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唯一的弟弟

侯门纪事 淼仔 11660 字 9个月前

小太监原地站住,韩世拓转个方向也往那边去。

袁训见到姐丈很喜欢,就没看到韩世拓过来。他先于韩世拓一步到,笑着问:“姐夫,你进宫来打官司?”

他取笑的意思很浓。

陈留郡王笑骂:“你巴不得我和人打官司呢。”他叫过袁训,是想暗示他一下,你这“独一个”,你这“唯一”,还是京里老实呆着吧,别来招我听一堆骂声。

但见另一个不认得的青年过来,又见他生得仪表不凡,陈留郡王就先不说,微笑着颔首。袁训同时看过去,见是宝珠的大姐丈,也点头招呼:“进宫来?”

“是,见到妹夫在,我就过来了。”

韩世拓说过,陈留郡王就笑指手指袁训问道:“你们是亲戚?”郡王心想这又是从哪里跑出来的亲戚?貌似现在袁家再出来十七、八个亲戚,陈留郡王也不会再吃惊,但好奇还是有的。

韩世拓就便儿请了个安,自我介绍道:“我是他姐丈。”

他说的是句实话,但陈留郡王听过,却沉了沉脸,上下打量着韩世拓。你这不是胡扯吗?我小舅子可就一个姐姐,现是我妻子。

袁训见姐丈不悦,忙补上一句:“这是宝珠的大姐丈。”陈留郡王哑然失笑,说道:“原来,”就同韩世拓也自我介绍:“我是他姐丈。”

韩世拓也傻了傻眼,四妹就两个姐姐,一个嫁给我,一个嫁到常府,你这个姐丈是从哪里出来的?

袁训忙又介绍,对韩世拓表凶自然不说实情,就道:“这位陈留郡王,”韩世拓先哦了一声,露出景仰之色,同时拱起手:“久仰,久仰大名啊。”

随后,一个激灵上来,把袁训下面的话先截住,韩世拓喜出望外:“就是皇上常说的我朝名将?”

“不敢,”陈留郡王谦虚。

袁训再把话说全:“这是我表姐的丈夫,辅国公的爱婿!”陈留郡王冲着小舅子一乐,也就明白小弟对这位姐丈并不是真心话。郡王妃是袁训的亲姐,在他们当地是无人不知。这到了京里就成了表姐丈,陈留郡王还有点儿不习惯。

而韩世拓则瞪圆了眼,一时半会儿还没有理顺关系。接他的小太监等得不耐烦,离得几步来提醒他:“世子,我们该走了。”

韩世拓匆忙告辞,直到走出几步以后,才一拍脑袋明白过来。辅国公的女儿是四妹夫的表姐,那四妹夫是辅国公的外甥才是!

难怪!

他敢夸口让自己去边城。

难怪!

韩世拓在心里一连几个难怪后,由不得地再回身去看那两个人。见他们都是笑容站得很近,正在密谈的模样,韩世拓的心里就乐了花,原来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果然,四妹夫是个说话算话的人。而且他说的并不是大话。

韩世拓浑身舒泰,他这一回进宫为的就是结交郡王,现在想想不用去见齐公公了才是。但已经来了,他还是继续的去见他。

他看的并不对,陈留郡王和袁训是在密谈,可袁训已经不是笑容。陈留郡王能单独和袁训说话,就笑容吟吟,意味深长地道:“小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可别来难为我。”袁训脸色暗了暗,就知道姐丈都已经知道。

他知道,在袁训意料之中。

他再反悔,也在袁训意料之中。

袁训初听到是很不高兴的,但随即就恢复自然,韩世拓才把他们看成是笑容满面的谈话。陈留郡王见小弟居然没有二话,心头一松。虽然他也舍不得袁训,他功夫不错,一半出自辅国公,一半出自陈留郡王,带在身边谈谈心给他弄点儿军功倒是不错。但带走这“唯一”,接下来头疼的事更不少。

陈留郡王就按住袁训肩头,满面带笑安慰他:“在哪里还不是一样,”想想又要打趣他:“你不跟着我走,前程还能会差得了?”

