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哗变中见好儿媳

侯门纪事 淼仔 7387 字 9个月前

侍卫们盘查过,回话的人也回来,请小王爷进去。小马“的的的”,元皓骑着。镇南王世子,是可以宫中走马也可以带刀剑的人。

韩正经陪着尹谢二人后面走,看一看他们绷着的身子,不由得一笑:“别担心,皇上和气呢。”

谢长林倒是想放得开,只是腿脚全是直的。他哭丧着脸:“我怕我一会儿说不好话。”把韩正经提醒,在路上说起见驾的话,尹谢二人一个字不错的反复咀嚼。

御书房出现在眼前,白玉阶下停着胖队长的小马,马鞍空空,他的人不知去了哪里。尹谢二人抓救命稻草追似的,眼光处处不放韩正经。

太监出来宣进去,尹谢二人腿肚子开始哆嗦,手心和后背在北风里开始出冷汗。进去伏在地上,大脑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话不翼而飞。

好在皇帝并不等他们说,而是徐徐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跟着私会?”

谢长林一字不吭,尹君悦能察觉到,没有办法他回话:“回皇上,自进京后,陆陆续续的时常私会。有时候不叫我们,凡叫我们的,我们无依无靠,又不好不去。”

皇帝淡淡中有了生气:“朕许你们进京,朕是全天下的依靠。”

这句话里可以凶险也可以是皇帝的陈述,尹君悦和谢长林又有后怕。但让这句一吓,脑子反而有了活泛。尹君悦叩头请罪:“小民糊涂,小民糊涂。”谢长林也跟着叩头。

皇帝再传来时,恢复刚才的清冷:“知道回话却不算糊涂,但你们是进京后就私会,怎么到年底才想到。”

尹谢二人的冷汗就又下来,但幸好想到过胖队长是孩子,他会请镇南王出面,镇南王会犀利盘问,这句早有回答。

因为好回,尹君悦就又等一等,可谢长林还是没有动静。尹君悦只能再回:“先开始他们并不相信我们,有些私会不叫我们,我们也不兜揽。近来不知为什么又叫上我们,头几回说话也听不懂。”

皇帝悠悠地打断:“等到听懂,就来见镇南王世子了?”不咸不淡的道:“倒也及时。”

尹君悦感觉出身边的谢长林微微颤抖,而他眼前看到自己的手臂,也在金砖地上轻轻抖动。两个人心知肚明,他们犹豫徘徊甚至等待最好的告密时机再说话的心思,已让皇帝一眼看穿。

哪怕他们对皇帝了解的还不算足够,也同时了然,这样的君王不是好瞒的人,也不是景平郡公们等背后能算计的。

狼狈不堪之下,尹谢二人再次请罪。皇帝这一回等到他们叩头十几声以后,才阻止似的开口:“忠心算有,只是见识上不足。以后,让镇南王世子、文章侯世子多多指点你们吧。”

旁边的太监高唱辞出的话,尹谢出来后互相看看,都是一脸土色。张张嘴,想安慰对方也顺带安慰自己,却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没有出来。

相对苦笑,在太监的吩咐之下,一言不发在这里等候二世子出来。

元皓出来的时候,抱着两个大盒子,原本身上披一件大红狐裘雪衣,现在变成紫色貂皮雪衣。一个太监送出来衣包:“这是世子爷刚才穿的。”小黑子接住。

韩正经还是原来衣裳,但手里也有一个大盒子。

走到宫门上,门内有侍卫换班的房间,韩正经叫住元皓:“胖孩子,我的蜜饯给点儿他们,你等我一等。”

元皓就道:“那我的也给他们一些。”

不用打招呼,两个人走进房内,让太监找两张油纸。打开各自的盒子,元皓是一盒宫点一盒蜜饯,韩正经是半盒宫点半盒蜜饯。他们包上一些,又吃了几口,又一个太监出来,给尹谢二人各一百两银子:“皇上赏的。”

尹谢的惧怕多少下去一些,收下点心蜜饯,在宫外和二世子分开,小纸包在手里晃晃悠悠,银子在怀里垂甸甸,喜悦如一簇小小燃起的火苗,慢慢地自心头升起,渐渐的温暖到全身。

“哎,我们进宫了,面圣了耶。”谢长林还有不敢相信。

如果不是手里还有东西,尹君悦也觉得做的是一场梦。他半带迷乎地回想着:“你看到门槛了吗,看到殿门上雕刻了吗?”

