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加寿请客不要钱

侯门纪事 淼仔 12904 字 9个月前

皇帝正在查看英敏功课,英敏殿下喜动颜色,向陈留郡王的两个儿子挤眉弄眼,让皇帝看到,皇帝微笑责备:“书还没念完,你就让寿姐儿请客勾走心思。”

英敏殿下不慌不忙欠下身子:“回皇祖父,孙儿在想加寿又哄人钱呢,所以笑她。”回话的人含笑:“寿姑娘说不要钱呢。”

“啊?”英敏殿下想想,赶快代皇帝做了个主:“去告诉寿姑娘,皇祖父和我,还有志哥儿忠哥儿,还有大皇孙二皇孙三皇孙四皇孙……”

皇帝放声大笑,太子恰好走来,在外面听到笑声觉得纳罕。自从福王的事出来,父皇和自己都少有笑声。

见臣工们,勉强挤出笑容。像这样出自内心的笑,一年多来除去和孩子们在一起,别的时候几乎没有。

料想是儿子出了彩,太子没进来,先摆出笑容,进来后见到皇帝笑容满面,太子行过礼,殷勤地问道:“是什么喜事情,父皇喜欢?”

皇上笑声不止,手指英敏:“你只去问他。”

英敏殿下边向太子行礼,边又把太子添上,向传话的人道:“还有我父亲也去。”回话的人躬身去了,太子见这里满殿欢乐,问个明白:“怎么了?”

“回父亲,加寿今天不哄人钱,”

太子也要笑:“这是什么话?”

“她请姑姑,说以后见天儿请姑姑,全不要钱。请皇祖父呢,我们跟着去。恰好您来了,不吃她的,以前的钱可就一个也回不来。”

这就浩浩荡荡,皇帝太子加上皇太孙,带着志忠二人,宫外接来一干子皇孙,去大吃加寿不要钱的这一顿。

在路上,皇帝父子还在交谈。

“到得快,有忠心!就是这样,让他们原地不动,嗯,这一回得一网打尽,方出朕心头恶气!”

……

小镇上酒楼人满当当,加寿姑娘请不要钱的,皇孙闻风而来,皇孙的父母亲也跟来。加寿姑娘的食材是家里送来,宫里也送给她,全不花钱,但每个月收别人的钱,皇帝中宫是逗她玩给,淑妃嫔妃是奉承的给。差一点儿的嫔妃想挨宰也没机会。皇孙们是中宫给钱,也不花他们的钱,但不要钱这三个字,把皇子公主殿下们全吸引过来。

瑞庆殿下要开玩笑:“心不心疼?一个钱也收不得。”

加寿满不在乎,可见这笔帐早就算过:“姑姑,你还要同我讨一回红包儿呢,等你讨完了,我就来讨你的。”

瑞庆殿下装模作样的生起气来:“这个我倒忘记。”

肉乎乎的小手指到面前,加寿认真的道:“姑姑咱们说好,以后年年的,你还要来讨红包儿,年年来陪我。”

座中的人都让这话震住,皇帝和中宫都有欣慰出来。

……

京外的山脉,在雪中冰雕玉砌般。不知哪里野梅飘香,寒沁心脾。袁训和太子党们立于山巅眺望,见京城淡妆素裹,大旗烈烈浑然无事,均暗道这一程赶得不慢。

“不知道小王爷到了哪里?”袁训负手,京城无事,他应该是悠然的,但眉头还是拧紧。

沈渭举手于额头,做个远山看不尽姿势,笑话着萧观:“不管他,横竖是咱们先往殿下面前投信,是咱们先到的。”

连渊取笑的是他:“你保住了儿媳妇。”

太子党轻笑出声,也就发现袁训没有笑。他对身边话充耳不闻,还是心事重重。

“小袁,咱们到了,京里也还没有乱,一切赶得急,你不喜欢吗?”尚栋奇怪问出来。

袁训瞄瞄他们,没有解释自己心情:“回去吧,外面冷。也仔细别让西山大营看到咱们,现在说不好哪里有奸细,处处得小心。”

大家以为他防奸细所以紧张,没多想,一起回到山洼里,在那里树深处扎着营盘。

雪深树深,山挡住风,反而不甚冷。袁训呆呆帐篷中坐着,但全身生寒。这寒由心里头出来,火盆也不能抵挡。

殿下的回信,掏出来又看一遍,上面字迹表明主人心迹。

“想仁政数十年,国不算安宁,战事不曾袭扰万民。民不敢称安乐,也赋税不曾迭加。今福王狂嚣,数十年盘营,有王爵有臣工有乡野武夫有闻名士绅。士农工商侠妓盗尽数网罗,中夜寒心,常不能眠!”