袁训本来是想体谅他,不想对他着恼的。听他又把自己比得好似娇宝贝,而事实上也就是的。正因为事实上是,袁训才和阮梁明董仲现相处的好。大家都有空怀抱负,却不能展翅之感,都是家里的娇生子,动一步先家里人的挂念就断不掉。

这种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而主人又素有大志,就成了他心底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平时还来得浅,好歹他也中了探花,也算对得起自己大志。但面对他敬佩的名将姐丈,而他还要取笑自己,袁训就火了。

他瞪起眼,陈留郡王反而心安,更加的笑话他:“哟,我说不发脾气的不是你,这是在宫里,你想找打我不奉陪。”

“那,把你的玉壁给我,”袁训开始耍无赖。

陈留郡王笑骂:“这才是你!”不如意的时候总得要点儿什么才能走。他瞅瞅自己系的透雕青玉桃果佩,玉壁是古人用来压衣裳的用的,冬天衣裳厚,自然往下垂,并不轻易能让北风卷起,除非一定往风口儿上站。这是夏天,衣裳薄薄,有点儿风卷起衣角,接下来就卷得更高。

这是件失仪的事情。

郡王就道:“给你可以,可我用什么呢?”

袁训才不理会他,反而更道:“给我,我哄宝珠!”陈留郡王拿他没办法,又失笑于他无赖更上一级:“敢情你娶媳妇,就是为了要东西!”

好在衣上还有带绶等物,陈留郡王就把玉壁解下来,袁训一把夺走,气呼呼也不道别,转身走了。

陈留郡王在后面笑:“拿了就走吗?”袁训还是不理,走开十几步,见到身前身后都没有人,才软了身子叹了一口气,心想真是烦恼。

这缚住浑身的挂念啊牵挂啊,几时才能松一松呢?

……

掌珠从院子里出来,问一下婆婆和祖母全在正房里,就带着甘草往正房去。文章侯府的石榴花也大开,有些累累垂下青果,生机把丧事的冲淡几分,掌珠就停下步子看看,让心里松泛松泛。

触眼处不是白孝衣,就是黑衣裳,不然就是泪脸儿干嚎,总让心里痛快不起来。

她才见到一枝子红花开得好,后面有人讽刺道:“哟,这不是我们得了钱的世子奶奶,你得了钱不赶紧的去守住那灵位,说不定死人还能吐出钱给你,你对着个花只是看,也太对不住那钱了吧。”

不用回身,掌珠也听出是四太太。她依然头也不回还击回去:“我得了钱,有人气病了,我可没钱出。”

四太太独自对上掌珠,从来都是不行的。她钱没到手是一重气,天天和掌珠斗嘴又气上添气,这就气得脸色又紫涨住,很想回几句,又气得力不从心,偏偏此时想不出厉害的话。

抬眼见到又一个人出来,韩世拓在厅堂下面出现,走近文章侯和他说话,那样子鬼鬼祟祟,四太太这就得已下台,冷笑道:“哟,那一个又去说什么,又是伸手要钱吧?”她风风火火的赶过去看。

掌珠白个眼儿,也看出韩世拓有什么话同公公说,就带着甘草也过去。

文章侯正大睁着眼不信:“备份儿礼送给陈留郡王?我们现在孝期,而且又不认得他。他们吊丧,也没往这里来啊?”

韩世拓才说到这里,就见到四太太过来,一脸尖酸地问:“你们又要说花钱的事情?我都听到!”

文章侯见到四弟妹就想避开,韩世拓则厌烦她:“走开,这里没女人什么事情!”又见到掌珠过来,韩世拓欢欢喜喜唤她:“过来,对你说件大好事情。”笑容才展开,文章侯和四太太一起盯住他,韩世拓忙收住笑,重新摆出哭丧脸儿,心里有喜事,这脸上怎么也摆不好,索性没有表情吧,再次让掌珠到跟前来。

四太太怒道:“没有女人的事情,她不是女人吗!”

掌珠不慌不忙地过来,漫不经心地道:“我是女人,可与你不同!”四太太噎住,那脸又腾地紫涨起来。两只眼睛都红了瞪住掌珠,你与我不同,你不就是嫁了个世子,而我嫁给一个无用的四儿子!