“我能看着脚下的地走就不错……”好一会儿,谢长林慢吞吞的加重语气:“尹兄,咱们刚才确实是进宫面圣过。”

这话有点儿可笑,但尹君悦也没有笑,他感慨万千:“小谢,马北也好,景平郡公也好,清阳郡侯石家也好,他们忙来忙去,为的不就是能见到皇上,能回几句话。”

“是啊,白忙活一场。”谢长林挺起胸膛:“尹兄,我决定了,我以后要当这样的权贵。”

胖队长直进宫门的气派,把两个人结结实实折服。皇帝说他们犹豫过再来是见识不高,也让尹谢二人有了惭愧。而谢长林比尹君悦更要多想想文章侯世子。一样的身份,但韩世子在宫内也落落大方的劲头儿,让谢长林胸中涌出更多的奋进。

两个人说着话,对着驿站走去。

……

身份的原因,东安世子关在单身牢房里。但拿他当重犯要犯看待,没有窗户,门也不是栅栏。他用一日三餐和夜晚来临的寒气侵人来算日子。

要过年了。世子沮丧的想着。佳节思亲如入骨之痛啮噬着他的四肢百骸,更令他痛楚的,是他认为明年也回不去,后年更不能。

他现在连他的命能保住都不敢想。

临走时梁山王的一番话总在他的心头转动,里面有几句刻骨铭心。

梁山王说:“我对柳国舅办事的人品有把握,他没有胜算不会轻易拿一位郡王世子,”这话让他一语中的。

东安世子想到他进京的那一天……

头两个月审问,东安世子一口咬定强盗诬陷。他相信他的心腹家将也不会承认。区区强盗的话哪能定罪,当时东安世子还抱着刑部最后宣布是错案的心。

后来案子移到大理寺,提审总在那里。有一个人一头闯进东安世子的眼帘,令他魂飞魄散。

“郡王,”一个披头散发满身血污的人让押进临时等待的公事房,捕快们把房门关上,他呻吟着道:“我是您的亲兵啊…。”

东安世子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他派去和安王通信的亲兵没有死,他在柳至手里。

------题外话------

让疲累感离仔远远的,仔表示不喜欢。

根据近来积累的经验,一阵一阵的,会过去

{}无弹窗迟迟不见东安世子回来,东安世子的族人不安下发难。他们虎视眈眈,见到梁山王父子过来,把手按在腰间的刀剑上面。

梁山王听完,手往营门口上一指,对自己的人道:“给他们让路!老子等着他们好消息。有能耐的,杀上京城去吧。”

为首的人也干脆:“兄弟,咱们走。”他带头出去几步,感觉背后空空荡荡,回身一看跟出来不到十几个,他傻了眼。

“伯父,”对一个中年人,他叫道:“世子不在,您还留在这里也没趣。咱们走,要回家的回家。不回家的跟我上京城打探消息。我听到的,世子让兵部软禁。”

回想他情急之下的话,都把打上京城说出来了,再留下来也真的没有意思。虽然当兵的说话荤素不论,但梁山王就在面前听见。

中年人摇摇头,唤他道:“老七,世子爷不在,你我要守好他的人马才行。”

为首的人跺脚:“伯父您还不知道吧,要裁军了!咱们留在这儿好不了。我想过了,要寻门路也得上京。见世子也得上京。咱们去兵部讨说法。”

静静看着的萧战忽然道:“裁军关你什么事情!”

回答话的是四面的人,纷纷道:“世子不在,我们最好拿捏。”

“裁王爷的人,他肯吗?”

“要裁,先从王爷的人裁起。”

北风里一声吼:“好!”梁山王虎目圆睁,冷笑连连:“本王本想三十晚上再说,既然你们闹出来了,咱们今天当众说个明白。”吩咐亲兵:“请各家郡王到这里,再叫靖和世子也来。”

人堆后面,有人估计看不到他,怪叫一声:“还有你家的福姑娘,她手里也有兵。”

梁山王这会儿好脾气,随即应声:“请福姐儿也来。”

“我在这里。”加福从公公亲兵后面走出来,萧战鼻子翘上天:“不用请,我在哪里,福姐儿就在哪里。”

出言的兵讪讪的,连同他附近的人也一起讪讪。但有些人见到加福反而更生气,刚才为首的人眼睛红着。他听到的话东安世子关在兵部里,而加福姑娘是尚书的女儿。

他对地上抛洒的吃食看看,雪很快下一层,羊肉馒头冻到雪地里,取也不好取,也不能随意的就清扫。不管怎么看,扔东西也好,闹事也好,今天这事情还是得有几个顶罪的。

他盘算下,走不成的话,就只能豁出去。再次挑唆:“还有吃的咱们也得讲讲,要过年了,还不给点儿好的吃!这是太平年月,这是驻兵休整!加福姑娘见天儿换新鲜,我们就只能吃这个!果然尚书的女儿跑来也是当千金小姐。”

