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小王爷和加福真情流露

侯门纪事 淼仔 15244 字 9个月前

“三妹!我来了。”远远的宫车里,加寿的小嗓音出来。宫车两边,孔青带着执瑜骑马,顺伯带着执璞骑马,执瑜执璞也是欢笑,按母亲教的:“三妹,打发战哥儿快走,我们陪你。”

这还不算,加寿的宫车后面还有马车,车里一片的小嗓音。

称心如意:“加福,你还有我们呢。”

“加福,我们和你玩。”这是和加寿姐弟好的小公主们小殿下。

……

头天晚上宝珠怪儿子们不陪加福,执瑜执璞回去以后,用他们五岁的小心眼子反省,一定是陪三妹的人太少,所以母亲要怪。

他们一早习武时问过袁训,往太子府上接加寿大姐,又把称心如意从家里叫出来,又往太后面前又说一声,接出常玩的小殿下们。

……

呼呼啦啦一片孩子下车下马,无一不是对着加福笑脸儿:“你还有我们呢,让他走吧。”

萧战可以气炸掉。

鼓着小面颊瞪着他们。

小古怪,是女人。

小公主们,是女人。

加寿大姐,是女人。

这些女人真不好。

小二的话又在小王爷脑袋里作怪:“有了女人,加福才不要和你玩。”

萧战把小脚一跺,小拳头高举,对着这一堆兴高采烈出来趁热闹的人大叫一声:“要打架么!”在他心里想,你们这些捣乱的人。

执瑜执璞和小殿下们眉开眼笑,争着道:“打打打,”那淘气数得着的九殿下往四面看:“咱们是比雪人大小呢?还是用雪球打!”

萧战听不得一声,蹲地上小手抓把雪团团,一个雪球到手上,抬手就要砸,不管砸中哪个他都喜欢。

一只小手过来,把他小手扯住。

萧战回头,见是加福在他身边。

萧战眼圈儿一红,泪水滚落下来。加福也眼圈儿一红,泪水也滚落下来。

两个小小的孩子,身体各方面没有发育完全,情感也不见得完全,只胜在纯真。一个不由自主的小鼻子一酸,另一个也跟着哭了。

萧战哭兮兮问加福:“你要我一个人去吗?”

加福摇头说:“我不要。”

她是让父亲抱下来的,父亲就在身边。这就仰起小面庞看上一看,像是征求父亲的意见,但不等袁训回答,对着梁山王妃的车驾走去,萧战跟在后面,袁训也跟在后面,闹哄哄的孩子们不清楚,也跟在后面。

小小的加福,粉妆玉琢的加福,小软腿儿在今天的雪地里走得稳稳的,小脸儿上一片正容。

离梁山王妃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小眉头上又是不解又是忧愁:“为什么要让战哥儿走,他走了,谁和我吃肉羹,谁和我陪布偶睡觉,谁和我唱儿歌,谁和我……”

能说这么多已经不错,说不下去,就不说,屏气凝神扁起嘴儿,就这样看着梁山王妃。

加福这会儿才明白事情是这样的,她也不答应。

香姐儿忙道:“你有我呢,”小王爷霍然转身,把个拳头对她高举,香姐儿瞪他一眼不再说。

小王爷再转过身子,陪着加福看着母亲。

两个小小的孩子,雪地里一高一矮,带着个谁也分不开的样子,梁山王妃嗓子里一噎,面上动容,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袁训也感受到小女婿和小女儿不能分离,也是静静看着无话可说。梁山老王夫妻也是一样。

加福等不到话,学着萧战刚才的话又道:“我不要和战哥儿后天后天后天也见不到,”回身去寻找父亲当依靠,扯他衣角:“父亲,战哥儿不走。”

清灵灵的眼神,清澈而无杂思。内中荡漾的全是不要走不要走,战哥儿是加福的好玩伴。一直到袁训心里。

他还想不到大人全是自私的,为着送孩子去见父亲,全然不管孩子们的心思。

也想不到孩子们还不会自私,他们本能纯粹的就是我要和你玩,你别离开我的心思。

袁侯爷只是从中看到,情意!

