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侯府是褚大汉的老主顾,他就清楚:“是老老太太和南安侯夫人没了。”他就把牛车拢好,还要给牛喂草,方明珠等不得,拉着他看天:“你看今天再不去就晚了,明天白天去,你就有半天不能做营生,快换衣裳,牛让母亲喂。”
方姨妈自然是不喂的,她甚至早泼过方明珠冷水。此时见女婿进来,方姨妈冷笑:“去?人家不让你们进门!”
褚大汉不理她,自进来洗身子换衣裳。他的心里却是喜欢的,觉得方明珠也知道人情来往,有些懂事。但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他的牛要回来才能喂,给它水喝,可怜它跟着自己累了一天,却不能现在就侍候它。
指望岳母帮着,褚大汉想还是算了吧。
换过衣裳夫妻出门,褚大汉心里还是忐忑的。文章侯府有不少人认得他,万一有人认出来是卖水的大汉来吊丧……
去他的!褚大汉心头也有快意,他们要是不让进,我们就转头走,以后再也不认这亲戚,倒也少一桩子事。
街上买了吊丧用的东西,他们赶到时,已经是一更天左右。文章侯府的还是有人进出,总有一些知己们也会来。
白灯笼照不到的地方,全是黑暗。黑白中,褚大汉穿得整整齐齐的,见经过几个家人,居然都没认出来是他,反而往而让:“请请,”褚大汉也得意了,和方明珠一直走到灵堂里。掌珠早就看到,心中踌躇表妹来了,但此时不容她多想,只得推一把韩世拓:“我表妹夫妻来了。”
韩世拓也依稀知道是这一家人,再加上他一天失去两个长辈,正难过不能多想,见人来,就磕头就是。
带着掌珠上前,就是一个孝子头磕下去。
掌珠没办法,让他带的也磕了头。
磕过,让人带着他们去一旁用茶,褚大汉心里着实的有光彩,和方明珠灵前敬过,方明珠见到安老太太在,就带他去见安家祖母。
安老太太有气无力,没有精神理他们。这个时候,还赏什么东西。摆摆手继续呆坐,不知道在想什么。
宝珠和他们见过,褚大汉就知趣离去。这里坐的不是官就是贵人,他自知不是一路里的人。有了能当文章侯府亲戚的光彩,褚大汉心想他已经知足。
宝珠送他们两三步,回来见祖母身边没有人,是个机会,就轻手轻脚走上来,轻唤道:“祖母,”
“嗯,”安老太太低低的应。
宝珠一个下午都想说的话,这就能说出来。她柔声道:“人死了,前事也消了。不管是她对不住您,还是您有内疚,都过去了。”
“是啊,”安老太太轻声地回。
“你素来硬朗,可不许她死了,你却熬病了,这没的让人笑话,这样不好。”宝珠再去找找舅祖父,见他刚才还和别人说话,想是说累了,走到一旁去散心。
宝珠就让安老太太看:“祖母您看,为着舅祖父待您的心,您可不能再难过。还有什么要说的,趁着灵魂儿没走,去多烧点儿纸,说几句也就是了。”
安老太太没有大哭,却泪眼婆娑的早模糊了双眼。见孙女儿贴心的上前来劝解,老太太竭力的睁大眼,想看清宝珠的模样。
“啊,你说得对。”她满心里感激,想想自己幸亏给宝珠成了一门好亲事,不然的话,听到这样的话,可怎么好意思面对这个好心的孙女儿?