她气上来,就偏不走。文章侯一向不和她多说话,就闭嘴。韩世拓见到她也来气,她不走就不说。不但不说,还对掌珠道:“你别走,一会儿有件好事告诉你。”掌珠悠然,也道:“我不走,我也有件事情要告诉你,却也不错。”

四太太就恼上来:“好好,我不走你们不说,一定又是想污公中银子!我走,我走让你们说得够,但用一点儿银子我都不答应,我去盯住帐房,从今天开始,我见天儿盯着!”抽身走开,背后韩世拓又送她一句:“你不是早见天儿盯着,快盯着去吧!我等下要送人大大的礼物,不怕你不依!”

四太太一气去了帐房。她走后,文章侯才重新疑惑盯住儿子:“好好的,送东西给郡王合适吗?”韩世拓还没有说话,掌珠接上话:“父亲,合适着呢,不但要给陈留郡王送份儿礼,还得给辅国公送一份儿。”

文章侯又惊讶又喜欢:“认识一下总没错,可不明不白的,你们夫妻为什么叫我送礼?”

韩世拓也惊讶:“掌珠,你都知道了?”他欢喜不尽,此处没有别人,当父亲的不再管他是不是有笑,当父亲的也很喜欢,但还能控制,只浅浅一点儿笑容,问儿子媳妇:“知道什么,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韩世拓笑顾掌珠:“你先说。”

掌珠嗔他:“你先说,想来你知道的和我一样,但你是怎么知道的。”韩世拓就把宫中遇到的事源源本本说出来,最后说齐公公的话:“他也说认识一下是使得的,本想为我牵个线,我说已经不必。”又夸掌珠:“看我,回来告诉父亲,又把辅国公忘记。”

文章侯听过自然欢喜,听儿子问掌珠:“你也是今天才知道的?”掌珠就得了意,好在她也想到不能笑,端庄肃穆地道:“四妹才打发人来告诉我,说四妹夫却原来是辅国公的嫡亲外甥,又有郡王是表姐丈,进京头一天,宫里出来就往四妹家里去呆上半天,四妹说回请他们,请祖母三妹同去,我们是孝家不能宴饮,她怕我知道难过,特地让红花来对我说,又交待我备两份儿礼,一份儿给辅国公,一份儿给陈留郡王。我才出来要找祖母和母亲说这事,可巧儿你就回来了,”

韩世拓就对父亲笑,文章侯也对儿子笑,父子心中也都明白一件事,韩世拓的前程有望。

韩世拓对掌珠说夺情起复,他原先没有官职,就半点儿也挨不上。但带孝报国,却是有的。文章侯打发儿子媳妇去备办礼物,自己长呼一口气,眼前出现袁训的面容。

这个小子,却原来不是指着太子殿下吹牛,他说的是真话。

陈留郡王妃直到出宫门,还为宝珠不许纳妾的事情心中不快。

娘娘可以不在乎,在中宫娘娘心里,她那病弱的弟弟,生下来就注定活不长久,能和她的弟妹袁夫人这样出身高贵的人相爱,那种是超越所有的爱情。虽然这样的人很难再寻找到,但她的弟弟能有,她的侄子肯随父亲,对她来说并不难接受。

这种父亲有,儿子也遇到的事,对袁训来说,也不难接受。他能有父母亲一样的爱情,是袁训曾渴望过的。

袁训往安家去相看,正月十五灯节察觉到宝珠不能接受房中有人,这一点儿还恰恰就中了袁表凶的下怀,他回京就先告诉姑母:“我要成亲了,但我不纳妾。”

中宫稍稍表示一下这事儿不应当,这事儿生气,也就不再过问,最多再把辅国公和南安侯在心里骂上一顿,看看你们定的人,一点儿不贤惠。

这种姑侄都可以接受的事,放在陈留郡王妃的心里,就是一件过不去的坎儿。

她父母亲的感情,不容任何人东施效颦。所有想学她父母亲的人,在郡王妃心中都亵渎她神圣父母爱恋的那块心田。

郡王妃冷笑,宝珠?哼!好大口气你不纳妾?她昨天本就对宝珠隐隐是有不满的,这种不满完全建立在宝珠嫁的是她弟弟上面。

就是宝珠是南安侯的亲孙女儿,以袁训在家里的重要地位,郡王妃依然是不会满意她的弟媳。在郡王妃的心中,她的弟弟是天底下无人可以攀比的人,就是天仙下凡嫁给袁训,郡王妃也会认为那天仙是弱上一头的。

她倒是不完全针对宝珠这个人。

她针对的主要是当她弟媳的那个人。

宝珠如果怯怯弱弱,一脸的自知我端着个福气战战兢兢,郡王妃也许还看她有几分顺眼。可宝珠竟然敢说不许纳妾,这是要造反吗?