有这样的一段话在,袁训还能笑得出来吗?

下面还有。

“闻尔等勤王,是尔等忠心!蝇蝇弱草,小隐隐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均不能早现出。又根深牵连,如脓疮未发动前,去之不能根除。且按兵不动,待他自行暴露,如脓疮虽重,尽行发出,可保以后安宁。”

袁训的担心,梁山王的担心,这就变成现实。

皇帝父子对满朝文武百官已全不信任,等待他们自行露出。

不怎么想,也想得出来这一回京中将血流成河。袁训会担心母亲和宝珠吗?不会。太子殿下早有防备,会让人安排她们出城。

袁训思念家人,为防走失消息,也不会进城去看,或通个信什么的。

他一直是谨慎人。

他只担心无端连累上好人。

君王怒,日月可以倾倒,山河可以崩塌。个中丧命的人不计其数,这中间有墙头草,墙头草一般占最大比例,谁强就向着谁。还有就是战乱一起,不能避免的人不在少数。

殿下这是打算拿福王来试满朝文武的人心,京中人的人心,他已经失去以往的准则,有什么倾斜的倒向一旁。

君王的秤倒,无辜倒下的人又将是一批。

梁山王想到这一点,袁训想到这一点。

皇帝是他们的皇帝,他们不是皇帝,他们都盼着皇帝能够仁德。

这不是说福王不应该杀,和福王共谋的人不应该杀,但天子心怀应该永怀仁德,做臣子的做百姓的日子安心的地方才能多。

袁训觉得痛心,但他又没有办法。去劝殿下不是时候,唯有把福王恨到骨头里,暗暗发誓,有那一天抓住你,把你…。他也不能怎么样,他得送给皇帝和太子发落。

殿下真的让气糊涂了。

……

“当当,”门让轻轻叩响,有人娇声嗲气地在门内回话:“是谁呀?”轻轻的语声回:“见老客的。”

门打开来,雪地里一件大红锦袄,要多显眼就有多显眼,和面上的胭脂一个颜色。一个女人探出头来,带着风月场所独特的媚笑,向来人面上看看,就是谨慎的,随即轻笑:“哟,是您啊,快请进来。”

来人进去,女人立即把门关紧。

院内,是三间正房,都飘出酒香。一个人在廊下赏雪,紫红色久历风霜的面庞,正是消失已久的福王殿下。

见到有人过来,看了看。

来人做太监服色,嗓子再轻也尖尖的特征明显,台阶下面垂手:“您回来了。”

“回来了。”福王面无表情。

“路上辛苦吗?”太监又问。

福王淡淡:“一言难尽。”

“回来了就好。公主亲事定在初六那天,双日子,时辰定在下午,花轿走遍长街,再拐回来进镇南王府,太子送亲事,皇帝娘娘送到宫门口儿,是个动手的好机会。”

房中,酒菜满桌,苏赫搂着个女人,听着外面的话。

他满意的揉一把女人,想这汉人的女人就是好,水灵灵的像地上花。以后常住在这里,可以天天有这样的女人。

怀里的这个女人,还不是最好的。汉人皇帝占有的女人,他的老婆,他的女儿,都说是最好的那个。

公主成亲的日子动手,苏赫也认为福王安排的不错。对福王在京中的旧势力,不敢说相信,没有什么是他完全能相信的,但多少也有能相信的。

就像外面这个太监,在深宫中当差,福王一回来就和他接上头,对于宫中防卫说得算明白。苏赫没进过宫,不能完全判定对与错,但自己家里总布过护卫,听上去颇有道理。

寻思着公主长什么模样时,房门打开,福王进来。瞅一眼桌上的残羹,皱了皱眉。苏赫的吃想从来让福王不能接受,苏赫看出他不痛快,就更大块吃肉,把骨头乱抛一通。

不是为了共事,福王和苏赫都看对方不顺眼。

大大咧咧问:“筹划得怎么样?”

