫌疑”这话,但是再次质问:“只凭嫌疑就拿边城主将,事先难道不知道寒了多少将士的心?东安世子部将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哗变,你刑部担得起这个责任?”

柳至义正辞严:“没有刑部办案,就没有哗变过吗?但有哗变,是梁山王的事情。他弹压不住,是他无能,应该治他的罪名。”

袁训恼火:“你们引起哗变,怎么能怪上他?是你们事先考虑不知,没有知会兵部,也没有知会梁山王?”

他大声斥责:“难道以后我们兵部往刑部办差,也只对殿下说一声,就不计后果随意行事!知会过殿下是你们不考虑后果的挡箭牌!”

柳至皮笑肉不笑:“如果我们刑部有人由兵部缉拿,请依法行事,我决不会说阻挠办案的话!”

袁训冷笑:“阻挠办案?这话说的好!你糊涂装得过了!边城之所以没有乱,是梁山王早得到消息,查出边城有人鬼鬼祟祟行事。他想到东安世子刚为一出子嫌疑进过刑部,你刑部为他开脱罪名放回。梁山王不放心,亲自赶去,结果呢,拿住你们刑部的人!”

游沿听到现在,忠毅侯步步紧逼,游侍郎早就忘记这是柳国舅的亲家。这分明是举着十八般兵器过来的对头!

见忠毅侯居然还说出梁山王拿下他们过,羞耻恼怒一起爆发,游侍郎力卷袖子出了班列,对袁训怒容满面:“袁尚书!亏你们还好意思提起!正好,请你解释,梁山王为什么对我们动私刑?”

游沿不了解袁训的能耐,柳至却知道。这是大朝会,因为梁山王在中间力主,今天兵部跟刑部好不了,袁训说出来的话,决计不是为自己挖的坑。柳至就对游沿挤眼,让他别说了,游沿气头上没有看到,想说的话一句也没少。

袁训微微一笑,由对柳至的愤怒而转为平静。

这种水面无波似的平静,自家兄弟全看得出来,就连方鸿都对柳至幸灾乐祸的偷笑,那意思,你们让这“老袁”拿住了把柄。

袁训反驳游沿的时候,柳至实在无奈。

袁训面对太子和百官朗朗有声:“梁山王对我说,他拿住游侍郎和刑部的捕快在边城鬼鬼祟祟,我还不信。游侍郎亲口说出来,我信了。”

转向游沿,面容一沉:“游侍郎,和你部柳尚书公文交涉上,及他刚才回答我的话,到今天为止,对外能说的,东安世子是嫌疑,并不能定罪是不是?”

游沿心想你明白,你还跟我们过不去做什么。对外能说的,只能是嫌疑。不奉圣旨,谁敢把安王当众揭露出来。响亮回答:“是!”

柳至差点儿用手拍拍额头,暗道这个呆板笨蛋。眼角边闪过一抹嘲笑,看时,是对面班列里的小二对他挤着眼睛坏笑,就知道小二也听出游沿回答中的不对。

游沿以为自己回答的挺好,打算就着袁训的话和他理论下梁山王动私刑。但就在他自以为占住理时,袁训劈面反问过来。

“东安世子既然只是嫌疑,你们凭什么不知会兵部!如果说嫌疑过重,你们理当不惊动人的抓捕!”

瞪住游沿:“你,也是早年有名声的差人!柳至举荐你为侍郎,难道说不惊动是什么意思,你也不懂!”

游沿张口结舌,电光火石般明了,后悔腾腾而来,袁训已不理他,对太子道:“回太上皇,回殿下,刑部办差不用心,不思量,理当治罪。

办这案件应该悄悄,却连离开几座边城的梁山王都发现有鬼鬼祟祟之人出没!梁山王才能及时赶到东安世子的边城!边城奸细太多,梁山王谈不上动私刑,打一顿求实话,这跟刑部动刑没有不同。游侍郎是老公吏,办差一能让别人发现,二能让人拿下,这差使办的倒有多马虎!证实是刑部的人以后,梁山王当即放他们回去,又命东安世子配合办案,一同进京。这是梁山王忠君爱国,素守律法,办事得体。但消息传开,三军将士一起寒心。都说有嫌疑刑部就派侍郎抓人,跑远路花费公差银两,他们不服!”

袁训拜倒:“兵部亦不服!”

一堆话如同无边无际的冰雪迎头浇下,游沿僵在原地浑身冰寒。心里只有一句话反复转腾,忠毅侯好张利口。

本来是梁山王干扰办案,在他的地盘里查出刑部有公差也寻常。但让忠毅侯这样一说,游侍郎成了大笨蛋,柳尚书成了无能人,跟去的捕快清一色是混蛋。

这是一定要让刑部当殿认罪,但认了这个罪名,刑部有阵子名头难以响亮。出门办案都会有人墙倒一起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