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训也在此时正道:“你输不输官司,自己先好好想想。”
这情势明摆着的,余伯南就凄然了,他手指方明珠,心中太过用心,恢复旧日称呼:“袁兄你好生想想,你家里要是有这样的人,好似对明月如见饼子,抚瑶琴却动泥沙,见花开却出恶臭,你要不要?”
宝珠在房中低低的叹气。
房外还有两个人在解气。邵氏和张氏听说四姑爷料理方氏母女的事,也过来看动静如何。听余伯南这样说,张氏最为解气,而邵氏为了掌珠,也小小的解了气。
“公子,你怎么这样说我!”方明珠的尖声起来。她把余伯南的话全听在耳朵里,没有想到余伯南这样看她的方明珠“挺身而出”。
“公子,要是你还在家里,我也肯守着。自从你离开家,我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方明珠才说到这里,余伯南鄙夷的道:“那你真了不起,你一个人就敢上京,只怕路上勾搭了人吧!”
方明珠愤然:“没!是我母亲对我说,等漕运的船只经过,扮成穷人坐上船,船钱都代我问好,我才到京里来找她!”
余伯南起身,对着袁训长揖到底:“袁兄听得清楚,她们这是早有预谋要离开我家。逃走了的妾,我不追究也就是了。这收回么,请袁兄你公道处置吧!”
红花的头钻在帘幔里,又收回小声道:“姑娘,余公子在对姑爷行礼。”宝珠悄声嗔怪:“你没听到他弄来一堆的帮手,他又开始欺负人了!”
但终好奇袁训怎么回答,宝珠也忍不住凑到帘幔处去看。
袁训一言不发,或者说他没想到余伯南会下这个礼,他想把方姑娘圆姑娘强压过去也心中不忍。
方明珠还在房中喋喋不休:“我容易吗?我空有花容月貌,却给你当妾。就当妾,没有人对我好过……”
方姨妈则睁着通红的眼睛,片刻不放的只对住袁训。心中转个不停,怎么老太太不出来,这没有成亲的姑爷他当家?
你算什么东西!
这个在她眼中不算东西的姑爷很不耐烦,在方明珠的语声中漫不经心地往外:“孔管家!”孔青是家里下人中最不敢怠慢袁训的那一个,忙就进来:“四姑爷有什么吩咐?”
“知道管我们这条街的里正家里怎么走吗?”袁训语气轻松自如,两只眼睛并在孔青身上,而是随意的搭在一边儿地面上,好一派此间正牌主人模样。
而孔青呢,则是恭敬的弯下身子,好一副守规矩的家人模样。腔调中也是讨好到十分:“回四姑爷,出我们家大门儿往右拐,走两条街,过三个香油铺子,隔壁那条街上就是田里正家。姑爷要找他?”
随着邵氏张氏在外面窥视的,有两个是邵氏和张氏的陪嫁。这两个妇人心里犯嘀咕,先不说孔大爷是老太太的陪嫁,就说他在这安府里侍候多年,兢兢业业,从无一点儿错失,就没有一个主人敢不敬他。
就是老太太对孔大爷说话,也从来是笑容堆在面上。
这个四姑爷,你还没有成亲,还不是这家里的姑爷……。就是你和四姑娘成过亲,也没有人许过你自己个儿独当家?
这么着傲的,坐在那里眼睛里冒着傲气,鼻子里呼的是傲气,嘴唇里吐出的话,也透着傲气。以后我们姑爷来,还能有地方站吗?
全让四姑爷你一个人占完了呀。
邵氏张氏还没有理论到这件事,两个陪房先不舒服起来。
见袁训对孔青还是没有半点儿想客气的样子,还是一副对孔青如对下人,淡淡道:“哦,低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找他。”
“是。”孔青继续哈着腰。
红花凑到宝珠耳朵上:“姑娘姑娘,姑爷是要找里正来,和姨太太分家让她按字印吗?”宝珠失笑,也咬住红花小耳朵:“姨太太又不是我们家里人,和她分什么家?你是想把水阁分给她,还是把荷花池子分给她?”红花揉脑袋,嘟囔道:“这倒也是。”又咧开小嘴儿一笑:“姨太太要是来找我分,我分片落叶子给她。”
外间,怔上一怔,袁训又用轻飘飘的嗓门儿正在问道:“孔管家,这京里的府尹大堂,几十年没有变,你还记得怎么走吗?”