和刚才萧战苦苦的小脸儿上表现的一样,是两个孩子的情意。

他们一个碗里吃,一个床上睡,虽然还没有三年或是五年,但正因为年纪小,感情纯真,辣的正好得不行,把他们分开,这是一种残忍。

袁训伸出手臂,要把女儿抱起安慰。他是个大人,也是个父亲,说不出来不让萧战去,让萧观今年见不到儿子的话,就想着哄女儿吧。

“不许!”

萧战抢着插进来,双手一张,挡在加福面前,对着岳父大叫:“不许带走加福!”

老王爷夫妻也动容了。老王妃张张嘴,又没说出来。

袁训没有办法,对老王看一眼,意思让他拿主意。萧战见到,小心眼子动得飞快,他从来聪明,在真情意上就更聪明,对着祖父叫道:“祖父去,我不去!”

老王嗓子干巴巴:“孙子,祖父不去。”

萧战瞪住他:“真的?”

老王再道:“祖父真的不去!”

一道小身影蹿过来,萧战用他能拿出来的最快速度到老王膝下,紧紧抱住他大腿,然后昂着个脑袋,和老王大眼瞪小眼。

小手带着死也不松开的劲道,老王自然明白。

既然祖父不去,萧战就跟定祖父,他就不用去。

良久,老王叹了口气,对梁山王妃道:“你自家去吧,孙子还小,大冷的天我本来就不想答应。去告诉王爷,不是我不体谅他,让他体谅我吧,我回京不过半年,和孙子还没有亲香够呢。”

梁山王妃莫明的,在看到两个小身影时,她也红了眼圈。在她心里,也早有让儿子走并不容易的认识,这就辞别,马车驶动,梁山王妃独自和车驾出行。

连家镇南王府等都没有送,是昨天已经辞行,又天寒地冻,又就要腊月,家家准备办年货,王妃体贴,说送在前面就是。

看着马车走远,“呼!”萧战没出息的松一口气。老王夫妻和袁训啼笑皆非,一起笑了出来。

笑声里,加寿先埋怨,嘟嘴儿:“全是战哥儿闹的,你不去,为什么要说去!我还要看午饭呢,我走了,再来和你理论!”

萧战扮个鬼脸儿:“你走吧,你赶快走吧。”

香姐儿也气呼呼:“全是战哥儿闹的,怎么不走!”

萧战扮个鬼脸儿,大模大样:“你的花儿可开了没有?”

香姐儿一声尖叫:“上车,家去,他没走,看好我的花房!”急急忙忙上车催着要走。

小公主们失望:“全是战哥儿闹的,我们是来陪加福的,你不走,我们怎么陪!”一个一个很伤心:“母妃说加福不要陪的时候,就得回宫去。”

萧战撇嘴儿:“不要你们陪!”

称心却是走到执瑜面前,很认真的对他说:“瑜哥儿,要是你走了,我也不让你走。”

如意也走到执璞面前:“要是你走了,我也不让。”

执瑜执璞咧嘴儿说好,随后就把她们丢到脑后,和小殿下们商议哪块儿打仗为好。

九皇子问萧战:“哎,你还来不来?”

执瑜执璞一起唉声:“别叫他了!他定然要陪三妹。”随从们跟着,他们难得出城一回,找地方去玩。

宝珠在家里坐着,见到两个孩子手挽着手进来,一起到面前,齐声道:“饿了的。”

宝珠嫣然,丝毫没有奇怪。冬天冷,更要补脂肪。让人取来蒸好的肉羹,放下小炕桌,萧战站一边,加福站一边,一个人有一个小调羹,舀起来,吹了吹,自己小嘴里尝一小口儿,喂给对方。

也给同回的称心和如意,但她们是自己吃自己的。

袁训去衙门,梁山老王夫妻送孩子们回来,看在眼里,都笑得眯起眼。

就是爱吃醋的老王也喜动颜色:“他们两个可真是好。”话说真情意,谁不是看不足够呢?

