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说的这些事情,倒不能说直接点醒了杨瑞,实际上,道理杨瑞也懂。
在eba培训班上,他也认真地学习过企业的管理。
但是,理论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亲自去管理的时候,就有点变味了。
对于公司里的一些事情,他总是不自觉地想要过问一下。
在心理上,他是想做出一个身为老板的表率,可实际效果就是他感觉越来越累。
至于给老吴打这个电话,杨瑞想了想,很可能是自己单纯地想吐槽一下而已。
“你看看我,离开公司一个月,有重要的事情,打个电话遥控指挥一下,一般的事情,公司里的人就都能处理。项目快结束了,需要我出面的事情也很少了。我这才有工夫来上海带你嫂子回来。”
“大哥啊,那你这一去都快一个月了。”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上海这边的事情也要做个了解,我准备把那边的房子和车都卖了。”
“那可不便宜。”
“嗯,一千多吧。”
老吴说的一千多,可不是一千多块,而是以万为单位的。
听到这个数字,杨瑞不由啧啧,听他说的轻描淡写,杨瑞可不认为老吴真能那么淡定,就算他自己的公司,一年能纯利一千多万么。
念及此,杨瑞忍不住就想起一个梗。
说是一美国人两千年拿着相当于两百万人民币的本钱去上海做生意,用一百万买了一套房,剩下一百万用来做生意。
十年后,他的一百万赔的精光,还欠了五百多万的债务。
心灰意冷的他准备回国,把房子卖了两千万,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了一千多万的收益。不由感叹:早知道,他就全买房子了。
也不怪老吴不回来,牵扯到房产出售什么的,总有个过程,他可不愿意在耗费时间青岛上海两地跑。一次处理完,也落得干净利索。
“哥,你这是乐不思蜀了是么?”
“上海这边的事情也不少。”
“我这边有点焦头烂额了,想找个人聊聊也没有。”
“不是还有老郑吗?他的路子虽然野,但也是经验,你听听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老郑?他自己都快顾不过来了。”
“什么情况?”
“老郑改名了,以后就叫郑智勇了。”
“啥?特么的他什么年纪了,改名?!”
搞定了工行,对杨瑞来说是个极大的胜利,只有这件事情尘埃落定,他才有心思将精力都投入到瑞和里去。
但说到底,杨瑞还是个新嫩,随着工作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杨瑞总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哪怕有苏晓给他帮衬着。
对苏晓,杨瑞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的。
男人可以有软弱的时候,但他却不想在自己女人面前表露出来。
嗯……也不能算软弱,只能算是……迷茫吧。
所以,他就特别想跟吴建斌聊聊,想听听他的意见。
只是老吴一去上海就是一个多月,归期遥遥。无奈,杨瑞只好退而求其次,给他打个电话。
对于杨瑞的困惑,吴建斌没有安慰他太多,作为一个创业者,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年他还不如杨瑞呢。
创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那种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有多少创业者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倒下的?
“把房子卖了,把工资发了。”这根本就不是一句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