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中甘苦唯有自知。
杨瑞骨子里的“文青”属性,让他从来都是个喜欢自由的,无拘束的人。只是开始创业了,就只能用一句“人在江湖,生不由己”来诠释他的生活了。
跟合作伙伴的谈判,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掌控公司的发展方向,更要关心员工的心理状态。
年后的日子,对已经习惯自由的杨瑞来说,让他日渐疲惫。
机械的,重复的枯燥生活,让杨瑞有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抵触感。
如果不是他的编辑发消息给他,问他的小说到底还写不写了?杨瑞才惶然记起,他还是一名写手。
哪怕成绩再扑,他也是个写手啊。
哪怕订阅再差,没有太监过也是他身为一个写手所剩不多的骄傲呀。
依稀记得,当初刚认识苏晓那会儿,有一次苏晓问他:怎么会选择去当一名写手。
杨瑞当时的回答是,任何工作都只是暂时的,而写作却是可以成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但是现在,他似乎把“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给换了。
我喜欢开公司吗?
杨瑞这样问自己。
如果不是因为爱情,他觉得,他不喜欢。以前的他,更喜欢把有限的精力和不算高的智商用来思考情节和桥段,但是现在的他却不得不考虑更多的事情。
跟相关部门领导的关系处理的到不到位?跟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怎么才能更好地管理公司?如何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福利是增是减?等等等等。
一直以来,杨瑞都认为不管他干什么,开滴滴也好,公司也罢,都不会对他的写作造成影响,因为本来就是不冲突的。
只是,在面对公司给他带来的远超写作的收益时,不自觉地,他就做出了选择。
想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杨瑞忽然觉得自己本来为数不多的爱好,又被消灭掉了一个?
这样真的好么?
生活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呀。
“你写什么呢?计划?还是要做什么方案?让企划那边做不行吗?你还得自己来?”
苏晓拿着两个苹果来到杨瑞的办公室,就听见他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瞧着键盘,听他敲击键盘的速率和专注的神情,苏晓就知道他不是在跟人聊天,而是在写什么。
抬起头,杨瑞冲苏晓一笑,说道:“码字呢,多拖更很久了。”
“呃……啥?”
苏晓一愣,待反应过来之后,不解道:“还写小说呢?你时间很多呀?有空不知道眯一会儿歇歇?”
杨瑞耸耸肩:“现在,就当是爱好了吧,有些东西,不能说丢就丢呀。万一……哪天火了呢?”
“万一哪天火了”这话,很早她就听杨瑞说起过,也没见他火哪儿了,反而是公司让他操持的不错,开春之后,青岛的市场愈发地稳定了。
苏晓摇头笑笑:“那也太累了啊。”
“不累。”
“不累你晃什么脖子?”
也不跟他争辩,苏晓顺手把苹果摆在他的电脑旁,绕到了他的背后,轻轻给他捏着脖子。
她知道杨瑞的颈椎素来不怎么好。这怕也是写手的职业病吧。
“颈椎不好就少窝在电脑前。”
“腰好就行了。”
“啐!”手被杨瑞握住,听着他又说一些不着四六的话,苏晓脸一红。
“现在公司业务还算稳定啊,我也不能忘本不是?”
“嘿呦?那你开你的滴滴去啊。”苏晓打趣他道。
“嗯……这个主意不错,以后每天下班我就跑俩小时滴滴,深入群众,了解社会现状,体会人生百态。”
“啊,那我得问问咱们杨老板了,什么样的乘客能让你了解社会现状,体会人生百态呢?”
“一般的肯定不行,但我觉得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就一定可以。”
“滚蛋!”
俩人闹了一阵,苏晓问他道:“最近还要出差么?”
“出去是为了看看其他城市的行业需求,几个场子看一看就得,倒也不用经常到处跑,有李帅他们时不时地反馈一下就好。”
前段时间,杨瑞接到李帅的反馈,去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一线城市去看了看,在这些城市当中的卖场里类似海豚宝宝的产品已经出现了。
虽然不是娃娃机,但却是让杨瑞眼睛一亮的迷你k歌房。
那种k歌房,和路边的电话亭差不多大,最多供俩人并坐,通过投币或者线上支付获得歌曲的演唱机会。
相比于传统的ktv,在那种迷你k歌房里唱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乐趣。
因为在你唱完之后,它会自动将歌曲上传至平台,然后在公众号里,用户可以将自己唱的歌保存到自己的手机中。
这种东西的出现,杨瑞并不是特别意外。
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创新组合,他能想到,别人想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区别只是他看到了娃娃机,而人家看到了ktv而已。
在看完之后,杨瑞甚至也想让瑞和搞一搞这种迷你的k歌房。
但是了解了之后,他却发现,只要一步跟不上,后续想要跟进就有些难的。
歌曲牵扯的版权问题,远比他的娃娃机更加复杂。而且,他暂时也没有资金去重新添加新产品。
回来跟苏晓商量了一番,俩人也都认为一口吃不了胖子,这个想法也随之作罢。
但好的消息则是,他暂时没有看到跟海豚宝宝相同的东西。
不过,杨瑞也知道,出现,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所以,为了不被其他地区的同行把瑞和钉死在青岛一地,招代理的行动必须加快了。
几个月下来,招商的工作其实还不错,致电咨询的人每天客服都能接到七八个,明确想要加盟的已经六个,虽然不多,但对瑞和来说也算是个阶段性的小胜利。
也正是因为事情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杨瑞也能主动挤出时间去码字。
尽管,他还是感觉这个速度有点慢了。
“出去看看也挺好,至少能开阔下眼界,那个迷你k歌房说白了跟咱们的模式差不多,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可以玩共享的东西出现。”
杨瑞眯着眼睛,兀自说着。
苏晓轻笑道:“已经有了啊。”
“啥?”
“你现在是不是都不上网啊。”没有直接回答杨瑞的话,苏晓有些嗔怪地说道。
“呃……我上网啊。”
“那你不知道共享单车?”
“那是什么玩意?”
这个,杨瑞还真没刻意去关注过。
“其实去年就有了,只是一开始规模太小,只是限于北京一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前段时间人家完成a轮融资,这才在网上有了消息。”
苏晓给杨瑞说着近期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是关于ofo小黄车完成a轮融资的。
听完以后,杨瑞这才恍然。
其实这种共享模式在很早之前国外就已经有了。类似那种公共租赁的自行车。
只是付费比较麻烦,且归还的话需要定点。这样自然就会限制了它的发展。
可是在中国,因为有着远超世界的虚拟支付的先进性,瞬间就解决了原本制约它发展的问题。
“你看,用不了多久,这个绝对会风靡全国。”
“不一定吧?我总觉得这个东西也会受到地域限制呀,就像青岛啊这种沿海丘陵地貌的城市,上坡下坡那么多,蹬一自行车多累啊,而且,还没有自行车道。”
苏晓很看好那个项目,但是杨瑞却有不同的看法。
“你这样的想法就不对,青岛的地貌决定了不适合长时间骑行,并不是说没有生存空间,打个比方,有人车站到家不到一公里,走路太累打车又不合算,有这个共享单车,扫个码直接骑回家,也不用担心还哪儿,直接摆楼下也没问题,多方便啊。”
“呃……这么说的话,好像也有那么点儿意思。”
“再者说了,倒退回三十年,青岛没有那么多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时候,那会儿人上班不都骑自行车吗?哪还管什么上坡下坡?”
“瞧你那意思,你想……代个理?”
听苏晓对共享单车如此推崇,杨瑞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