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一心一意的和亲戚作对去了。
就是老侯的明白,也是在中年以后,在太妃去世以后好些年。
只要他有政绩,他就升得很高。他越升官职,就越有政绩,就升得更快。有一年厚赐福王,老侯就是那一年初登一省大员,在外官里算一方的土皇帝。随后,一直大员,一直没落下去过。
福王殿下如今还是四平八稳的王爷,老侯能转到明白,也算聪明。
直到辞别太子,老侯的心还半沉半浸在旧事里面。门外候着的那个人,让老侯见到就醒。老太太跟进宫的丫头,叫寿英的。悄声嘻嘻:“老太太又让我回宫一回,还是交待您扳指可不能戴着,又问您看到什么没有?”
老侯摸摸袖子,扳指在那里面。嗔怪道:“有话就明说,我一下船,应该是先面君。还没有见君王,就见到一个你,说见太子不许带白玉扳指,为什么,偏不说。这又交待来了,这宫是好出的吗?你左一趟右一趟的,回去吧,告诉她我记性好使,我已不戴,但是也没有见到什么。”
说得寿英站立不住,回身走了。
老侯又去面圣,面圣出来,外面有个小太监迎上来,满面笑容:“您跟我来,”老侯也不多问,跟着他走过几道宫门,按距离上算,应在内宫里面。
一个年老的妇人,白发苍苍,带着一个小孩子在那里。垂花宫门上的绿色红花,把她们身影掩映。
乍见到兄长身影拐过来,老太太欢喜不尽,对加寿道:“寿姐儿,你还记得他不记得?”加寿晃晃脑袋,挣开老太太的手,扑上前去,脆生生道:“太爷爷。”
清脆的小嗓音,把老侯喜欢得路上疲倦全都没有,再看加寿一跑过来,几个宫女几个太监都跟在后面叫唤:“仔细摔着。”
老侯乐了,左右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红墙琉璃瓦的,这是九五至尊居住的地方,小加寿依然如意。
把加寿抱起来对上一眼,老侯更乐:“你这脑袋上,倒有这么多的辫子?”他笑容可掬,加寿得了意,更把朝天辫子晃个不停,上面的宝石就跟着乱晃:“姑姑给我扎的,好看吧?”
“好看,”老侯才回来,是弄不懂谁是“姑姑”,没准还以为是个年长的女官。和加寿逗着玩:“你这脑袋,就得这几个辫子才配得上。”
加寿眉开眼笑:“那我去告诉公主姑姑,说太爷爷夸呢。”老侯吓了一跳,把加寿抱得更稳,把加寿小辫子更谨慎观望,肃然起敬,发自肺腑:“好辫子!”
加寿格格笑着,踢着小腿:“放我下来。”等放下地,一溜烟儿的就跑了,自然的,后面又跟上宫女和太监。
门上只剩下兄妹两个人,安老太太上前见礼,看了看老侯的脸面儿:“气色还好,不像我们走了以后,就见天儿哭去的。”
“我哭也是想加寿,二妹,一定不想你,你可以放心。”老侯一本正经回答。
老太太笑了:“哪个要你想着,”凑近前,嗓音压低,带着神秘:“见到没有?”
“见到什么?”老侯还是这一句。
老太太奇怪:“你竟然眼神儿不好,我在宫里,凡我看到,都是戴着的,”老侯打断她,笑问:“谁戴着什么,又让你看到?”
老太太语塞一下,随即失笑:“哥哥你把我也诓,你见到,我就放心。”
“从你让人告诉我这话,我就明白。不用你一回一回的交待。”老侯重取出扳指,端正的套上手指,端详一下,喜笑颜开:“别说,这东西一给我时,就是我心爱的,现在呐,我就更心爱它了。”
“你不吃惊吗?”老太太死命的要从他面上看出点儿叫惊奇的东西。
老侯斜睨她:“你当我,和你一样的没见识。”老太太气结:“好吧,有见识的回来了,我的信你看到没有?总算你回来了,我的加寿啊,又有一个人帮了。”
“包在我身上,你等着,我这就给你,给加寿出气去。”老侯把胸脯一拍,就是要走的姿势。老太太叫住他:“不多说几句?”