梅英端着茶过来,劝老太太喝一口儿,宝珠再走下去,打算去劝劝南安侯。
夏夜月色清爽,把南安侯身影映在墙上。他从来到以后,就没有走开过。南安侯府里发丧,自有儿孙们承当,他就一直留在这里。
那死去的人,总是他名义上的妻。
他可以走,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他家里有灵堂,他回家也应当。可他没有走,让文章侯几兄弟感激泣零。姑母在这里,姑丈也在这里,让人看到也说这夫妻多少总还有情意。
最挑剔的二老爷夫妻也挑不出南安侯的毛病,独有不懂事的四太太嘀咕几句,让四老爷骂回去。
再混蛋的人,此时也是说不出南安侯不好的。
别的人,更是私下里还是称赞他。
宝珠来到他身后,见舅祖父默然对月。就静静的等上一会儿,直到南安侯察觉,回头来看宝珠时,宝珠才劝他:“节哀保重啊,不然那去了的人也不安心。”
南安侯不合时机的莞尔了。
他并不难过,他只是回忆了一下。这去了的人没有给他带来半分的欢乐,带给他的痛苦,他全能忘记,他留在这里,只是他想留在这里。
“是宝珠啊,”南安侯很愿意和宝珠说上几句。他慈爱的看着宝珠,再想想那去了的人。她,是宝珠亲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回想起前年,那时他还在任上,已上奏折有告老还乡意,就与辅国公去话别。并没有别人,就他们两个人相对饮酒,聊着共事几年相处甚得。话题,是突然的就转到二妹身上。南安侯笑说:“不是你留我,我不依。实在是我的妹妹养老无靠,她膝下有三个女孩儿,还全是庶子生的孙女儿,庶子们和她丈夫早就不在,女孩儿们就要十六,我回京去帮着挑孙婿,好给我妹妹养老。”
不想辅国公细细地盘问起来:“我和侯爷相处多年,你的品行我深为敬佩,二老太太,定然也是好的。但不知女孩儿脾性如何,要找什么样的女婿?”
三个姑娘的性子,南安侯早就和安老太太通过信,都是知道的。就不瞒辅国公:“大的能当家,性子刚强,她父母倒不刚强,真是怪事儿;二的早没了,第三个爱看书,钻到书里能呆一天,击案对诗叫绝,弄梅花竹子雪,依我看,只能嫁个同样爱书成癖的人;最后一个呢,我妹妹在心里极爱她,性子温柔和气,又能为别人想着,我妹妹相中第四个,想为她寻个女婿,再养她的老。她手中钱不缺,倒不用女婿花钱。”
说过,就灵机一动,离席拜请辅国公:“国公识人无数,令婿又贵为郡王,为我举荐几个人吧?”
辅国公就沉吟了,请南安侯回座,徐徐的同他道:“女孩儿容貌都好?”南安侯还是不隐瞒,苦笑道:“我妹妹无所出,三个妾生三个庶子,三庶子三个孙女儿,都是好容貌。”
辅国公又认真的想了想,听到全是妾生的,他的确是有犹豫的。但他着实的相中南安侯的为人,就狠狠心——这狠狠心当时南安侯没看出来,是后来回想才想起来的——国公大人告诉南安侯:“我有一个人,是我嫡亲的外甥。”
这亲事就这么敲定下来,才有袁训被赶着去相亲,他能情愿吗?他当时一样的不情愿。才有中宫骂,两个死老头子自己定亲事。
才有宝珠和表凶这门亲事出来。
说白了,一个两个,国公侯爷,都是为了自己妹妹着想。
好亲事,就是这样出来的。
去了的南安侯夫人,也算是推动人之一,就是她自己不知道就是。
想到这里,南安侯又看向面前的宝珠。他曾也有过担心,怕宝珠不让袁家满意。但如今来看,南安侯可以放心。
这是一个好心而孝敬的孩子才是。
从他们成亲后的事情上来看,南安侯都可以放心。探花宫中掐花,能回奏,好花儿给他的妻。才有今科探花风光大过状元的事,没有人不知道他们夫妻恩爱,甜甜蜜蜜。
南安侯答应宝珠:“我会保重。”再对宝珠道:“好好的过日子啊。”宝珠给他行了一个礼,从这句话听出一个老人一生的无奈,他只能把期望寄于后人的无奈。宝珠认真的答应:“是。”
当晚南安侯就在这里住下,他准备到七天后出殡再回家。
夏天热,全是用冰镇着。
安老太太二更后,孙女儿送她回去。袁训常五公子早就赶来,和妻子一同回家。第二天,袁训和宝珠却是不能再过来。
倒不是宝珠不肯来陪掌珠,是袁家有喜事。
辅国公一家,已经住到城外的驿站里,他们要第二天先面君,才能再去见亲戚。本来袁训应该出城去见面,但韩家有事,他才没有去。从文章侯府回去的路上,宝珠就不再悲戚,而是转为笑容问:“明天我穿什么,真是怕姐姐不喜欢。”
……
一早,袁夫人就喜滋滋儿坐在房里,一切平时的宁静面容,她笑得像朵儿花。早几天,顺伯就带着太子府上来帮忙的人手,把家里外至墙壁内至桌椅全刷洗一遍,称得上是一尘不染。这样的郑重,卫氏和红花更加的小心,都快走一步回头检查一步,鞋上裙边有没有带上灰进房。
忠婆乐呵呵的在厨房里就不肯出来,给袁夫人送茶送水都让红花去,免得她做菜分心。红花因此又得了一件赏赐,红花也乐得不行。
袁训一早说城门上迎接,再陪着他们进宫去面圣,再一起回来,他不在家。宝珠在厨房里帮了一会儿忙,见中午过去,宫中赐宴估计要结束,他们就要往家里来时,在房中左一件子右一件子换衣裳。
大红色的,俗气,也和母亲身上又做的淡红衫子相撞,丢下来。
娇黄色的,是不是看上去稚气了些?犹豫过,再丢下来。
满身绣的,是不是让舅父姐姐看到说不会持家?