福王皱眉,好半天捡个桌子旁边的干净地方坐下。不知道这位怎么吃的,感觉起身出去散酒,回来原座椅上就油乎乎,用手摸,却又没有。

“你说你进宫?”福王眉头再紧。

苏赫把女人推开,女人也知趣避出去。苏赫粗着嗓子:“你进宫我不放心!”福王冷冷一笑:“三个地方,一个是城门,归定边郡王,”

苏赫不怀好意揭穿:“他是胆小鬼,把逃跑的路准备好。”

“还有一处是长街上射杀太子,还有一处是宫里,你宫里不熟悉路,你去宫里不怕绕糊涂。”

苏赫似笑非笑:“有路就能出来,不要你担心。倒是你们两个人,一个要把城门看住,一个要把太子夺到手,对了,那公主给我留下。你不合适,哈哈,你们汉人讲究亲戚,你不要她。”

“我们汉人的规矩多着呢,”福王回他一句,站起身:“来吧。”

“什么?”苏赫反问。

福王傲气地道:“没有几天了,你要进宫,还不过来把宫中熟悉熟悉,别当成是你们大草原到处是路,进去出不来,我们赶不及救你!”

“我不出来!我拿玉玺在宫里等你们来分。”苏赫说着,还是跟着福王走,到另一个房间,福王眸子放光,箱子里取出一个长长的画卷,嘴里道:“你见过这好东西吗?”信手展开画卷。

苏赫愣住。

这么大?

他曾让关押在宫门的一角,宫中全貌并不曾看到。头一回见到许多宫殿一座挨着一座,顿时把他原先想好的,进宫去抓个人,让他带路就行的心思打乱。

福王见他震撼,淡淡鄙夷之外,还是骄傲:“这还只是外宫图,内宫的图我没有。你把内宫围住就行,等我赶去再和你同进。”

“皇帝见人的金殿是在外宫还是在内宫?”苏赫问道。

福王瞄瞄他:“玉玺在内宫里。”

花白头发扎痛掌珠的眼睛,让她想到自己的母亲。母亲和三婶张氏不肯回来,托宝珠带回信。母亲认字不多,张氏是会读会写。

“家里出了事,一家子人一条心吧。想你,但不愿回去。回去帮不上你忙,只添累赘。在宝珠这里吧,不是白吃饭的人。”

一条心,一条心一条心一条……字在烛光下模糊的飞起来,旋转成盘,团团转转填满房中房角房梁,掌珠窒息起来,透不过气,喘息不能,“哇!”

放声大哭。

惊动丫头们纷纷过来,到门帘外,又听到里面泣般的喝声:“不要进来!”丫头们散开,互相有个同情露出,也该哭上一哭了不是?

这位奶奶心性太硬,家下人背后早有议论。什么打发妾通房毫不手软,什么世子爷离开家毫不在意,什么分出叔叔们心是狠的…。虽然容貌娇美,做事生生像个男人。

总算她哭了,家中有难,哭也应当。

哭不是应该助长的事情,但这位总算有女人一面表露出来,总算也有弱点和伤心处,丫头们有安心之感。

她若是再强的浑身长着刺,硬邦邦的扎人不犯怂,跟她常伴的人难过之极。

有人忍不住去窗后偷听低泣声,不为幸灾乐祸,不为快意,只想多感受这奶奶是个柔弱女人。她是个柔弱女人,家宅门里逞威风,不过如此。

泣声低若杜鹃,像抓一把星光在手心里,走到暗的地方,星光无声无息溜走。掌珠不能哭得再大声,因为在她心里每一滴泪都轰鸣如惊雷。

炸开了世事,炸开了混沌,炸开掌珠心里的冰与冷。她从不在乎,认为最不应该存在的亲情照顾怜惜忍让,这些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东西,破冰而出簇拥而来。激荡出道道雪白印迹,每道雪白上有一双黑亮的眼睛。

褚大路!