“对,”

“说得对,打仗冲锋在前的是我们不是吗?”一些人跟着说了起来。这算是又一件挑衅王爷的事情,他们中有些人的手已从刀剑上放下,这时候又放回去,或尖锐或警惕的眼光望向王爷父子,等着他们回答。

加福回了话,喊自己的丫头:“取案几来,我和战哥在这里吃饭。”萧战是不用打招呼的,所以直接说出来。再对公公一笑:“父帅,你常说这个营地里的汤水好,您也在这儿吃吧。”

梁山王解气之极,大喝一声:“好!”

有些当兵的露出不信任,带着糊弄人的神气。那种你们这顿敷衍大家伙儿,下一顿指不定吃好的一出来,加福还有下文。

“以后每顿饭,你们十人一班,轮流跟着小王爷和我一起吃。只能十个人一班,太多的人过来拥挤。至于怎么排班儿你们当家。”

准备第二拨闹事的人再次紧紧闭上嘴。梁山王更觉痛快,大笑三声:“哈!哈!哈!”

案几先于郡王们过来,梁山王让就地铺下一条地毡,就在北风里众目睽睽之下,一家三人坐下来,梁山王居中,这是两边卷头的案几不是四方桌子,萧战和加福在对面,亲兵们送上羊肉汤和馒头,梁山王四目一看,却不是看围观的人面容,而是哈哈一笑:“郡王们难请,还没有到。我们边吃边等。”

大雪还在飘,北风还在吹,羊肉汤很快就冻出表面一层油腻,再落一层雪花在上面。加福并不嫌弃,吃得津津有味,萧战开始得瑟:“我家加福不挑食。”

梁山王也大开眼界,原来加福不是一定精细点心,新鲜烤肉果子养活。面对闹事的人,他面上大放光彩。

一家人就着风雪当众吃完,郡王们一一到来。梁山王叫来他的幕僚:“到日子说也是说,提前说也是说,说吧,他们安心,我也能过个安生年。”

听到风声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幕僚们找个高的地方站着,大声宣读:“头一起解甲归田的人,是王爷中军计一万人,陈留郡王帐下五千人,分别是……”

正要念,陈留郡王插话:“怎么我是五千,王爷是一万?”他面色一沉:“我也一万人。”

梁山王大笑:“这是本王才能有的,你不行,哈哈哈……”

东安世子的人糊涂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忍不住问出来:“裁军是发赏赐吗?这也值得争。”

他的话还没有落音,陈留郡王和梁山王争执起来:“那我八千!你一万!”

“哈哈,五千一百。”梁山王喊出数来,乐不可支。

“八千!”陈留郡王面沉如水。

“五千一百零一。哈哈。一的下面还有囫囵数儿没有,要有也加上。”

长平郡王看不下去,上前阻止道:“兄弟们都没吃饭等着,这露天的会开快点儿也罢。”

不说还好,说过梁山王抱着肚子更乐:“本王吃饱了!”又是一声大笑。萧战和加福跟着嘿嘿笑起来。

等到梁山王不笑的时候,甩甩手:“得了,一万五千一百零一人的名字,你们慢慢听吧,本王吃饱了,得和儿子媳妇回帐篷去喽。”左右手摆一摆,北风中春风得意:“孩儿们,咱们打道回营。”

“五千一百零一,一百零一,”王爷嘻嘻的坏笑声,在他走远以后,还能听得到。

“陈留,”长平郡王低低身段儿:“麻烦你告诉我们,裁军你也同他比什么?”

大家的眼神里全带着内幕如何。

陈留郡王淡淡:“没什么,我就是爱同他比。”也扬长而去:“我还没吃饭呢,我不耐烦在这里听,名单我有一份,我回去慢慢看。等我吃饱了,再去争个三千人,不能坠了我的威风。”

长平郡王等也好,东安世子的人也好,全干瞪眼睛。渭北郡王、汉川郡王与靖和世子都道:“像是哪里不对,裁军用不着争,迟迟早早大家都摊得上。”

他们猜不出来,也犯不着在这里喝风,各自散去。而东安世子的人从他们的话里听出来没有单独针对,也偃旗息鼓。值日军官过来,把为首的叫走问话,余下的人也没了闹腾的精神。

人心惶惶中是新的议论:“原来先裁的真的是王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