郡王妃进宫门的时候,是不安的。出宫门的时候,却绷紧面庞压着火气。跟她进宫的人都是心腹,熟知道郡王妃的表情。见她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小巧的红唇微抿着,就各自猜测起来。

这本是端庄的常见表情,并不值得去担心。但侍候的人早几天就听郡王妃说过她的心里话,就都自以为自己懂得王妃,自行猜想着。

当时还在路上,郡王妃难掩心中的不安,而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可以商议的,郡王妃只能和侍候的人聊上一聊,以解心中担忧。

“从没有见过娘娘,不知道娘娘是先召见我,还是先召见项城郡王妃?”前见后见,也是宫中表示恩宠的常见方式。

再加上陈留郡王是和项城郡王把苗头别到京里,这先召见和后召见就将成为一个人的体面,而又是另一个人的忧愁。

侍候的人就根据当时的事实,胸有成竹地劝道:“依我们看,中宫娘娘一定是先召见郡王妃的,”

郡王妃微笑:“为什么呢?”

“我们赶路的快,我们虽然路程比项城郡王要远,却极有可能先于他一天两天的进京,先进京的,自然是先召见。”

郡王妃就一笑。

日夜兼程的赶路很是辛苦,但辅国公陈留郡王都愿意,他们并不是为赶在项城郡王前面。因为他们都知道,项城君王只要正常的赶路,就可以先于他们进京。

辅国公不用问了,他是急着见到妹妹和外甥,他足有几年没有见到,他的权势又注定他不能像平民百姓一样,想走亲戚锁上门就走,所以国公愿意急赶路。

陈留郡王是看在岳父和妻子的份上,这是一。再来他很喜欢小舅子袁训,这几年一直通信不断,也想他是真的。又听说他上进努力,中了探花天下闻名,又在太子府上是“宠臣”,宠臣这两个字,让郡王又为小弟喜欢,又为小弟担心,他急着见他,听听他有什么要说的,还有一大通话的全是信上不能说的,又要交待小舅子。

郡王也是和岳父国公一样,不是想看亲戚背个包袱就能走的人。这一对翁婿进京,光流程就可以烦死人。

就是京中召见,只要不是京城让叛变了,他们就得先定日子,这个日子要定得自己合适,再往礼部兵部去报,还得他们答应。收到允许后,才得动身前来。

既然决定进京,陈留郡王就想不用耽搁了,女眷都没有意见,他快马背上颠习惯的人,更是不介意急赶路。

这就比项城郡王还早到京。

早进京,自然是早接见。

在侍候的人心中,如今宫中待得相当不错,头一天儿进见就赐宴,国公郡王在金殿偏殿上吃的饭,郡王妃在中宫娘娘宫中吃的饭。这第二天,宫中又召见国公和郡王,而娘娘又召见郡王妃。侍候的人难免要疑惑,郡王妃的不安就都不存在,她又才从娘娘宫中出来,娘娘和昨天一样赏赐的又有东西,她为什么反而眸子沉着,把美丽的黑宝石似眼睛也带着阴郁呢?

因为还在宫门上,侍候的人不敢乱说话,就不敢上前劝解。但一抬眼,见两个太监引着另一行人过来,侍候的人就恍然大悟,又以为能明了原因。

走过来的这一行人,凤冠霞帔,明艳照人。她七翟宝冠,真红衣裳,和陈留郡王妃是同制的装扮,就是年纪,也和陈留郡王妃相差无几。

项城郡王妃,也是年青的。

侍候的人看看项城郡王妃,再想想自家王妃难怪生气。一定是中宫又要接见项城郡王妃,让自家王妃告退,她觉得失了脸面这才不快。

侍候的人真是想到十万八千里以外。

她们乱想着,项城王妃已经走近。见到陈留郡王妃在宫门上,项城郡王妃难掩面上的生气,冷冷地道:“没想到你又占了先?”项城郡王妃气都手都攥住。

明明你们会晚到的好不好?

