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三方皆有宝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095 字 9个月前

这才有了崔耕当初问杨崇仁那句:“再如清凉扇,撒清水能飒然生风。我若是找来一把扇子,点一把火,也能生风呢?不知行不行?”

幸亏崔耕发明了此物,要不然,李隆基和郑云都拿出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他可抓瞎了。

“来人,把本王所制的清凉扇,抬来!”

“喏!”

封常清、宋根海、剧士开、黄有为一声答应,抬着一个物事抬进了大厅。

必须得抬,此物不仅重量不轻,而且体积着实不小。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头箱子,只有一个不大的口子冲着外面,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有什么东西。

杨崇仁道:“这……这是清凉扇?”

“准确地说,是本官仿制的清凉扇。”

“可是……恕小老儿眼拙,此物和扇子,到底有哪点相像了?”

郑云笑道:“我知道。扶阳王将此物造的如此巨大,是为了在里面藏一个人。只要里面那人不断扇风,不可以有风从此物里面喷出吗?还别说,扶阳王这个耍赖皮的本事,还真是天下独步啊!”

杨崇仁可不信名满天下的崔青天会如此没品,道:“扶阳王,您解释一下?”

“这又何须解释?”

说着话,崔耕绕到了这个大木箱的后面,将把手微微一拉,露出了一个小门,道:“本王之所以将此宝做成一个箱子,不过是为了美观罢了。里面到底有没有人,郑公子一看便知。”

郑云弯着腰进了大箱子,打了火折子一照,见是一个古怪的机械装置,并没有什么其他人,怪道:“这玩意儿,可以产生凉风?”

“当然?”

“怎么产生凉风?跟清凉扇一样,撒点水?”

“非也,是点火。”

“点火产生凉风,这也太……”

“郑公子不信的话,一试便知,对了,点火是点在此地……”

郑云顺着崔耕的指点,在那机器的底部,点燃了一堆撒了豆油木材。

烈火熊熊,郑云觉得难受,赶紧从那木箱子里走了出来。

崔耕右手一展,道:“请到前面来。”

“前面干什么?对了,你的凉风呢……诶,还真有!”

郑云站在木箱特意留出来的口子那,但觉一股飒然凉风袭来,别提多舒爽了,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李隆基也是如见妖魅,道:“崔尚书,你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能否解说一二?”

“当然可以,且听本官慢慢道来……”

{}无弹窗

崔耕胸有成竹地道:“那是自然,傲晴你请好吧!”

“你到底准备了什么宝物?”贺娄傲晴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十大宝物大多有主,时间也来不及啊!”

“嘿嘿,没有宝物,咱们临时做一个不行了吗?”

从第二天开始,崔耕向杨崇仁要了工匠和材料来,在一处小院内“叮叮当当”的做起了“宝物”。

这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崔耕要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粗陋之物,跟所谓的“十大宝物”,哪样都不挨着啊!难道,他还真有点石成金之能不成?

然而,无论是谁,包括王元宝和贺娄傲晴,都不准进入小院之内。众人也只得暂时把好埋在心里。

眨眼间,第三天到了。

除了李隆基主仆、郑普思父子之外,杨家庄还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正是淄州刺史薛树。

杨家庄客厅内。、

见礼已毕,略微寒暄了几句后,薛树主动解释,道:“郑监正非要下官来做个评判,其实下官德行浅薄,又哪配评判临淄王、扶阳王和郑监正的是非了?我是适逢其会,做个见证而已。”

崔耕道:“薛刺史不必紧张,本王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只要持平而论成。”

“多谢崔尚书体谅。”

紧接着,杨崇仁道:“现在,三方已经到齐,请各自出示聘礼吧?不知谁先来?”

李隆基道:“谁先谁后都一样,不如小王这边先来。”

“临淄王请。”

李隆基一使眼色,有随行的卫士拿着一个箱子到来,把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玉鞍,色呈淡黄,造型古拙。

杨崇仁面色微变,道:“这便是岐王的至宝马鞍玉吗?”

王琚侃侃而谈,道:“准确地讲,此宝叫暖玉鞍。暖玉鞍确实如传言一样,冬日放在马背之,如坐温火,实乃天下难得的宝物。”

杨崇仁怪道:“暖玉鞍不是岐王之宝吗?怎么可能在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

“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当然不可能。不过么……”

“怎样?”

“临淄王和岐王兄弟情深,在临淄王前往潞州之前,他把此宝送给了临淄王。只是没想到,这场兄弟赠宝之举,竟促成了一场好姻缘。说起来,临淄王和令媛的婚事,还真颇有些天注定、天作之合的意思啊!”

旁边的郑云听了这话不乐意了,道:“哼,什么天作之合?临淄王有宝物,莫非本王没有了么?”

“啊?你有什么宝物?”

“是此物!”

说着话,郑云拿出一个锦盒,将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酒杯,通体青色,其纹理乱如丝麻,其薄如纸,杯足刻有缕金字:自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