老侯微笑:“二妹,你知足吧。宫门不是你久站的地方,宫也不是你想出就出的地方,还有加寿呢,你是看着她的,还不去陪着,宫里人多,就有心坏的人,我回来了,你也只能松一小口气儿,不能肆意放心才好。”
老太太又要皱眉,又要笑:“有理的话全让你一个人说完,我厚着面皮赖在这里陪着的缘由,也说得干净。既如此,下回再见吧。”
“厚着面皮就能住下,明儿我也想厚一回。”老侯和她取笑着,看着老太太消失在春光里,嘀咕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二妹精神又好许多。也是,这里不是能安居养老的地儿,不打起全部精神来还行。”
想着,直到宫门上,见几个人过来,是三个儿子和四个孙子,知道消息后,在这里接。随同回来的家人送上一根竹杖,让儿孙们骇然不已。
侯爷钟恒沛头一个走上来,抱住老侯有了泪水:“祖父,不是说腿脚还好吗?怎么倒用起这个东西来了?”
对着他的泪脸儿,老侯无奈:“放开我,我才走出来,你就看到我有多精神。”把钟恒沛推开,老侯原地走上两步,衣衫飘飘,颇为得意:“看看,我这年纪,有这体力,我是从船上下来,就见太子,见过太子就进宫,又内宫门上见过你们的姑母,依然是神清气爽,谁能比得我?”
他的长子,钟大老爷听过纳闷:“那父亲怎么还备下竹杖?”
接过竹杖,老侯挽挽袖子,架势扎好,面有狞笑:“这个嘛,是为柳家老儿准备的。”把手一展:“你们备的有轿子,抬过来,跟着我到柳家去!”
他的儿子孙子明白过来,嘻嘻一笑,簇拥着老侯上轿,他们上马,跟在后面直往柳家。
……
春风和暖,是打盹儿的好天气。柳家最近背点儿,进进出出来商议的人很多,家人累得不行。只要闲下来,就歪脑袋犯会儿迷乎。
刚闭上眼,就见有人过来。家人打个哈欠,才有了精神。困着眼睛半睁半闭:“哪位大人上门来了?”
“钟家的,和你们老丞相是认得的。”一阵风似的,不知道进去十几个人,家人也完全醒过来:“钟家的?”
守门的有两个,相对着睁大眼,互相问道:“哪个钟家?”忽然一声惊呼:“南安侯府?”再看进去的人,已经早过影壁。
柳丞相才见过人,对于子弟们官职更换正烦恼,又没有主意时,还没有回房,在正厅后面的游廊看下面的鱼戏水。
脚步声在走廊上面回声很大,老丞相抬起面庞,见一行人过来,走在前面的一个人很是面熟,认着他,道:“这是哪位?…。钟老大人?”
这不是在山西的南安老侯爷吗?
碧绿色一闪,迎面一根竹杖带着风声打下,重重击打在柳丞相的肩膀上。老侯骂道:“老狗,让你眼里没人,老狗,非得我痛打你一顿才行,老狗…。”
第二下第三下都敲在柳丞相额头上,打得他头一懵,可以叫人也忘记,拔腿就逃。老侯从后面追上去,“啪啪”,有几下子竹杖打在地上,空空的动静,更让柳丞相魂飞天外,呼救也想不起来,只握紧袖子,发力奔逃。
在他后面,老侯紧跟着不丢:“老狗,你往哪里跑?”
“啪!”
竹杖击打到栏杆上面。
“老狗,你给我站住,我不在家,你欺负小孩子,不要皮,老东西……”
“啪!”