外域来的丝绸,是不是又不合国人的口味?
宝珠丢了一榻衣裳,才选中雅致的水绿色罗衣,和水红色裙子。首饰呢,自然是戴母亲赏的,宫中赏的。出房门正要去请母亲帮着看看,就见红花小跑着过来。红花是上午一直在大门上张望,当差间隙,就去看一看。
后来袁训打发人回来,他带着太子府上的杂役当跟随,说宫中赐宴,红花就改成午后去看。她跑着回来:“来了来了,车到了街口。”
忠婆从厨房里伸出头,一脸是大汗,喜欢的嚷道:“夫人,到了到了。”这是宝珠卫氏红花头一回见到忠婆如此失态。
袁夫人喜气洋洋走出来,而宝珠也是满面喜色,却陡然的紧张起来。
南安侯到的时候,南安侯夫人正抚着床痛哭。南安侯走上前去,也吓了一跳。他几十年没见过自己岳母,记忆中,还是没离京的时候,那时南安侯三十来岁,有一年回京,在宫里隔着条花径,与岳母打了一个照面。
当时官员们朝见,命妇们进见,各走各的道路,互相不能言语。当时岳母白发苍苍,但还精神。和今天这枯干瘦弱的矮小妇人相比,简直是两个人。
南安侯心想我也不必唏嘘,过多的难过也像是假的。几十年没有和她通过音信,今天诚诚恳恳的反而自如。就问了一句:“平日里饮食可好?”
“……好……”老老太太嗓子拉风箱似的吐出这个字,那嗓音嘶哑难听,如扯生锈铁锯,又气弱如游丝。南安侯暗中叹气,又庆幸自己这一回到了床前。
他家岳父去世那年,南安侯明明在京中,当时的文章侯父子几乎是求他,南安侯也不肯前来。梁子,是一层接一层的深起来的。
好在起先是谁不对,还能弄得清楚。
南安侯不是要说自己妹妹有多么的对,事实上他对倩玉姑娘起初是没有过多感情的。他知道他的妹妹不应该在宫中许亲事后,就说未过门的嫂子不好。可妹妹不好,不代表南安侯夫人就可以和妹妹对着干。
妹妹总是自己的妹妹,妻子却还不是枕边人。妹妹总是自己那唯一的妹妹,妻子却半点儿不体谅。
再加上倩玉姑娘一片深情,可以为他去死。南安侯正处在一个男人的伤痛中,他对倩玉没有深深的爱上。虽然他若娶的是倩玉,他会爱她。他只是处在男人的情怀中,竟然她这样的爱我,我却不能回报。
她的死,又是因我来的。
他正难过,新进门没圆房的妻子,又和他唯一的妹妹,家中的掌珠——哪一个姑娘,不是家中的掌珠呢——安老太太和南安侯夫人一个不让一个,一个仗着父母兄长疼爱,一个仗着我上面有人,除了没大打出手以外,别的事一一干来,都不逊色。
南安侯就还是要怪南安侯夫人了,而且也怪这床上就要西去的老太太。看着她此时枯干老树状让人凄怜,当年,却也是争吵的一把子好手。
一切就都要过去了,这个房间里都平白生出逝者就要离去的辞别意。南安侯心中叹气,面上安慰,静静的看着他的岳母。
老老太太也凝视着他,年老人的眸子里反而更有一种透达。她没有告诉南安侯你的岳父死前已有和解之意,是我对儿孙们隐瞒,又和你斗了几十年;她没有任何歉意。只是这样看着本应该是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晚辈。
他仕途佳高,处事平稳,本为应该是文章侯府的一个大好助力,却生生的弄成一世里的冤家。
她只是手抬起来,指住床头一个大箱子,再扯动难听的嗓音:“给……”就在众人以为这箱子里的东西是给南安侯时,老老太太却手一转,指住掌珠。她的眸子也看过去,盯住掌珠。
人人都看得出来,老老太太此时是不糊涂的。
她再道:“给你!”