小小的孩子都知道不认姨妈,是仇吗?是恨吗?这从小开始,从头开始的是什么?

要说不原谅方明珠,首选应该是宝珠。方明珠险些毁坏宝珠名声,也造成余伯南让袁训“发配”到蛮荒地。

但宝珠原谅了她,掌珠问自己为什么不能?

旧事,一波子一波子的旧事,让掌珠不能忘怀。她不想到与明珠的旧事,明珠毁她的新衣裳,明珠对着她不服输,还想到二老爷二太太以前的阴险,逼迫公婆她们也掌家。想到四老爷夫妻一个黑心,一个嚣张。一个仗着幼子在家里为所欲为,一个眼里只有自己。

如今却全变了,而自己也要变了。

世事是把最好的刀,哪里不能要修哪里。无人能敌,无人能抗。把素来要强的掌珠今天也弄得晕晕昏昏,不能自己。

方姨妈母女也同时在想她。

……。

方姨妈走进宝珠房中,先见到一室烛光泽润幽深,中间跳动的小火苗似暖暖的日头,也似宝珠暖暖的心。

宝珠笑容满面在招呼,她已洗漱过,就要睡的时候,方姨妈一定要见她,总是有等不到明天的话要说,宝珠匆忙换上雪白的宽袍,乌发没有梳拢,直垂到腰际,上面还可见到沐浴后的水珠在闪光。

她的面庞不着脂粉,看上去犹有稚气动人。但方姨妈没有小瞧的模样,反而恭敬的垂下身子,不是不是长辈见晚辈的大样儿,更像家人见主人。

宝珠笑起来:“我都回来半年了,姨太太还是这样可不好。请坐吧,以后再不要这般客气。”她的话跳动着活泼的关切,方姨妈现出感激,还是不肯坐,坚持一定要站着。

又道:“你必要坐着,你是大将军夫人,又是寿姑娘母亲,论尊卑,你要坐着。论长幼,我让你坐着。我把话儿说完就走,不要劳动的起来。”

这话很心诚,更能体现出她近年来不是一寸一毫,而是大雕大凿的改变,宝珠就不勉强她,柔声动问:“对我说什么?”

“这就要过年了不是,我和明珠明儿回自己家里去。”方姨妈陪个笑容。

宝珠结结实实让她吓住,飞快转动脑筋,舌头都打结:“为……什么?”

方姨妈脑海中闪过掌珠面容,面上生出憎恶。凭心而论,她也知道自己没有嫌弃掌珠的资格,她自己以前算是好人吗?不是受律法约束的坏人,也不能是个好人。过往的自己可以牢记不忘,但还是不愿意见到掌珠。

方明珠随宝珠回来也有半年多,母女都知道掌珠要来会宝珠,也都不想和掌珠见面。方姨妈告诉女儿:“本来她从没有管过我们,我早把她忘记。但她家遭大难那天,抓人走,没来由的我担心,一气跑到她家门外张望半天,寻个出来的家人打听说女眷都没事,我才放心回来。为她念好些平安经,但走动算了吧,宝珠不是正经亲戚,都肯管我们,她呢,想想就伤心。”

这话不好回宝珠,方姨妈把笑容陪得更深些,肚子里有想好的话:“一年到头的麻烦你们家,有心好好走动,但住在一起不算走动。这不,又有自己的房子空着无人住不好,又有了大路,让大路去认认门子,过年的时候,让大路来送年礼,吃年酒,给小哥儿们请安,热热闹闹的多好。”

红荷在旁边侍候,忍住笑容。

宝珠瞄到,对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笑,让方姨妈看到不好。沉吟一下,也就答应。和方姨妈说几句家里缺什么,这里送什么动用东西的话,让丫头送她出去。

重回房去睡,床上香姐儿已香香睡熟。对着女儿精灵般的小面庞,宝珠只是看着,忽然没有睡意。

“奶奶,姨太太是为白天见到大姑奶奶,没有说话她不喜欢?”红荷总想说出来。

宝珠轻摇头:“谁知道呢?”