竹杖打乱挂着的鸟笼,里面鸟叫嘶鸣一片。
钟大老爷在后面看着笑:“父亲这根竹枚倒是结实,敲在石墩上也没有断。”跟随回来的家人乐了:“大老爷,您不知道,这是老侯爷从山西动身的时候,精心挑选的竹杖,买它就为的是结实。”
钟大老爷等人哗然笑了,原来这是从山西时就备下的东西,从山西时就准备来柳家,可见父亲虽然不在京里,也早生怒气。
幽幽宫院里,没有人的地方更似野渡寂寥,让叶嫔生出孤寂。为了摆脱这种孤单,她总是加快步子,而且长长的出着气,像这样就生出有人陪伴感,能解她的难过。
有时候,她很害怕一个人。也知道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害怕的其实是冷宫冷殿。她害怕的,是不得宠。
就现在来看,由宫女而升为嫔,也和不得宠没有区别。
所以她愿意答应萧仪,总要为自己着想是不是?
有一天白头宫嫔了,回首往事,总是风风火火过……就像不远处的那个人。
春天新发的碧绿茑萝,柔丝曼妙缠绕在栏杆上。柔柔小小的,像极她。她站在栏杆下面,咧着个小嘴儿,看到开心的地方,晃动着脑袋上几个朝天辫子,每个辫子上面,都有一个指甲大的红宝石。
叶嫔撇嘴,也不怕累到你的小脖子。
这个就是袁家的小加寿姑娘,正风风火火的人。
说起来她的风风火火,让不明就里的人都摸不着头脑。好好的,她就讨人喜欢了。好好的,她就一直讨着皇后娘娘喜欢。
在叶嫔来看,袁加寿只有这一场,都算是一生得意的事情。更何况她许给英敏殿下,将要一生得意。
真是让人不服气啊,她到底有什么好?
和用尽心机,摆开聪明的嫔妃们相比,袁加寿的出现,注定是件伤人的事情。
不远处有个月洞门,叶嫔走过去,果不其然见到几个宫女站在里面,悄悄正谈论着。
“今天她的首饰还是没见过的?”
“不是娘娘的首饰吧?”
“那就是公主殿下的首饰,”
嘴角都撇得可以到半天高,见到叶嫔过来,都是背后常议论过的,也就没有人停下话语。
叶嫔也插话,把不屑放在眼底:“公主给她梳辫子来着,可不就用公主的首饰,明天带的是祖母绿,今天就成红宝贝,昨天的呢?难道她还会还不成?她再在宫里住上一年,满宫的首饰就成她的了。”
总是让人不快的,凭什么她过得这样的好?压根儿就不费任何心思。
“快别提了,昨天摆上饭,满桌子御膳,她说不好,又要吃什么汤,娘娘是听到她说要什么,比侍候皇上还要殷勤,嚷着现做去,可不重新做了来,又只吃两口,就丢下来。”
“唉,和她一比,我们全是泥里呆着的。”
皇后宫中侍候的人中,总有这样的话语出来。
但那边的加寿继续开心,谁又敢说到她面前去?她的身后,一般是有安老太太在,一个女官在,两个教养嬷嬷,两个宫女在,花团锦簇的围着她。
此时,正小手指着花,加寿奶声奶气,离两周岁还有两个月,道:“花落知多少?”老太太喜笑颜开:“说得好。”
女官笑盈盈:“小姑娘真是聪明,公主昨天才教过,今天就会了。”
加寿认认真真的回头反驳她:“是娘娘教的,姑姑只教一句。”
“是吗?”女官掩面轻笑:“那我说错了。”再看加寿,扭转小身子跑进去,中宫正和淑妃在说话,见加寿跑来往怀里一栽,笑嘻嘻:“会背了,”
中宫抱起她在膝上,同她笑嘻嘻:“那去找姑姑,让她再教一首。”
“好。”加寿站回地上,退后一步,对着中宫行了一个礼,起身,又对着淑妃行了一个,再站起身时,就耐不得,孩子天性发作,“噔噔噔”跑去找瑞庆殿下。
对着她的小身影,淑妃笑道:“加寿越来越有模样,娘娘手里调理的,还能错得了。”中宫也有得意溢出,随即,又把脸一沉:“昨天皇上也说这孩子从进宫里就懂事体,你又这样说,但架不住她的爹,”
阴阳怪气起来:“他还觉得不好吧?”