别的人继续傻眼,弄不懂四姑爷问的这两句话与此时情景有什么意义?只有为袁训来的,正站班儿的那几个人太了解袁训,互相挤眉弄眼的笑。
小袁办事情一向要断就斩断根,他又开始了。
孔青倒没有多想的神色,只是再回话:“回四姑爷,我记得呢。跟老太太进京以后,让我去董家送贴子,我当时就从董大人的衙门外面过,当时我还在想,还是以前旧模样,就是外面两座石狮子上的风雨痕,也一点儿没变。”
他陪笑:“从我们这里到府尹大堂,要是用走的,道儿远。雇车,最好。但您问怎么走,出大门,右转上长街上,一直走一直走,走上小半个时辰,见到上面写着字呢,也就到了。”
袁训微微一笑,颇为嘉许的道:“好,你很清楚。”
人人都以为他下面该说正经话,却见袁训话头还是刚才那个,还是慢吞吞地道:“那我再来问你,五军都督府怎么走?”
房门外面,邵氏有点心惊肉跳,以帕子掩在胸口,转头见到张氏也在,小声道:“三弟妹,我怎么有点儿怕。”
张氏也觉得后背上嗖嗖的冷,这时候也明白姑爷问这些话不是白问的,与邵氏握住手,一对妯娌的手都冰凉。
孔青忍不住笑了笑,他从袁训问话开始,就大约的明了。此时就完全的清楚,笑回道:“回四姑爷,五军都督府倒是近。在我们前街上,小巷子里走过去,见到大红门的,就是了。侯爷给老太太找这房子,冲的就是离五军都督府近,后军都督府里有内亲,是当年老侯夫人一族,有个照应。”
余伯南也觉得不对劲儿,这小子在出什么歪主意?
见袁训取了茶在手,他不过只问上三句,却摆出口渴的模样,慢慢的呷了茶,慢慢地道:“你都明白就很好,免得有人要问,没地儿去找明白人。孔管家,”
他慢慢腾腾又是一句。
张氏也撑不住,觉得房里气氛压抑人。对邵氏小声道:“他又要问什么,难道问皇宫怎么走?我的娘呀,他问了一个又一个,今天是来闲问话的吗?”
孔青才笑着答应是。
袁训眸子一张,精光四射能摄人,打在方氏母女身上。在座的人都觉得呼吸一紧,余伯南先麻了头皮,方氏母女忍不住互相抱得紧些,听这位今天逞威风的四姑爷虽没有厉声,却也紧了嗓音,嗓音似轻快又似薄刀子削豆腐般干脆:“哪门子的表亲!我不认,姑娘不认,老太太也不认!限半个时辰搬出去!房子,看在老太太二奶奶面上,帮忙找找。但离远些!”
“是!”
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出乎意料的听到这些话时,袁训早沉吟一下,又开了口,这次语调缓些,怀里取出半把银票又是半把碎银子在手里握捏着:“老太太,送十两银子安家费,”抛一张在身边高几上。
“是。”
“四姑娘送十两银子安家费,”
到这个时候,房里的人都蒙蒙的,呆呆地看着袁训说话抛银票。外面,又过来好几个家人,见到这个场景,不需要专人解释,又手招手的叫来经过的家人。
袁训见到,也不撵。再抛下宝珠送的安家费,仰脸想想又抛下一张:“二奶奶送十两,”邵氏热泪盈眶:“好女婿啊,还代我出这份儿钱。”
“三奶奶送十两,”
张氏也激动了,好女婿啊。
头一回两位奶奶没有因为这女婿好,而想到自己姑娘身上就不自在。头一回儿。
“大姑娘送十两……姑娘们减一等,每次送五两,”袁训再皱眉,似乎又想了什么而不得主意,这下子才有几分客气,客客气气请教孔青:“家里还有人要送吗?”孔青忍住笑:“没了。”
“那一共是四十五两,红花。”袁训瞅瞅银票是三十两的,而另外的碎银子,有五两的,有五两夹了半边的,足够是足够的,但是他不耐烦数。
红花小跑出来,殷勤地问:“姑爷叫我作什么?”