老太太和袁夫人也在这里,也看得不错眼睛。

看着他们吃完,老王夫妻告辞,知道是带不走萧战,就自己回家。萧战和加福去了鞋子,坐到榻上拍手唱儿歌。

“春天里开什么花呀,”

加福道:“开春花。”

香姐儿进来,见到萧战在就不乐意:“开百花呢。”

萧战蛮横地道:“加福说开什么花,就开什么花!”

香姐儿给他一个鬼脸儿,问母亲要过东西出去。

宝珠和称心如意说着话,耳边听着小女婿小女儿唱着儿歌,觉得房里其乐融融起来。

晚上袁训回来,宝珠问他:“战哥儿不走,我心里可就圆满,但王爷会不会怪?”

袁训忍俊不禁:“他怪什么?你没看到白天他们两个的小模样,心疼坏人。老王爷都说不出什么,我更不能拦。”

把城外的场景细细说给宝珠听,宝珠听过得意,这总是加福好,萧战才留下。又加福也能站出去说几句,宝珠想看看我的好女儿,这就能说会道。

心情太好,把袁训取笑:“太后又要你说了,这亲事是太后作主,不然依着你,三番两回的要变卦不是?”

袁训装模作样叹气:“真个是的,让你说着了,等再见到姑母,她一定要说我的。”

夫妻莞尔,相视一笑。

…。

近腊月的时候,鲁豫还是没主张。他算废寝忘食研究卷宗,但在当时的冲动下去以后,他也得考虑这事情牵涉到娘娘,他要翻这案子,引到有人陷害上面去,他并没有证据。

完全是猜测。

如果柳义是冤枉的,谁能在宫里动手脚?这么一猜,只有太后。但只凭这个,和林允文的一面之词,别说皇帝不答应,只怕柳至那里都说不过去。

谁为太后奔走,谁在柳义房中设套……还能找出来谁证明林允文清白?

他心如乱麻,数夜没有睡好。

他一着急,又急着有功劳,又把林公孙催得不行,要他再找出定边余孽,和在昭狱里的内奸。

林公孙让他催得头发都白几根,也陪着驸马一起睡不着。

魏行想到,对马浦进言:“刑部里尚书都发话,只怕鲁大人办差不容易,丞相要有好主张,应该开导一二。”

马浦自从他上一回分析太后要成吕后,事后反复寻思这个人不简单,官场上不是亲密或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轻易不帮人出主意。又想再看看魏行的手段,马浦顺水推舟:“你去看看也罢。”

又故意皱眉:“自从上一回我去刑部,无意中和鲁驸马遇上,刑部里尚书看是我眼中钉,像是我指使鲁驸马。你去直接找鲁驸马,可要小心。”

魏行大大方方:“找他作什么!卑职一直留下心,和他身边的人叫林公孙结识,我去找他说说,传个话也罢。”

马浦心中暗惊,心想自己有疑惑,鲁豫那笨蛋怎么看得明白的?马浦在京里当官这些年,对鲁驸马有过接触,有所了解。见果然是魏行和林公孙认得,马浦默然不语,

魏行就出门,往林公孙家里来。

------题外话------

求票票。

说说话儿,写上天豹娶谁,是天豹对加寿有特殊感情,他的妻子算重要。

梁山王妃这就回去,有东西还没收拾好。宝珠安胎,不送她,王妃不会见怪,而且王妃也不让她送,就只起个身子,梁山王妃还说不必,就原地站着,姐妹拉了拉手辞别。

卫氏见到心中喜悦,她奶大的姑娘如今算是人上之人,不由得奶妈心花怒放。

以前在小城里的时候,卫氏还曾考虑过冯家余家,现在来看,什么冯家和余家,幸亏老太太当时全没答应,姑娘是要和王妃一流相往来的人,幸好当时啊,一家也不成。

宝珠过得越好,奶妈看着她越贵重。见到往来的人都肯亲近宝珠,奶妈就把这些人看得也重。

她去送梁山王妃,没口子的道谢:“这是王妃体贴夫人,我送送,我来送您。”

有过在山西小镇上住的经历,梁山王妃和红花也好,奶妈也好,梅英也好,全好得很。

闻言,笑劝她:“雪大,何必又湿了鞋子?”又问奶妈红花到山西没有,自己过去能不能见到她?