淑妃掩面忍俊不禁:“娘娘,加寿是小孩子,正是越来越懂事的时候。”中宫也笑:“那依着你说话,皇上夸奖,我要这样的回他?”
“我是说袁将军现在看不到好处,也有他的想头不是。”
中宫哼上一声:“他的想头他自己揣着吧,反正这孩子越来越懂事,全是我的功劳。”她在加寿的事情上,从来是蛮横和不讲理的,这话又惹得淑妃笑上一阵子,旁边有茶碗,和中宫一同端起,呷了几口。
“那娘娘几时处置那些闲言闲语的人?”放下茶碗,淑妃笑道:“我都等不及了,从我得娘娘大恩典,进宫以后,见过娘娘许多手段,这一回啊,又可以好好的看看热闹,看看那些不知天高和地厚的人。”
中宫微微一笑:“不知天高和地厚形容她们,还不贴切。要说她们,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才对。”
重掂起茶碗盖,把里面的茶叶给淑妃看。
“这是极品的云毫,跟我们昨儿喝的大红袍不一样。要是错拿大红袍当成云毫泡成我,是对我说云毫是大红袍呢,还是大红袍是云毫?”
淑妃嫣然:“大红袍是大红袍,云毫是云毫,这是不能错的。”
中宫慢慢地再道:“你看窗外,这天气暖上来,茑萝也发,朝颜也发,还有凌霄,数不清足有十几种吧,全都是藤蔓。但把朝颜当成凌霄,就要急这花怎么夏天才开?把薜荔当成蔷薇,更要想竟然不开好看的花?”
似笑非笑凝结在唇角,中宫淡淡道:“没认清她们自己是谁。”
“是啊,该当宫女的,使尽心机手段往上爬,也是要摔下来的。”淑妃摇头。
“记得那年我对你说过的话没有?我说我们侥幸能进宫,到这见不得人的地方,就算是墙角一株子草,也想往上爬。但爬不上去,就得认命。”中宫对窗外行走过的宫人们随意看一眼,她们都有姿容不俗的风姿,也都有一定的野心,都像当年的她。但又能怎么样呢?
这话把淑妃的回忆勾上来,淑妃湿了眼眶:“回想那一年,要是没有娘娘来接我,我唉,现在只怕是比墙角的草也不如呢。”
“所以我们,我是想早见家人,你是想安稳一生。这是我们的想头。再看看别人,信妃是想只住她们家的圣眷,才降下去的敬嫔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她们想的并不是皇上的情意,想的只是长久霸住皇上的情意,哼,”
嗤笑一声,中宫道:“就以为把我拉下马,她们坐下来,就能长久安稳吗?”说到这里,更是不屑一顾:“我坐在这里,她们这样想。她们坐在这里,别人也和她们一样的想才是。”嗓音放轻,似鹅毛般落地,轻柔的嗓音,代表主人的不悦,但也许是主人的内心。
“到底的,没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冠宠六宫,想来受到无数嫉妒眼红的中宫,轻描淡写地评论:“就得先想明白这一条才行。”
淑妃欠身子,表示赞同。
外面的月洞门后面,不知道里面有这样一通谈话的宫人们,还在说着袁加寿姑娘。年青的少女进宫,她们以为自己要的,就是当皇后当皇后当那第一人。
……
太子放下手中公文,把上面的意思再在脑中回味一遍,轻眯起眼。
柳家的官员已经撤下一大半儿,替换的人,也有人选。殿下看似应该放心,却还不能放心。
他需要忠心的人,需要更多忠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