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它,谁谁傻多少,谁敢乱说话啊。
那薛稷是好惹的吗?皇帝陛下的好朋友兼儿女亲家,宰相班子里,唯一一个代表陛下意志的人。
你说处置他,让陛下以为是针对自己的怎么办?
那崔日用也不好惹啊,唐隆政变的三驾马车之一,临淄王的铁杆心腹。你说处置他,让临淄王误会了可咋办?
要知道,临淄王有八成的可能为太子,也是日后的皇帝。那是好惹的吗?
得了,大家还是闷声发大财吧。
李旦见大家都没说话,看向崔耕道:“崔相,你怎么说?”
“这事儿倒也简单。”崔耕微微一笑,道:“宰相乃为辅佐陛下治国理政所设,若是宰相班子不合,势必影响国事。但是,若陛下勉强压服,又免面口服心不服。所以,必须断然处置。”
“你是说……将某人贬官出外?”
“非也,非也。”崔耕摇头道:“是非曲直,哪是那么容易辨清的?拖延时日,恐怕耽误了国事。所以,微臣以为……从今日起,定一条规矩:但凡宰相互相谩骂或者厮打,不必分是非曲直,一律罢黜。”
“妙啊,崔相此言此言甚是有理。”李旦看向四周道:“众位爱卿,你们觉得呢?”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崔耕这话真的非常有道理,群臣纷纷同意。
李隆基却着急的眼珠子都红了,高声道:“不可!万万不可啊!”
{}无弹窗
三日后,早朝。
众位宰相、三省六部的尚书侍郎、乃至京兆尹、大理寺、太常寺等衙门的主官……等等,来得非常齐整,是崔耕都来到了现场。
刚开始大家讨论的都是常规议题。
如说,武氏族人如何处置的问题。
对于武则天一般的族人,当然可以放过,毕竟武则天是李旦的亲妈。但是,武三思和李旦一家仇深似海,李隆基他妈窦德妃和李成器他妈刘王后之死,都和武三思脱不了关系,所以必须有个了局。
最后,朝廷决定,武三思已死,将其坟墓毁坏,把他的尸体拖出来,挫骨扬灰。至于武三思的所有后代,则统统斩首。
再如,李旦之前为李重俊平反,封他为节憨太子,随他起兵的人也俱皆平反,都赠与了官职厚葬。
现在太府少卿韦凑认为:原太子李重俊举兵,手持利刃威逼宗,这实在是太无礼了。他起兵诛杀武三思父子,值得嘉奖。但为了自己当皇帝,绝对应该贬斥。所以,应该给他一个别的谥号,并且取消对那些追随他的人的赠官儿。
群臣虽然觉得此言有理,但谥号已经发出,再收回来显得朝廷太过朝令夕改。
最后决定,李重俊的谥号不变,但他那些随从之人,只能说是无罪,不应给予赠官。
另外,大家还讨论了原来驸马王同皎,宰相张柬之等人的谋反问题。关于这个案子没什么争执,大家一致同意平反。
……
总地来说,今天的议题可以用四个字儿来形容——拨乱反正。武三思和韦后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凡是以前跟他们做对的人都是好人,理应嘉奖。跟着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人,都是坏蛋,理应罢黜甚至杀头。
朝臣们的意见大体一致,没什么争执。
然而,在大家以为,这场朝会如此顺利的结束之际,忽然,新鲜出炉的宰相薛稷出班跪倒。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薛相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