袁训把满手的银票银子给她:“去,理清楚!送四十五两给孔管家,让他看着打发人走。多了,赏你吧。”
红花喜欢得跪下叩了个头,双手接过,又昏头涨脑的,给孔青也行了个礼,脆生生道:“孔大爷等会儿,红花手脚快着呢。”一溜小跑儿再次回房,捧着满把银子先去问宝珠:“红花铺子里投十五两行吗?”
红花只搭眼一看,多出来的就不止五两。
宝珠点她一指头:“先当差去。”
外面,方姨妈先明白过来,这是要撵她走。她放声哭一腔子:“老太太呀……。”
“有要和我打官司的!不知道地方,去问孔管家!”袁训面无表情。
余伯南忽然想笑,忽然又有些佩服他。这一位把京中府尹扯出来还不算,又把五军都督府卖弄一下。你这是想和人打官司吗?你这是想打人吧?
离开安家,离开安老太太这尊一直庇护的佛,等于要了方姨妈的命。一个人要拼命时,才不管什么五军都督府。方姨妈一旦明白今天要拼命才行,再次放声:“我的老太太呀……。”
“来了来了,”老王头带着一个人跑进来,高声大叫:“四姑爷,来了!”
所有人都纳闷,老太太来了?老太太从房外面来的?
就见跟老王头进来的那个人忍俊不禁,在院子里见到房外有许多穿红着绿的女眷在,就低下头不敢再走,提起嗓音道:“小袁,太子殿下议事,就等你了。”
这一嗓子最管用,方姨妈接下来的哭,就此全噎在嗓子眼里。
她鼓着眼睛,就换了一个当家,怎么就如狂风扫落叶,全变了?
让她说对了,可不就是换了一个人对她。
宝珠房里摆下早饭,卫氏进来问:“姑爷还在老太太房里说话呢,姑爷的早饭和姑娘的摆在一处?”
宝珠有些怕见他。本想说单独摆外面,再一想表凶不是什么都知道,此时不发作,以后对景儿时也发作。
她就道:“摆这里吧。”卫氏就摆好。
袁训从老太太房里出来,见红花小心翼翼迎上来:“姑娘候着用早饭呢。”袁训本来没有多想,径直进来,宝珠下榻迎过他,两个人对坐用饭。
一碗粥还没有喝下去,外面有人嚷道:“宝珠女婿来了是吗?我来见见。”宝珠惊愕,方明珠的脑袋到底是什么做的!
卫氏嫌弃地挡住她:“表姑娘,”才说这三个字。房里传出袁训的喝骂声:“什么表姑娘!哪门子表姑娘!我不认的亲,哪里有这门亲!”
调羹脆响上一声,不知掉落在哪里。内外房中全寂静。
卫氏道:“是。”然后扬眉吐气,斜睨住方明珠:“走吧,别在这里,我们这里不认你!”方明珠也让吓得缩着头,胆怯上来:“我,这不是我母亲病了,听说宝珠找个好女婿……”红花拿小手儿推她:“走!别再来!我们姑爷不会帮你说话,我们姑娘也不说!”说过意犹未尽,再加上一句:“红花也不帮你说!”
房里,宝珠把调羹从碗里捡出来,才拿在手上想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别。祖母也算厉害的,也撵过方姨妈,可表凶这种男人气势,祖母就不曾有过。
就是大姐姐那般的要强,也要不出来这气势。
男人和女人,本就有区别。
男人能做的事,女人能做吗?能做很多!
男人能说的话,女人能说吗?能说很多!
男人和女人因此一样吗,不一样!
宝珠又想从小没有父亲,虽没吃过没有温饱的苦,但无人遮风挡雨的苦,却还是有的。就如男孩子要从小没有母亲,就是没受过没有温饱的苦,但缺乏细腻的关怀,却还是有的。
宝珠就挟了一个馒头送过去,袁训举碗去接,想想又往外道:“红花,去告诉孔管家,让他用过早饭就把姓余的喊来,我等着呢!”
馒头中途掉落在小桌子上,宝珠默默捡起放到一旁。
“说姓余的,你又心虚上来!”袁训总心里不是味道。两个人又岔到两个地方,想的不一样。
宝珠默然吃饭,一滴子泪忽然滑落,掉到粥碗里。这件事情竟然像是要背上一辈子?对面袁训忽然来了一句:“要成亲了!”
