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女皇也无奈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308 字 9个月前

反正据大夫说,自己的小弟弟恐怕以后就不能用了,这就是最大的道理,足以让崔耕和李裹儿吃不了兜着走。

武则天听完了,更感觉腻歪了——朕的朝廷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天到晚都是这种破事儿啊!

她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儿,道:“你们怎么看?”

张昌宗和张易之当然得向着自己的堂兄啊,道:“崔耕殴打天官侍郎,这是以下犯上。理应处死,以儆效尤!”

“哼,以下犯上,本王可不这么觉得。”说话的正是淮阳王武延秀。

他曾经和崔耕一起出使突厥,甚至能从突厥逃回来,都是多靠崔耕留下来的后手。,

武延秀为崔耕说话,道:“刚才那张昌期说得清楚,是安乐公主打得他,而不是崔耕崔二郎。认真说起来,不好好地立正挨打,才是张侍郎以下犯上哩。”

哈哈哈

武则天宠信二张,其实从客观上,就分薄了武家人的圣眷,大家岂能不心里不满。

只是二张势大,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现在本着法不责众的精神,起个哄又如何?

“嗯?”

武则天似乎有些意外诸武的表现,道:“河内王,你觉得呢?”

武懿宗不屑道:“这点破事儿,就是两个孩子打架,陛下贵为天子,若是插手此事,反而不够自重身份了,不如就由他去吧。”

“听你这话的意思,可是有些偏向崔耕。”武则天脸上无悲无喜,慢条斯理地道:“你难道不因为崔耕护送庐陵王入洛阳,对他恨之入骨吗?”

“那怎么会呢?崔大人是受了姑母你的命令,我要是恨他,那不是连姑母您恨上了吗?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呃……其实我和崔二郎关系不错,一直兄弟相称呢。”

“这样啊,怪不得你偏向崔二郎呢。”武则天语气平稳,也不知她是赞同还是反对,又看向武三思道:“梁王,你觉得呢?”

武三思道:“说实话,微臣和崔二郎之间,颇多龃龉。但陛下问起,微臣不敢不秉公而断,此事错在张昌期抢男霸女,至于崔耕么……他没什么错。但是安乐公主的下手太重了,应让太子殿下严加管教。”

“秉公而断?恐怕若是真有什么深仇大恨,想要秉公而断,也不可得呢!想来,你和崔耕的关系也还算不赖。”

顿了顿,武则天又意味深长地道:“崔耕既是太子的心腹,又和你们的关系尚可,说起来真是个异数呢。”

与此同时,有个模模糊糊的念头,涌上了武则天的心头——武家诸人,天生愚蠢,这是没得救了。自己百年之后,他们很可能被抄家灭族。但是,如果有个人做武家和李家的润滑济,会不会能给武家留下一线生机呢?

至于说张氏兄弟?这两个小鲜肉的确可人儿。但是,这么好的人,在自己百年之后,不跟着自己而去,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

什么?张氏族人?管他们去死!

想到这里,武则天轻咳一声,道:“关于崔耕和张昌期的案子,朕宣判如下:张昌期强抢民女,无人臣体,着从今日起,免去一切职司,削职为民。崔耕行事鲁莽,罚俸三个月。安乐公主出手太重,致人重伤,禁足三个月。”

好么,崔耕和安乐公主这两个打人的,相当于屁事儿没有,而张昌期这个小弟弟被废的,却要被削职为民。这偏向的太明显了吧?

张昌宗着急道:“陛下,还请三思啊!您可知道这份圣旨真正下达,对我们兄弟,到底意味着什么?”

{}无弹窗

王允正赶紧冲上前去,关切地道:“娘子,娘子,你没事儿吧?”

梁氏的面色微微有些尴尬:“妾身没事,只是,只是……”

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自己的老婆落入魔掌,肯定难保清白啊,王允让道:“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娘子你没事就好。”

梁氏微微一福,道:“多谢夫君体谅!”

李裹儿虽然还是个黄花闺女,也明白二人话里的玄机,飞起一脚,踢到了张昌期间的胯下,恨恨地道:“哼,你做的好事!”

“哎呦!哎呦呦……”张昌期痛苦地弯下腰去,额头上渗出了阵阵冷汗,表情痛苦之极。

崔耕心里一沉,暗想,奶奶的,该不会是李裹儿这一脚,彻底把张昌期这孙子给废了吧?这回可麻烦大了。

“走!”

他招呼一声,扯着李裹儿上马,带领众人扬长而去。

背后,张昌期不甘的声音传来,道:“崔二郎,你等着,咱们的事儿,没完!”

……

……

跑出了一段,崔耕勒住了缰绳,道:“安乐公主,你下来。”

“是。”李裹儿乖乖下马,低声下气如同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一般,道:“二郎,我……我是不是闯祸了?”

崔耕叹了口气,道:“那得看张昌期的伤情了。你赶紧回去,通知太子一声,早做准备。”

“准备?准备什么?”

崔耕苦笑道:“当然是准备应变,此事可大可小。若张昌期真的废了,咱们俩恐怕得吃不了兜着走!”

……

……

与此同时,通天宫内,一场规模不大却极其精致的宴会正在举行。

原来,今天乃是武则天老爹武士彟的诞辰,女皇陛下虽然没有大操大办,却也招呼了武氏内亲聚饮。

武三思、武懿宗、武攸宜、武攸暨、武攸德、武攸赞、武延秀……等等,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总共有七八十人。

可以说,除了张昌宗和张易之外,这些人个个姓武。

人们熟不拘礼,开怀畅饮,热闹异常,女皇陛下也甚是高兴,频频颔首。

可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人豁然站起,重重地跪倒在武则天的面前,神色肃然道:“侄儿有急事禀告姑母!微臣有急事要禀告君主!儿子有急事要禀告父亲!”

好么,都用上排比句加大分量了,可见此事的紧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