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三计待二郎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764 字 9个月前

好毒的一计!

武三思稍微一考量,就连连点头,道:“好,咱们这次就三管齐下,保管那崔耕吃不了,兜着走!”

……

……

半个月后,成都城外三十里,送官亭。

按照道理说,只有新官上任,才有“迎官亭”。旧官离任,是万没有送官亭的。

但是,崔耕的本来职司,是剑南道黜陟使。这个官职本身没有驻所,武则天又没免他的官,所以,往常的送行礼仪就不好用了——人家崔大人的职司还在呢,你现在搞这些,是想咒崔大人早点被罢官吗?

但是,话说回来,崔耕这个剑南道黜陟使一回洛阳,九成九的可能,是不会回剑南道了,不举行一个仪式也不合适。

赶巧了,朝廷新任命的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刚到,接官亭还没拆呢。于是乎,废物利用,就在这里给崔耕举办一场送行仪式。

主持这场仪式的,就是新任的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陆元方。

陆元方今年七十多岁,做过多少年的天官(吏部)尚书。最近实在精力不济,向武则天“乞骸骨”。结果,女皇陛下大笔一挥,让他到益州养老来了。

这对崔耕当然是一大利好,起码自己走后,陆元方不会对自己在剑南道的布局,做多大改动。

送官亭内,众人吟诗作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眼看着天色不早,崔耕就准备告辞起行。

陆元方却忽然起身,叹了口气,道:“崔黜陟回朝之后,定然前程似锦,老夫就不多说了。但你在任剑南道黜陟使的这段日子,虽然做的也还算不错,但惜乎白璧微瑕,美中不足啊!”

“嗯?”

崔耕微微一愣,道:“不知陆前辈何以教我?

“身为黜陟使,除了惩治贪官污吏、提拔能员干吏之外,还应查访民间的贤才。不知崔黜陟你,在蜀中这两年多,又查访到有什么贤才呢?”

宋根海听了这话可不乐意了,道:“我说陆长史,你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剑南道那么大,那些贤才不自己来毛遂自荐,难道我家大人要一个村一个村访过去,他忙得过来吗?”

{}无弹窗

侍御史周利贞的心思最为阴毒,他哈哈大笑,道:“王爷,您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对付崔耕,在洛阳不容易,在外面还不简单吗?”

“你的意思是?”

“崔耕现在的职司是剑南道黜陟使。他在剑南道前呼后拥,但出了剑南道,还能有多少护卫?到时候,咱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结果了他,岂不一了百了?”

武三思迟疑道:“但是,本王之前根本就没有刺王杀驾的心思。这调动兵马杀了他,那岂不是不打自招了吗?甚至不用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恐怕姑母一怀疑……我就性命难保了。”

“没关系,把此事做的天衣无缝,显得跟王爷您完全无关,也就是了。”

“嗯?”武三思眼前一亮,道:“你是不是有计划了,说来听听!”

“您有没有听说过宋霸子这个人?”

武三思想了一下,道:“就是永祥布庄的东家宋霸子?说起来,这人也真够倒霉的:他好好的蜀中第一富商不当,非要搀和朝政。结果,先是被崔耕把他剑南道的基业都扫了,又莫名其妙地在三阳宫丧了性命。”

周立贞道:“那您知道,宋霸子是因何被杀?”

武三思摇头,道:“一个小人物,张昌宗都不为他出头,本王哪知道?怎么……你知道此事的内情?”

周立贞摇头道:“说实话,下官也不知道。但是,这不妨碍下官造谣啊。梁王千岁您觉得这个谣言怎么样:崔耕和宋霸子,因为聚丰隆银号有了冲突,所以,崔耕在剑南道,公报私仇,把宋霸子的基业全扫了。他尤不解恨,甚至指使心腹,在三阳宫趁乱杀了宋霸子本人。结果,宋霸子的儿子为父报仇,刺死了崔耕……这怎么也怪不到您的头上不是?”

“妙!妙啊!”

武三思稍微一想,就连连称善。

宋之逊见周利贞得了彩头,心中吃味儿,道:“但问题是,宋霸子是否真有这么个儿子?这个儿子又有没有实力刺杀崔耕?朝中那些御史言官们,眼里可不揉沙子。”

周利贞得意道:“你别说,还真有!宋霸子本来就不是什么安善良民,他一死,手下的势力,就由儿子宋有斌接管了。宋有斌手下颇多亡命徒,有心算无心之下,崔耕定死无疑!”

宋之逊冷笑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怎么就那么肯定,这宋有斌会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为父报仇呢?”

周立贞对答如流,道:“遣一雄辩之士,说服他即可!”

“好!”

武三思一拍几案,道:“一是不烦二主,那这个雄辩之士,就非周御史你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