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真凶渐已明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742 字 9个月前

但是现在,见了绿鹦鹉,再考虑“杨崇义”这个名字,他迅速想起了历史记载的一个故事。

话说开元年间,长安有三大富豪富可敌国,分别为王元宝、杨崇义和郭万金。

某日,杨崇义无故失踪,最后被发现是死在了一个枯井内。

官府找不着凶手,一筹莫展,正在关键时刻,杨崇义养的鹦鹉突然发言,道:“杀家主者,刘与李也。””

刘,不用问,是杨崇义的老婆刘氏了,这李又是何人?

最后,官府严加拷问,得知所谓李,是“隔壁老李”,杨崇义的邻居李晚是也。

李晚与刘氏私通,趁着杨崇义酒醉杀了他并抛尸。

这样,官府靠着一只鹦鹉破了一桩案。

唐玄宗知道这事儿后,对这只鹦鹉甚敢兴趣,接入宫,封其为“绿衣使者”。

到了后世,人们常以“绿衣使者”,指代鹦鹉。

那么,本是开元年间的事儿,怎么提前了呢?这应该是自己改变了历史,引发的变化。

原来的王元宝不知通过何种际遇,最终成为了杨崇仁的女婿,富甲天下,和刘氏没有利益的冲突。

现在,王元宝的儿子要过继给杨崇义。

眼瞅着这千万贯家财和自己关系不大了,刘氏能不急眼吗?于是乎提前发动,

另外,这里面也应该有李隆基挑拨的因素在。

当然了,尽管知道王元宝是冤枉的,到底该如何解决,崔耕还是没啥好主意。

道理很简单,说那只鹦鹉通了灵性了,能够指认凶手,崔耕肯定是不信的。

鸟的脑容量那么点,再通人性也通不到这种程度。

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崇义临死之前,回光返照,拼死喊出了这么一句话。那鹦鹉的聪明程度远超同类,马学会了。

杨崇义之所以说“杀家主者”,不说“杀我者”,是怕人误会杀的是鹦鹉自身,说“杀家主者”完全没有歧义了。

但是现在,哪那么巧,杨崇仁临死前的话,也被绿鹦鹉听见了呢?

这可咋办?

正在崔耕为难之际,苏安恒的声音响起,道:“崔相,魏少尹问你话呢,到底准不准动刑啊?莫非……你真想枉法不成?”

崔耕看着苏安恒,忽然眼前一亮,想起了后世一句经典的台词儿——这草包倒是堵挡风的墙!

{}无弹窗

啪嗒!

一滩大大的鸟粪整好落在崔汪的脸。

一只满身翠绿的鹦鹉大叫着:“畜生不如!畜生不如!”

崔汪好悬没气晕过去,跳着脚骂道:“扁毛畜生,你敢骂我?来人给我把这畜生,射下来,射下来!”

然而,崔耕微微摇了摇头,京兆尹的衙役们顿时没人动弹分毫。

笑话,一个是老司、当朝宰相、扶阳王,一个是五品散官酒疯子,大家偏向哪边儿,那还用问吗?

崔汪的脸更挂不住了,道:“怎么的?我说话不好使了?魏少尹,你还不赶紧让你的人动手?”

崔耕摇头道:“崔大夫慢来,这是你的不是了。”

“啥?我被那扁毛畜生拉了一脸,还是我的不是?你特么的讲理不讲理啊。”

“当然是你的不是。你身为大唐五品散官,跟一个扁毛畜生计较,没了失了身份。难不成,人被狗要了一口,要咬回去不成?那成何体统?”

如果崔汪够聪明的话,会回答:“人不会咬回去,但会要那狗的命!”

但是奈何,他终日酒醉,被酒精伤了大脑,论智力常人都大大不如,又哪有如此急智?

宋根海趁机揶揄道:“其实崔大夫跟一个扁毛畜生计较也无不妥啊,刚才他还是畜生不如,现在跟畜生一个样了,这岂不是大大的进步?”

“擦!龟儿子,我打死你!”崔汪又要动手。

魏知古见不是事,赶紧把他抱住了,道:“崔大夫,崔大夫,天大的事儿,也没您的身子骨儿重要不是?谁知道那扁毛畜生的屎尿有没有毒?你还是赶紧把脸洗了再说吧?”

随后,又招呼道:“来人,快去带崔大夫去洗脸?”

“是。”

有两个衙役来,架起崔汪走。崔汪也乐得坡下驴,仅仅是略微挣扎了几下而已。

李隆基见状,也不如何气馁。说到底,崔汪只是个搭头,他真正杀招不在这。

李隆基故作慢不经心地问道:“这只鹦鹉是哪来的?”

杨崇义的老婆刘氏回道:“这只鹦鹉是二郎养的,平时爱若珍宝,每日里都是亲自喂食。没成想,今日冲撞了大人,万望恕罪啊!”

所谓二郎,是杨崇义。

李隆基道:“好说,好说,本王总不能跟一只扁毛畜生计较。”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道:“魏少尹,现在尸体已经找着,现在咱们是不是可以继续审案了?”

“可以。”魏知古看向阎勇强,道:“阎仵作,你可查明,杨崇义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