清晰的说完,咽上最后一口气。
房中痛哭声大作,文章侯扑上去大哭,南安侯夫人顿时晕厥,让人扶出。二老爷三老爷都号啕起来——对于长辈的死,哭得越伤心在外人听起来,代表着越孝顺。掌珠在哭声中还愣着,那箱子给自己?
她也能看出来曾祖母当时是明白的,她在最后的回光返照中,把一辈子不和的女婿找来,却当着他的面,说箱子给掌珠?
韩世拓是曾长孙,也正在大哭,就没有人能解释掌珠的疑问。这件事儿是怎么了?掌珠自问可一天没孝敬过她。
站在一旁的南安侯却明白了,老老太太一生都是精括括的,比精明还要精明。女儿亲事她没有挑错人,但她没处好,挑人眼光还是精明的。
她到临死,又精明了一回。
把东西给了掌珠,就还在文章侯府手里。而当着南安侯给,却又是明白的赔礼之举动。在不是地方不对,耳边处处是哭声,南安侯可以哭笑不得。
他娶了个妻,受了一生的气,到最后什么也没摸着。那你叫我来作什么?虽然不是想你东西才来的。可…。这看着自己,指给掌珠?还是让南安侯打心里想发笑。
此时又不能笑,南安侯就抚须板着脸,他是哭不出来的,他对老老太太早就没有亲人的感情。他能不笑,还在这儿站着,在他自己来看,就算是全了礼节。
……
“啥?!”四太太跳了起来:“全给了世拓媳妇!”二太太在她对面冷笑,撇了撇嘴,点了点头。
此时府中在举哀,灵棚正在搭。往亲戚家去报信的人一拨一拨的出去,都还没有过来,二太太四太太就有功夫凑到一起闲话几句。
四太太几乎没气崩掉,大骂道:“凭什么是她的!这几年里,我何曾少侍候过她!”二太太更刺心,她进门更早,大嫂又顶着个侯夫人名声有女眷们要会晤,二太太总觉得侍候祖母最多的人,这个家里独她这一份。
这老太太死的,真是气死人!
两位太太都这样想,又都怒气冲天:“当时糊涂了吧?”就见外面又进来一个人。二太太的大儿子奔进来,他是从外面才回来的,问母亲:“真的是曾祖母去了,而不是摆东西冲她的病?”
“你没看到白布都在搭,当然是真的!”二太太绷紧面庞。这儿子一跺脚,狠狠的“嗐”一声。二太太觉得有内幕,就问:“你难道也要出嫁不成?又不是你姐姐要守着才着急!”说到女儿不能如期成亲,二太太就心口一阵一阵的痛上来。
她才肝气痛好,眼看着又要犯心疼病。
强自忍住,二太太骂儿子:“去吧,穿孝衣,她死的时候不疼你们,你却也是曾孙,也得去守灵!”
“死都不择时候,我还守灵!”这儿子一气告诉母亲:“我才和娟姐儿说今年让她过门,不想曾祖母就过了世!”
就又往地上跺了一脚!
二太太大惊气色:“哪个娟姐儿?”
“母亲说哪里话来?你认识的,舅舅的女儿,我表妹啊。”这儿子还觉得母亲也奇怪。二太太一巴掌煽过去,咬牙骂道:“不成人的东西,你也相中表妹,啊!你也敢相中!”骂得儿子走了,四太太也奇怪了:“二嫂,表兄妹亲中加亲,不是顶好?”
“你没听到,是娟——姐儿吗?”二太太还在生气。四太太一寻思,明白过来:“哦哦哦,是庶生的那个,我听错了,还以为是天姐儿?”