方姨妈和明珠不和掌珠见面,这都回家有半年,宝珠不能说还不知道。

掌珠来的时候,大路都不出来玩。让拘的在后面呆着,常是袁怀瑜袁怀璞想他,寻到后面去。好在袁怀瑜袁怀璞在家的时候不多,宫里一天,出宫一天。出宫那天又各亲戚府上轮流走动,老太太有了曾孙,得意非凡的带着到处去讨钱,小小子们对讨钱半分兴趣也无,对各家里有玩的孩子兴趣浓厚,想到褚大路的时候极少。

偶然的一回,大路死也不肯往前面来玩,小小子们早就告诉母亲:“说下午才能到这边玩,”

“不到晚上不来玩。”

宝珠为她们,方姨妈母女和掌珠,一起难过一下。

也不好说怪哪一方,也就不好去劝。把旧事扯出来说,宝珠也不喜欢。再者方姨妈生出志气,守自己屋子也没错处,宝珠去衣睡下,让丫头退出。

红荷出了这门,拐到卫氏房中。卫氏正向烛下做着小孩子针线,红荷到面前,悄声道:“妈妈,方姨太太明天要和禇娘子回她自己家去住。”

卫氏纹风不动:“也该自己住一住,亲戚家里再好,总是寄人篱下。又不是老太太和奶奶的正经亲戚。”

红荷是山西跟来的丫头,在宝珠为加寿回京时跟来住过,但对方姨太太的身份,是哪门子的姨太太,到这一回在京里才弄明白。

原来,这不是自家将军夫人的姨妈。

就对她和大姑奶奶的恩怨懵懂得不行。

又向卫氏问道:“不去侯府里住几天吗?”

“看也不能看,还住什么?”卫氏淡淡:“姨太太又出息了,早几十年前在老太太手里这样的办,有回家的心,也早让人瞧得起几年。”

红荷轻笑:“如今谁会瞧不起她呢?褚大爷不是跟着老爷的随从。”

卫氏也笑了:“说得是,”眸子定上一定,有所感悟的神色:“这一个人生发,就带兴旺好些家,”

“妈妈,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红荷掩口笑。

卫氏佯装的板起面容:“我知道是鸡犬升天,跟着老爷的人,能说鸡犬升天吗?你呀,才是个鸡犬升天,升到京里来,还能见到公主成亲。”

红荷讪讪笑听前半段,后半段兴奋起来:“是呀是呀,公主办亲事,坐什么样的轿子,用什么样的首饰?奶奶去不去看拜堂,要是去,我也能跟去看看。”

卫氏笑话她:“你是哪牌儿名上的人,事事都想鸡犬升天?”见天色不早,让红荷回去侍候:“奶奶睡下也不能怠慢。夜里的茶水再看一回,小姑娘的奶妈们汤水再喝一碗,奶水总要足够才好,二姑娘现在能吃,去吧,别只是玩。”

红荷退出去,卫氏住了针线,向烛光凝视,自言自语:“世道还真是能变,这一次回来,方姨太太又是一个样子,她也能变,还有什么是变不得……也该回家去住,奶奶有照应呢,饿不着冻不到,无人敢上门欺负,女婿回来,守得家在,看着也喜欢…。又奶奶了,竟然改不过来,也罢,等老爷回来,全家一起改过,”

针向发上头油擦一擦,使其油滑些好使用,继续做着小鞋子。

这是加寿的,加寿在宫里住,衣裳鞋子穿不完。但卫氏一直如此,加寿做一件,小小子们做一件,香姐儿一件,再给福姐儿一件,宫里的是宫里的,这是自己家里的。

分外不同。

窗外,雪悠悠的下起来。

……

“沐麟,佳禄来了,你要怎么样?”早饭刚过,小沈夫人就喜盈盈抱过儿子。

在她怀里的沈沐麟,面上脖子上还有没有消除的痘痕,头一拧,不高兴地道:“不要她上我家里来!她嫌我生得不好看!”