“什么!”宝珠抬起面颊,眸光红融,还有一点儿泪水全因震惊而凝结在眸中。他们成亲的日子没有定下来,宝珠早就知道在等袁家的母系亲族。据说是一方大员,手握重兵。
她吃吃道:“不是在等?”眸中因有泪水,更水汪汪的诱人。
袁训不用帕子,用自己手指在她眸上轻抚两下,拭出一滴子泪水后,不无惆怅:“今年回不来了,返程了!”宝珠粗粗的一想,微张着嘴:“要打仗?”
“是啊,”袁训不悦,要打仗了,竟然没有他?
本来想成亲时,舅父在,姐姐姐夫全在,全让姐夫拿下姐姐,不行就舅父出面,姐姐不能再阻拦。先说服姐姐,他是一点儿不担心中宫娘娘。不是有宝珠,把宝珠留下来陪着母亲,不时进宫也就是了。
现在成亲是一样的成,可当面说走的事情就行不通。
再来,舅父对自己从来关心,自己成亲他看不到,他和母亲都该有多伤心。
忽然出现的一件事情,打乱袁训早想好的。他紧锁眉头,把早饭用完。一般来说,既然说到舅父和姐姐,应该把他们介绍清楚。可袁训正愁呢,没想起来说。宝珠呢,非常想问,但羞涩中没有问出口。
早饭过后,袁训没有出去,坐在房中和宝珠慢慢说话:“我和母亲从进京,一直就受亲戚照应,”他也没说是什么亲戚。
宝珠就点头。都说袁家没根基没亲戚,却一会儿冒出来一个,一会儿又是一个。
“家里地方大,却没什么人手。我打小儿,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服也自己洗过。”袁训心里那个恨,他从小为了去当兵,一直对自己很刻苦。
现在去的难度增大,他心里该有多恨
他的家里人是少,袁母不喜欢家里太多人,手下又有个忠心仆人,就不再多要人。杂事琐事,太子府上自然有人上门去办,因此加上主人也人口简单。
宝珠似懂非懂的明白了,为什么袁训出门,从来没有小厮跟。他压根儿就没有。
“顺伯原是母亲的奶公,一直跟着我。我公事上出京,太子府上有服侍的人。不是公事出京,才是顺伯跟着我。不出京,不要他跟着。母亲呢,有忠婆在。”
宝珠嫣然,袁训在对她说婆家的事,她心情转好,就笑:“忠婆?这是好名字。”见宝珠笑,袁训也就跟着笑了。他心情不好,就能想到宝珠,而宝珠也的确能让他开心。他接着道:“她就叫这个名字,跟了母亲一辈子,原是外祖父家的厨子,母亲喜欢,就陪嫁了。”
宝珠心里甜滋滋的。
她大了以后,没有父母,凡事自己要思虑。曾想到过,以后嫁给谁?那一家子里都会有什么亲戚,又有什么得用的家人。得用的家人在长辈面前如同子女,都是不能得罪的。一般是出嫁前,都会想法子打听下对方家里的事情。
曾为这个为难过?宝珠手中只有卫氏和红花,还有几个母亲曾用过的人,也都是祖母手中拿钱,宝珠不敢乱用。
如今,未婚夫婿亲自来解说,宝珠含羞憨笑,打心里又爱戴上他起来。
话到这里,袁训才想起来,他自己先笑了,道:“我一直忘记说,我外祖父,是先辅国公。”那他的舅父,就是现任的辅国公。
公侯伯子男,在爵位上,国公自然大过南安侯。
宝珠心花怒放,换任何一个人,都会心花怒放吧。宝珠又年青,正是遇到好事就炫耀的年纪。她虽不炫耀,但夫家亲戚鼎盛,难免开心,人也更自如活泼,话突突的往外冒。忍不住时,就娇笑道:“你先时不说,总是有些瞧不起人的意思吧,”
“外祖父是国公,舅父是国公,姐夫……。你嫁的人又不是,谁提这个!”袁训回道。
宝珠掩面笑,再道:“那你姐夫,又是什么人?”在宝珠来看,家里有个当国公的亲戚已经很大。宝珠就半带取笑:“你姐夫也是国公不成?”