卫氏还是跟后面送,和她说着话:“红花?她是长腿撒野的,依我看,只怕王妃到了,她都不在。”

梁山王妃含笑:“为什么?她不是过了中秋就出京?”

“他们两口子,走的时候就说山南海北的,什么生意挣钱,就地就住下。上个月给夫人来信,说在什么福建,我说这倒好,把那武夷山的大红袍来上几斤送人,偏巧又到冬天没处采。这个月在哪里,还没收到信呢。”

梁山王妃忍俊不禁:“听上去好生的逍遥。”

“您别寻她,倒是夫人一定会给二太太三太太去信,哦哦,如今还有姨太太和方表姑奶奶也在,还有他们家的褚大路。”卫氏上了年纪,日子趁心,人人都肯听她说话,就话多。

“真真稀罕,姨太太那样的性子,我说是变不过来。没想到,她还真的变过来。二太太来信,说姨太太一堆的好,又有喂猪,又能养羊,哦哦,看我说到哪里去了?”卫氏笑着又收回来:“王妃只管放心,夫人会安排得妥妥当当,您去到,准保您爱吃的全准备好。那红烧猪头,自己家里烧的,一根柴草烧得滚瓜稀烂,给您全备好。”

梁山王妃快活了:“我回京以后也想那个肉吃,真是的,好能耐手段儿,一根柴草就烧得脱了骨,王爷也爱吃,他一次能吃一整个。”

“有,都有,”卫氏乐呵呵的,把梁山王妃直送到大门上,两个跟她的小丫头不放心,打着伞跟在后面,接着卫氏回来,在路上埋怨她:“老奶奶又乱走动,夫人说您多歇着的好,回来夫人又要说我们。”

卫氏满面是笑,如今她也是走步就有丫头的人。她自己当人奶妈过来的,对下人的苦处深知。从不轻易的打骂丫头不说,见她们抱怨自己,慈爱的哄着她们:“下回咱就不乱走了,这不是王妃么,得送送。”

正要走,后面有人唤她:“姐,”回身一看,是自己的兄弟卫大壮。宝珠跟着老太太到京里,有了铺子又往山西去,铺子当时没全过明路,把卫氏的兄弟弄来看另外几间铺子,卫大壮把全家都接在京里。

卫大壮走上来,卫氏去年随宝珠进京,就有两个小丫头跟着。但卫大壮还是不习惯,先对小丫头陪个笑脸儿,小丫头淘气,抿唇笑问:“大壮爷不给糖不给钱,只是笑什么?”

卫大壮就从口袋里掏钱,小丫头一笑跑开几步:“说话吧,可别太久,这里风大,吹多了风,夫人要怪我们。”

走到梅花下面去闻香,不去管卫氏姐弟说话。

卫氏笑问什么事,卫大壮有些紧张:“我我,我还是想问问,姐把柴妞儿许给哪家?”

“好人家哩。”卫氏板起脸:“柴妞儿是你的亲生,是我的亲生侄女儿,我能许错人?”

卫大壮干巴巴:“要是没有姐,我们也不能到京里享福,不受里正的气,不受衙役下乡催税的恼,但是,这女婿怎么不见个人影子?定下过年成亲,老丈人不事先见见。”

卫氏不耐烦:“我见过就行!你要见什么!敢是你不相信我?回家去吧,让柴妞儿吃好睡好,到成亲时候脸面儿好,这是你在乡下生的,全没个好名字,今年十五岁,女婿大两岁,女婿生得好,有前程,有个五品官在身上,以后你就是官丈人。”

卫大壮这又问一回,还是个不明白。只能去了,边走边嘀咕:“什么官女婿,他能看上我家?我现在仗着姐姐过得好,不过是个铺子小掌柜,大掌柜是孔掌柜的,官女婿他要我女儿?也罢,横竖是姐姐说媒,她不能害自己侄女。”

