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871 字 9个月前

李显喜欢玩乐,命人特制了一个高达六十余丈,长三十余丈的彩灯群,花费数十万贯,供天下臣民观看。

非但如此,正月十四这天,他在太极殿内,召集了京城五品以的官员,以及众多亲贵,寻欢作乐。

之所以不在大明宫含元殿内,是因为那地方太过狭窄,有些活动施展不开。

没错,李显所让大臣们做的,不是吟诗作赋唱歌跳舞什么的,而是……拔河。

后人经常把李显喜欢看拔河,当作他无道昏君的象征,其实大谬不然。

拔河最初叫做“牵钩”,相传吴楚争霸时,楚国用这种游戏训练百姓。其意义在于,水战之时,用钩子钩敌方的逃船,防止敌船逃跑。

到了大唐年间,拔河已经是一个非常受人们欢迎的运动。一个是其军事意义,如唐玄宗曾经命人在各国使节面前,表演了一场千人拔河,声势雄烈,各国使节为其气势所慑,跪地臣服。

还有一个意义,是祈求丰收,类似于祭祀,大都在元节举行。

所以,李显要求大臣们“拔河”,还真不算过分。

当然了,这帮子大臣们很多都七老八十了,要说李显的圣旨多么英明,也不符合事实。

所以,他这道旨意一下,当时有些冷场。

还是宰相唐休璟急于表现,大喝道:“陛下龙恩深重,老臣敢不效力?”

唐休璟在群臣里面年纪最大(八十一岁),官阶最高(当朝宰相),他这一带头儿,群臣还能怎么办?

人们面面相觑,只得跪倒在地,道:“微臣遵旨!”

然而,还有一个人立而不跪,如同鹤立鸡群一般,正是书门下平章事、户部尚书崔耕。

倒不是他不想拔河,拔河嘛,锻炼锻炼身体,有啥不好的?但是,他一直担心今晚“偷贺娄傲晴”的事儿,颇有些心不在焉。

韦后见状,微微一笑,道:“怎么?二郎不想拔河?”

崔耕此时已经反应过来,赶紧解释道:“不是微臣不想拔河,而是……这个……微臣手无缚鸡之力,参加不参加恐怕都没什么用。”

“二郎你这话不实诚。”韦后意味深长地道:“恐怕……你是在担心,今晚的事儿吧?”

“今晚的事儿?”崔耕面色微变,道:“今晚不是观灯吗?能有什么事儿?对了,还有看那陇西夫人迎紫姑灵验与否,难道……皇后您指的是这个?”

“二郎你还死鸭子嘴硬。”韦后轻拍了两下手掌,道:“著作郎,出来吧。”

{}无弹窗

在小林鸟一的计划里,崔耕既是大唐宰相,又人称“崔飞将”“崔青天”,怎么也不至于拉下脸来,写诗灌水吧?

更何况,这是即兴写诗,崔耕才再高,一首诗几十个字,百个字顶天了。

然而,他哪想到啊,人家崔耕竟然拿出了国最长的古诗:《长恨歌》!

长恨歌乃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当然了,他不敢直接说,我是写的当今天子的太爷爷,而是托名汉武帝刘彻。

反正汉武帝也是先明后昏,也宠信美人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两个人的经历差不多。

今天,这首《长恨歌》整好被崔耕拿来,来个应情应景。

崔耕念完了之后,道:“常清数数,总共是多少个字儿,跟小林楼主算算账。”

封常清道:“不用数了,总共是八百四十个字儿,应该给您八十四万贯钱。呃,除去金小姬的五十万贯钱,他再找给咱们三十四万贯钱行了。”

“啥?还要倒找三十四万贯?”小林鸟一眼前一黑,好悬没晕过去。

封常清前,一把把他的脖领子给薅住了,道:“怎么?事先说好的,你还想赖账不成?”

小林鸟一哀求道:“小的不敢赖账,但问题是,真没有那么多钱啊!您想想,一个新罗婢才二十贯钱,我得卖多少,才能有三十四万贯钱?”

崔耕也没指望他真能当场交钱,道:“那有多少拿多少,剩下的给本官写个欠条儿。”

“好吧。”

这回可好,小林鸟一白赔了一个美人,还倒贴了三十四万贯钱。

散场之后,回到家。

崔耕见李裹儿欲言又止,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想说的?”

“这个……”李裹儿道:“妾身觉得吧,咱们扶桑的金银矿,是扶桑朝廷干的,这小林鸟一纵然知情,也做不了扶桑朝廷的主。”

“所以呢?”

“所以,妾身觉得夫君做的事儿,有些不大合适。要不……那个欠条儿,还给小林鸟一吧?”

“嘿,你啊你,你是不是认为,小林鸟一后来帮着咱们对付金玄期,为夫的所为有些恩将仇报了?”

李裹儿想了一下,道:“没恩将仇报那么严重,不过,确实是差不多是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