她抿着唇儿,面上无处不带着俏皮。
袁训抬手就给她额头上一下,看着宝珠抚额头呼痛,袁训也半带取笑:“比国公还大呢,说出来吓倒你。”
“哼,好歹我也见过殿下们,怎么会让吓倒。”宝珠心中打破这“一方大员、手握重兵”的谜团,早就心满意足,只再问:“说你是独子呢?”
“你信我的,还信媒人的?”袁训凶巴巴。
宝珠鼻子一翘:“哼,不知道!”
过上一会儿,袁训道:“姐姐是我嫡亲的姐姐。”宝珠就知道必然有一个故事,这故事若是好听的倒还好,若是不好听,再问表凶伤心上来,倒显得宝珠一直追问不懂事。反正要成亲,成过亲自然什么都知道。
袁训恰好在道:“这事儿不好说,反正成亲后,你自然知道。”宝珠就乖巧:“好。”岔开话题:“你再告诉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袁训一听就笑:“对,我是和你说家里的事,全是让你绕的,绕到八百里外面去。”宝珠再不服气的哼哼几声,认真再听袁训说话。
“顺伯应门,忠婆陪母亲,再没有别人,但院子倒大。你的陪嫁,祖母早说过一个红花一个奶妈,肯定不够你使的,你还要带走谁,先对我说说,祖母进京安养天年,这几年不要我们问事,你也不好多带走人。你带几个走,我补她几个人。”
宝珠听到“这几年不要我们问事”,也没有多想。孙女儿全嫁在京里,孙女婿过问祖母的事不是应当。
她想想,结合袁家的情况有了主意。先道谢,宝珠从来是个会感激的好孩子。“多谢你告诉我呢,不过,”面上一红才叫出来:“婆婆房里都没有多的使唤人,我也不要别人。只奶妈和红花在,就我们人的事情,她们做得来的。”
袁训还没有回话,红花在外面开口:“太子府上有人来找姑爷。”袁训就走到二门上见他,红花跟后面侍候。见一个差人道:“殿下说上个月有卷公文,只有你知道在哪里,又问你去哪里,你不赶快回去。”袁训就告诉他地点,再道:“回殿下我家里有事,我得安排好才安心去。对了,你回府去后,再往一个余家去看看,我让人叫他,怎么还不来!”
“什么人你叫不来?你等着,我回去传过话,就拿他过来。”
红花听到这里,也不侍候了装跟班儿的了,回去告诉宝珠:“姑爷让人去拿余公子,表姑娘可以回她自己家去了。”卫氏听到,先去寻香:“阿弥陀佛,真灵验,我烧香去。”
……
余伯南家里,此时有个不速之客。掌珠再一次犯急躁:“你真的不肯要她?”余伯南淡淡,眸子里光静得如缓缓溪流,看不出他的心思。
他是异常诚恳:“对不住,掌珠!这是我的机会!”
“可明珠是你的妾,是判下来的。你若敢不要她,我就去找舅祖父……”掌珠不管如何,也不能坐视方明珠留在自己家里。她寻来寻去,想到还是要找余伯南,早饭也没吃就套车来见他。
面对掌珠的威胁,余伯南心如止水,他并不得意,但是道理的确让他握在手中:“她已逃出!我不追究逃妾,你跟我上衙门也没有用!而侯爷他,我想也不是强势压人的人!”
掌珠哭了,她心力交瘁为的是谁?“可我安家的名声,”
“你为自己!掌珠,你为自己!”余伯南静静道:“我余家的名声也一样的重要!”
孔青来到时,就听到房中掌珠痛哭:“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还竟有这样的人!她活着是为什么,就是为了一波一波的染黑,而自己还装没事人!”
余伯南苦苦的笑:“我想,她并不知道她染黑了人!在她们母女心里,在她们这样人的心里,对她们有利的,全是白的。”
他仰面也有了泪:“你还能哭,我呢!”我痛失宝珠,我对着谁哭去!
不过就耽误上一会儿,第二拨人就到了。有人来拍门,把手中的腰牌亮出来:“太子府上差人,我们为朋友办事,有位余伯南公子在不在?请他现在就出来,跟我们去安家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