加寿今年六周岁,她的父母亲成亲七年。卫大壮的女儿今年十五,是乡下生,带到京里来。

卫氏是家里人都称老奶奶,其实她到宝珠身边二十岁出去,自己的孩子刚夭折,宝珠十五岁成亲,今年二十出去,卫氏是往五十岁上奔的人,有年纪却不是老年人。

卫大壮从大门出去,遇到孔青。加寿姑娘有蒋德跟着,顺伯退而跟执璞,执瑜是长子,孔青比顺伯更年青,跟着长公子。

两个小子都在家的时候,顺伯和孔青全在家里。见到卫大壮,本来是想和他说几句,却听到他的自语。

孔青笑着,帮卫氏安卫大壮的心:“放心吧,卫妈妈还能许错人?五品的官职,我亲眼见到。没准儿的,现在还要高出去。以后,错不了!”

卫大壮知道孔青不骗人,满心里喜欢提起来,寒暄几句,按姐姐卫氏说的,过年就要成亲,赶紧的给柴妞儿备嫁妆,免得到时候不好看。

要嫁个官,托姐姐的福,手中有钱,备的不好怕女儿过去受气。

他走以后,孔青回去和顺伯坐着笑:“卫大壮又来问一回。”顺伯抚须:“豹子不差,配得上他女儿。”孔青笑道:“我也是这样说。”

辛五娘路过,顺伯叫住她:“五娘子,要当婆婆了不是?”

辛五娘是听到这句就满面堆笑,她还缺着一只手臂,但在富贵气象呆这几年,面上戾气早就不见,又是儿子的喜事,更生出一团的柔和,跟居家的妇人有三分相似处。

合不拢嘴的笑:“卫妈妈不嫌弃我们出身不好,把侄女儿给天豹。过年就成亲,到时候来吃酒。”

顺伯和孔青一起答应,辛五娘去了。

说话的人和问话的人最近都没见到天豹,但都相信他去了一个更快奔前程的地方。只有侯爷知道他在哪里,说过年会回来成亲,都相信不已。

……

柳至夫妻站在皇后宫门上,对着里面的假山冰林发着愣。

皇后的宫室,不敢说是六宫里最好看的那个。关于最好看,各人各认识。有的人说雅致最好看,有的人说富丽最好看,眼光会有不同。但皇后是六宫之主,她的宫殿不会比别人差,这个可以共同认可。

琉璃在殿脊上闪烁,落日时会有五彩缤纷光辉。在雪的掩映下纵然失去颜色,也不应该是现下的黯然无光。

柳夫人落了泪:“娘娘受苦,我们来晚了。”但再一想,他们夫妻何曾来晚过?

她的丈夫在回京当天,一会儿也没有歇息到,先听一脑袋烦心话,再就即刻出门。

柳夫人不知道柳至出门是去揍袁训,但他出去以前让自己备下东西,当天就进宫讨好太后,想来他出去门,也只能是重要事情。在柳夫人的心里,一定是为娘娘。

夫妻间的情意,让柳夫人敏锐的猜测出柳至的举动不会离开皇后,虽然皇后知道后可能会不赞同,皇后要是知道,只怕会指责柳至不把真相披露,不去上折子指责太后。但从柳至的内心里,他的所做所为是为了娘娘。

在这一点儿上,柳夫人没有猜错。

太后让奉承得喜欢,许下让柳至去见皇后。柳至倒不是不想见,但一来事情弄明,就如袁训可以放心把后背交给他,柳至也放心袁训。他们彼此都了解对方,要是想杀皇后,娘娘早就魂归西天。