这是孩子话,小沈夫人并不放心上,随便地劝上一劝:“那是你以后的媳妇儿,怎能说不让家里来的话。傻儿子,你现在生得也还不好看呢,”

当母亲的格格笑,天花是侥幸好了,痘印消除却难。有的人出天花,一生带着印迹,沈沐麟还算好的,这和香姐儿有两个月没见,又消除下去许多。

把儿子好好的交待:“岳母好不好?”

“好,她给我做好吃的,还肯亲手抱我。”沈沐麟和香姐儿是同一天生,香姐儿多大他多大,和香姐儿同样的一嘴小豁牙,笑出来白生生,如果没有痘印的话,是最漂亮的男孩子。

就这,也像满月般,间有点点乌云,也不能遮挡满月光辉。

小沈夫人由衷的感激宝珠婆媳,本来是为引开儿子说不喜欢香姐儿,说出来后,把儿子又搂紧些,细声细气地道:“你有最好的岳家。”

“祖父说,岳父和父亲好。”沈大人说的时候满是骄傲,沈沐麟也是自豪口吻。

小沈夫人是娇气不过的人,但也明白事理。亲亲儿子,再添补上话:“岳父好,也得你袁家祖母好,你岳母好,才留下你的小命来。”

“给我念经来着,是不是?”沈沐麟卖弄他知道。他好了以后,这话由母亲、祖父母、丫头婆子们对他说过多回。小哥儿年纪不大,也知道得很详细。

小沈夫人眸光盈盈,边柔声道:“你岳母啊,是大福气的人,她又要去宫里看姐姐,又刚回来要收拾家,又要走亲戚,还要守着你,为你念了一整卷经,”

边仿佛又回到那一天。医生说嫡亲家人守着,小沈夫人和沈夫人轮流看着,宝珠第二天过来,以后每天也守上半天。

出的水痘破浆那天,全家人松口气,最凶险的时候已过去,沈夫人向丈夫和媳妇道:“袁亲家是大福气的人,生下寿姑娘小小的就养在宫里,生下三姑娘,落地就和梁山王府有亲事。咱们定的是二姑娘,沐麟自然的也跟着有福气,神佛都来保佑他。福气太大,就有惊,但无险。”

沈大人都称是,小沈夫人更信以为真。袁家的亲事在沈家本来就是摆首位,这就更看重。对沈沐麟和袁佳禄玩得好,成了沈家头等大事。

这里正教儿子乖巧懂事,哄小媳妇儿喜欢。沈夫人进来,见到孙子眉开眼笑,也是交待:“好孙子,香姐儿又来看你,把你好吃的好玩的全给她,”

沈沐麟大叫:“不要!”

见祖母和母亲没听见似的,热烈的讨论起中午的菜单:“亲家爱吃的菜备下来,香姐儿,呵呵,”笑得嘴也合不拢。

沈沐麟下一句:“她不喜欢我,”咽回小肚子里,根据他好些回的经验,说也白说。嘟着嘴听完,让母亲打扮得整整齐齐,憋着一肚子气坐客厅里等着。

宝珠在门外下车,也把女儿再说上几句,虎起脸:“不要再说丑八怪的话,知道不?再说加寿姐姐再不接你进宫去看好看的,”

香姐儿撇起小嘴儿,已经学会说:“母亲不喜欢香姐儿,姐姐不喜欢香姐儿,香姐儿不喜欢丑八怪。”

让宝珠又说几句,扁着嘴抱进府门。

头一个见的中年妇人,香姐儿是喜欢的。沈夫人从来亲自迎出来,最早不过。见到小小的人儿粉红色锦袄,上绣的百花加起来,也不如小脸儿生得晶莹,沈夫人对个孙子辈都笑出讨好来:“乖乖心肝,你今天的衣裳还要好,这是母亲扎的花儿吧,啧啧,只有你配穿。”

香姐儿笑眯眯:“是娘娘赏赐。”太得意,小脑袋左转右转,顾盼生辉模样出来。要问香姐儿你生得这般好,随谁呢?她响亮的回答:“随娘娘!”

随那个坐在最好看的椅子上,容貌最好看,衣裳最好看,对香姐儿笑得最好看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