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道:“哦?莫非你也想买安东都护垦殖公司的份子?”
“是,是,是。”李用良把头点得如同鸡喯碎米。
“没问题,你收了魏州封户的赋税,向诸位勋贵买股份也是了,本官绝不干涉。”
马有人落井下石,道:“对,五百贯一股,我卖给你六股,整好是你今年能到收到的供养总数,三千贯钱。”
好么,崔耕的卖价是五十贯钱,这位直接翻了十倍!
李用良气的脸色铁青,道:“崔相,你玩儿我呢?”
崔耕耸了耸肩,道:“是又如何?莫非……你还能报复本官不成?”
李用良今天说过类似的话,六月债还得快,现在被崔耕如数奉还了。
李用良寒声道:“报复倒是不敢,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倒要请教崔相。”
“哦?你想知道什么?”
“下官听说,在前些日子,有两个小女子代百姓鸣冤,要您阻止魏州三大家土地兼并,不知可有此事?”
“确实有。”
“那好,在下观崔相的所做所为,认为您是反对土地兼并的。如今创建垦殖公司,更是希望大家把目光转向原以外。不知我这番猜测,对也不对?”
有道理!”
闻听此言,台下众人开始紧张起来。
说到底,安东都护府的土地远离原,大家只想赚钱,却没有当成家族之基的意思。
若是崔耕再提出附加条件,阻止大家兼并土地,那可麻烦大了。
然而,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崔耕摇头道:“毋庸讳言,本官不希望大家兼并土地。因为土地不断兼并的下场,是富者阡陌交通,贫者无立锥之地。进而百姓揭竿而起,不知多少世家大族有灭族之忧。当然了,话说回来,此乃大势所趋,本官也不会螳臂当车。”
“哼,说得好听。那你答应的两个小娘子的事儿怎么办?她们现在在你的身后。以崔相的身份,总不会吃干抹净不认账吧?”
“本官当然不会不认账,我会给三家足够的土地来换。”
魏理道:“可是,某要的是魏州的土地,而不是安东都护府的土地。”
“那也不难,本官介绍一个人,大家明白了。”
{}无弹窗
在场的都是达官贵人,自重身份,自然没人肯试。
但他们都有仆从在外等候,功夫不大,找了几个青衣小厮登台,换了棉袄。
其时正是四月份,在魏州,杨柳不过刚刚发芽而已,气温相当低。
那些仆从换棉袄之后,简直不舍得脱下来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对于富贵人家来讲,无非是多穿几件衣服。或者穿“裘”,也是羊皮、狐狸皮、貂皮等制成的衣物。
但是不那么富裕的人,只能穿“袍”了。
没错,是那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袍。这种袍,外面是麻布等各种布帛,里面装的……不好意思,主要还是麻。
在保暖性方面,棉花甩开麻十条街都不止。
不怕不识货,怕货货,小厮们脱了麻袍,换棉袄,当然很快了解到了棉袍的好处。
“这玩意儿好,真暖和啊!”
“不仅暖和,它还轻省呢!”
“是不知这棉袄贵不贵,真想买一套啊!”
……
听了这几个青衣小厮的话,台下之人更是激动,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
一个原因是,这几个小厮的主人,是被大家推举出来的,绝不可能作假。看来,棉袄御寒,真的非常可行。
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崔耕简直太佩服了。棉花大家都知道啊,怎么没人想出来,用它填充御寒呢?这崔二郎简直有着化腐朽为神的能力。
人群马有人问到:“敢问崔相,这棉花到底好不好种?亩产多少?”
崔耕道:“棉花种植起来不难,麦子对土地的要求还低,大该……一亩地能产一百多斤吧。”
“一百多斤?造二十套棉袄棉裤都没问题?”
“确实如此。”
还有句话,崔耕没说出来,这才哪到哪啊。现在棉种不好,才只能产一百多斤。到了后世,棉花的亩产可是在五百斤以。
但是,仅仅亩产一百多斤,足够这帮子唐朝土鳖振奋不已了。这意味着,至少在穿着,汉人有了在安东都护府扎根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