二来呢,讨好太后要到底。柳至竭力表示皇后虽然是六宫主,但有太后在,永远太后最大。有太后在,他家的皇后万无一失。

这是一种大气量,太后她最明白。我把皇后完全交给您老人家,一切以您为主。这也是对太后的信任,充分表明这事情就是您老人家干的,您也不会伤娘娘性命。

第三呢,柳至不准备好,还真的不愿意见皇后。他从柳老丞相开始就伤了心。要是没有老丞相晚年的嫉妒成性,他的爹就不会上去帮忙,也就不会挨小袁一巴掌,也就不会兄弟反目。

京里的人对袁训柳至关系猜测颇多,有时候见他们两个人也肯往来。真的以为他们两个好了,又不知什么时候大打出手。

在别人的眼光里,也许这叫大面上要顾全。比如袁训搬家,比如这中间哪个太子党家里有人做寿,兄弟姐妹成亲什么的,他们也能坐到一处去。但只有自己知道,骨子里都伤的不轻。

柳至背后叹气,丞相老了,糊涂了。但娘娘呢,正当盛年,正是脑袋应该清楚的时候,她却是以前飞扬惯了的,下巴昂得太高,永远保持身份到死,也不愿意低下她高贵的头颅去看看周边的人。柳至来看她,是得先做好心理准备,做好劝说准备,做好谈不拢的准备。

出门以前,柳至还有犹豫,对柳夫人有话:“我劝的要是娘娘不爱听,你就把话接过去。”

柳夫人听到这样的话,对他满腔怜惜,连声地答应着是。

但真的走到这里宫门上,柳至对过世老丞相和娘娘的不满尽皆消散。看红墙碧瓦依就,看梅花雪里飘香。但守宫门殿外的金甲士冰寒如霜,院子里一点儿生气也没有。

以前过来的时候,见到的宫娥彩女笑盈盈行走,这就一个也见不到。

柳至摇了摇头,带着夫人走进去。早就有人过来通报,一个太监自里面迎出,看上一看,也是面生的很。柳至苦笑,但再一想,怂恿的奴才全撵了也好。虽然娘娘此时不习惯,以后总会习惯。

皇后早就妆扮好,坐在殿中等候。

“臣(臣妾)叩见娘娘。”

皇后眼窝子一酸,让他们平身坐下。

旁边有宫女在,皇后并不让她们退下。柳夫人又要难过,这宫殿金碧辉煌一如旧日,但娘娘俨然似囚犯一般。

这就只问候吃睡可好,别的话要想过再说。

皇后见到柳至,不用说是激动的。虽然她不能屏退宫女,但还是直接问出:“你回来了太好,几时帮我洗清冤枉?”

“回娘娘,这案子本是交到我手上,但右丞相马浦,刑部侍郎鲁豫,强行抢去,有圣旨下,如今以他们为主。”柳至说过,就看皇后面容。在柳至的心里,马浦离他很远,他一不在刑部不能直接插手,二来马浦强行讨要圣旨,留下林允文性命,刑部尚书对他公开表示不满。

刑部尚书还是原来的那一个,在位多年,再不聪明也积累的有经验。以尚书来看,大天道观牵涉到宫闱,六宫总太监都让皇上杀死,皇后娘娘算是脸面无存,说直白些,叫失了宠。

但太子殿下秋闱算中的不错,而且娘娘并无实际处罚,这关在宫里的事情,以后许她出宫,还是荣耀起来。

这杀死身边亲信的人,娘娘却又安然无恙,分明是皇上暗示此事到此为止,过上数月半年的,等事情淡下来也罢。

尚书就也主张把大天道观狠狠惩治一番,就此结案。至于教主死与不死,那是实际办案人的动作。

林允文死,尚书也没有说的。不死,尚书也不管。他要是件件案子事必躬亲,他早就累死,交给办案子的人也罢。

这事情本来大家都可以轻松过去,冷不防的,程咬金出来了。出来的还是右丞相马浦。刑部尚书在知道这事情以后,圣旨已经下来,鲁豫钻到公事房里正啃卷宗,好生卖力的模样。马丞相也回到他的衙门里。

不由得尚书大人拍案大骂:“我刑部的事情,怎不先来对我说?”一道圣旨下得尚书大人面上无光,像是他都没看出来这案子另有玄虚,却让一个是隔衙门的丞相大人,一个是刚入职的鲁侍郎看出来。