二太太哼了一声:“天姐儿,才是我家嫂嫂亲生的。娟姐儿,是后来寻的一个妾生的,这两个哪里给相比?”
四太太想想也是,就道:“这真是一件事情添上一件事情,这里老不死的死得没良心,你又出来这件事。二嫂,幸好我家姐儿儿子还小,不过由你的事来看,我也得当心才是。”二太太冷笑:“我劝你少说风凉话!你儿子还小,你兄长家也一般的有庶生女儿。不然上回你和世拓媳妇吵架,你兄长家的妾为什么也跑来?”
见四太太直了眼睛,二太太解气地道:“这你明白过来了?”四太太闭上嘴,心想你虽提醒的我好,可我儿子还小,那妾就是打主意也还有几年。到是那天来的那一帮子帮手,着实的让人更加不快。
正说着,见外面进来一帮子人。四太太又愣神了,嘴里嚷着:“二嫂,你看,那群大虫们又来了!我得躲躲,这群全是不要脸的,我惹得起一个,惹不起一堆!”拔腿就走。二太太去看时,却见上一回来过的杨夫人等人,都穿着素色衣裳,是听到消息来吊丧的。
杨夫人家在城里,不比韩家的亲戚们全在城外,这就来得快。
二太太见到鼻子哼一声,自言自语道:“我要不是也不和这样的人纠缠,又怎么会主动的和老四家的好呢?这就斗败了不成?等我寻件事情,再让她们斗上一场再说。”
她也躲开。
四太太这样的泼辣人,都只是在宅门里泼,和市井泼辣惹不来,何况是以阴沉为主的二太太。她也走了。
没过多久,安老太太也到了。宝珠玉珠是随后到来。张氏和邵氏见面,她们坐在一起。安老太太带着宝珠玉珠,则在灵前哭过,就呆呆坐下来。
安老太太的泪珠儿是真心的。
这个人,居然真的死了!
当年恨她不死,不知道背后咒过她多少句。她也一样,骂安老太太怎么还不快去死?如今她真的死了,安老太太觉得一缕精神,随着她就去了。带走的,有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还有无数的回忆。
没了这老太太,以前的事情忽然像想不起来了。安老太太暗暗发愁,我这是老了吗?我这就老了吗?
像是这个人一死,再数老人,就到自己这一辈上。
她坐在一个圈椅内,在灵堂的一侧。另一侧,跪着南安侯夫人,默默的在烧纸。她烧完一刀纸后,忽然站起来走出去。都在忙,想心事的又在想心事,就没有人注意到她。
片刻后,才乱起来。几个丫头婆子乱跑出来,文章侯见到,气得大骂:“拿板子来打死,作什么乱跑!”
丫头婆子们哪里管他的骂声,几个人一起苍白着脸大叫:“不好了,”文章侯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这几个字,他身子微一摇晃,在他身边的韩世拓扶住他,也大骂丫头婆子:“什么不好了,快说快说!”
“老姑奶奶,自尽了!”
安老太太身子一晃,要不是她是坐在圈椅上,也一头栽倒。宝珠和玉珠离她不远,一左一右扶住她,也急着呼唤:“祖母,”老太太清醒过来,情不自禁的满面是泪,颤声道:“我们去看看。”
邵氏张氏也跟上来,她们这一行跟着文章侯等人匆匆往后面去。灵堂搭在后面,南安侯夫人自尽的地方,却是在老老太太才去的房间。
她已经让人解下来,都说摸过没有气的。文章侯夫人不相信,带着掌珠二太太四太太往里就走,顾不上死人晦气,还要去再看看她。
说到底,也是家人。
安老太太也要往里面去,门内闪出两个老妇人,冷冰着脸,愤然道:“你不能去看!”安老太太愕然停下,心里头痛上来。宝珠在心里代祖母难过,而玉珠却不平地道:“怎么不能?”这两个老妇人,一个是久跟老老太太的人,另一个是南安侯夫人仅存下来的陪嫁。
她们恨恨地道:“别人都可以看!只有你不能!”两双快要喷火的眼睛,直直瞪着安老太太。安老太太一阵难过,泪水再次流出。
拦住她的两个老妇人僵板着脸,可是也哭了。两行泪水从她们面上滑下,这两个人对当年的往事,是记得最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