就是知道你们会晚到,项城王妃才不紧不慢的赶路。她心疼丈夫常年征战,算算日子足够,还特地抽出一天陪他在路上逛了逛景致。

如果让御史知道,又可以参他们一本。

郡王们在京中都有探子,等到项城郡王收到消息说陈留郡王离京不远,他急急追来,生怕早到的早说话,宫中会先入为主的偏向陈留郡王。但再赶,也晚到了一天。

项城郡王是上午到的,就径直入京,直往宫门上候见。他们夫妻的衣裳,都是在车里更换的。

最后几天赶得不能再赶,项城郡王妃不但话中是不满的,就是眼睛,也不客气的往陈留郡王妃身后看了看。

那后面跟的丫头手捧着一盘子赏赐,项城王妃得记住才行。

赏陈留郡王妃的是什么东西,赏她也得是什么。如果娘娘给她的少于这些,这就是明摆着的冷落。

外臣们在外奔波辛苦,为的就是进京后的这一点儿脸面。这点儿脸面的多与寡,是她们回去后分出高下的重要法码,不能不争。

又不是年年都进京,这个脸面就是以后数年、数十年拿来说嘴和羞愧闭嘴的谈资。

项城郡王妃犀利的把那盘子里的珠花记在心里,而陈留郡王妃则冷笑了。两家男人争,女人也一样的争。

陈留郡王妃才不会因为中宫是姑母,就把姑母的心思在心里揣摩。姑母是中宫,她要权衡天下事,可郡王妃不必同她一样的想。

在她看来,姑母多给她一点儿是应当,姑母少给了她,而多笼络项城郡王,陈留郡王妃不会生气。

但这种体谅,只能是在心里放着。表面上如果让那么一让,以后数年数十年就要听别人取笑才是。

陈留郡王妃就对着项城郡王妃的冷言冷语不客气,亦冷笑地回:“我没到过京里,又路上热,自然是早进京早凉快。我们老夫老妻的,不比你们亲厚啊,自然是携手并肩游玩的才好。”

项城郡王妃面色一寒,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留郡王成亲虽晚,陈留郡王妃成为王妃的时间还是比项城郡王妃要早。项城郡王妃是填房,成亲还没有两年,说他们夫妻亲厚虽然不假,但一个是元配,一个是填房,这就又一次扯了出来比了一比。

又加上陈留郡王妃毫不掩饰的讽刺:“你们夫妻携手并肩游玩呢,”不留情面的表示出你们有探子报信我们早进了京,我们也有探子知道你们路上玩去了。

两家都不介意对方知道彼此互有探子,话说外臣们在京里谁没有探子呢?

两家郡王是进京来打御前官司的,两家郡王妃一样的见面先来上一局,再就冷冰冰地道别。项城郡王妃假惺惺恭维陈留郡王妃得了赏赐,陈留郡王妃装模作样的奉承她将更得娘娘宠爱,就此分开。

想着不愉快的事,又见到不愉快的人,陈留郡王妃直到在驿站中坐下,眉头都没有展开。另一个侍候的人是个小丫头,年纪虽小却最有眼色。

因为她年纪小,所以想的和婆子们不一样。这小丫头叫杏儿,她见到郡王妃眉头不展,就上前来细声细气地劝慰:“是为不喜欢舅奶奶吗?”

袁训是郡王的小舅子,下人们的称呼是舅爷,宝珠就成了舅奶奶。

郡王妃素来喜欢杏儿的,她常说些稚气的话能开心。今天则闻言诧异,我的心事倒让这个不谙心机的小孩子说中,就故意问她:“你怎么知道的?”

杏儿悄悄地笑,仿佛这些话不是能说的。郡王妃时常惯着她,杏儿就吐吐舌头,小声地道:“舅奶奶一身的和气,好是好了,只怕不是能当住家的人。”郡王妃轻叹一声,她昨天初见到宝珠,也是这样想的。

她那如珠似宝的弟弟,在她心里是人中龙凤。模样儿好,文才高,武也来得,如今又知道姑母在内宫有照应,以后功名富贵还用说吗?可以往尽情的高里想。

而那个宝珠嫁到这样的家里,不思小心度日,昨天还敢当着人把拳头一伸,还敢斥责自己丈夫,这般的顽劣,以后能当好女主人?

在国公府中受教导长大,看过女论语,学过孝经,知道御下百般手段,又能宅斗各种皆能的郡王妃着实为弟弟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