官场之上的现管和上官,此等矛盾年复一年的存在。对鲁侍郎来说,尚书是他的上官。对马丞相来说,尚书是现管。

不把尚书大人放在眼里的人多了去,尚书对马浦越权尚且能忍。

混到尚书的人总有城府,就像马浦进宫也不肯明说与太后有关,这点儿城府人人都有,刑部尚书也不在话下。

但这案子牵涉宫闱,还要翻腾再扑腾,尚书大人不能接受。

万一把六宫的阴暗事情翻出来一个遍,尚书大人怕自己脑袋先搬家。一个案子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或者有个以上的内幕,哪一个该披露出来,刑部尚书认为自己比马丞相明白。

害怕不该出来的事情揪出来,这是尚书大人担心的其中一个心思。另一个呢,就和几千年来丞相之权与皇帝之权相争有关。

建立六部,有一个目的就是分散丞相之权力。

他马浦以为他是谁?这是想夺权?还是想压制六部?

右丞相马浦上谏说柳至不合适单独审这案子,刑部尚书第二天也上密折,把数千年里相权不可坐大的厉害,细细的写出来,呈给皇帝。

皇帝看过,龙心甚悦。他要的就是互相监视,要的就是百官不时提醒着自己,皇帝下了一个用心的批语,刑部尚书收到心中有数,又公开骂了马浦几句,虽然是坐在他的公事房里骂,但想来有人会自觉主动送到马丞相耳中。

好事者处处都有,不用深究。

柳至真的不想马丞相管这件事,斩断他乱伸的爪子容易的很。只把尚书大人抬出来,就可以牵制马丞相一部分精力。

另外一个是鲁驸马,柳至自从对他了解,从谨慎上来说不忽略他,但从不把鲁豫放在眼里。

这不放在眼里的两个人,柳至也要拿出来对皇后说,是直截了当明示娘娘,您安生吧,把这风波无声平息过去。外面可有的是人巴不得你不安生。

挑拨这事情,柳大人用起来和揍袁训一样,也是得心应手之处。

果然,皇后气得浑身颤抖。皇后没明白呢,心想自家人审这案子,总比外人好。再说什么鲁驸马,太上皇眼里没有他,娘娘这等眼皮子高抬的人会有他吗?

以前没给太多好处,这会儿他横插一杠,怎么会是好意?

皇后是想不到鲁豫和柳至结下的小小梁子,想不到鲁豫一心要证明他比柳至强,他真的是想翻案子来着。

皇后听到就大骂,不顾身边还有宫人们:“什么东西,也敢再陷害我一层。”

闻言,柳至就给妻子一个眼色。

柳夫人会意,这是夫妻们在家里又商议过的一件事情。柳至是这样说的:“太后分明慈爱,这事情完全由柳义做成,也许还有那去做苦差的柳礼在内。就这样吧,陷害二字,再不要说。”

夫妻们又说些怎么约束子弟们的事情才作罢。

此时柳夫人见丈夫见识在前面,皇后嘴里真的有这两个字出来,柳夫人陪笑:“什么人敢陷害娘娘,娘娘快不要如此说才是。”

皇后掩面有泪,身边有宫人不是,正好大声说几句冤枉,让她们传给皇帝。

痛哭失声:“没有人陷害,我怎么落到如此地步?”

柳夫人再陪笑:“娘娘还是娘娘不是,太子又得皇上关爱,闭门攻书,满心里为娘娘挣体面呢,这不是圣恩情意吗?”

皇后是个不识劝的,听过怒气引动,愈发大哭:“我都如今这模样,跟阶下囚似的,你们进宫来,不说为我喊冤,这说的都是什么?”

柳夫人纳闷,您说的这都是什么?

正在寻思劝解的话,外面有人道:“加寿姑娘给娘娘请安。”柳夫人大喜,柳至也有喜色,一起去看,见服色鲜明的一行人进来。

一个女官姗姗然,陪着胖嘟嘟的小加寿进来。

有个食盒子,是加寿自己捧着。

柳夫人忙上前去接:“哎呀,可重不重?我来提可好?”加寿对她嫣然,也看到柳至在,但论理儿有更尊贵的人在,要先和她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