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高居主座,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侧座相陪。
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跪倒在地,道:“微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吉爱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
武则天缓缓道:“吉爱卿,关于对著作郎崔耕封赏之事的意见,五郎和六郎,已经对朕说了。只是,朕还是有些犹豫不绝,想直接听听你的看法。”
“是。”吉顼恭谨地道:“不知陛下是因何犹豫呢?”
武则天为难道:“那崔耕毕竟是有大功于国,朕却对他明升暗降,恐怕被天下人说朕赏罚不公啊。更何况,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明升暗降,而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实在是他委屈他了。”
吉顼对这个问题早有预案,昂首道:“微臣以为,陛下此言差矣。为君者,当然应该赏罚分明,不过,那只是小仁小义而已。现在的陛下,更应该考虑的是大仁大义!”
“什么大仁大义?”
“当今天下,最大的大仁大义,就是想办法,让李家和武家永远和睦想处。否则,陛下百年之后,就是刀兵四起之时。到了那时候,生灵涂炭,李家或者武家被抄家灭族,这不仅仅是天下苍生之大不幸,更不是陛下想看到的吧?”
武则天不知可否地道:“说下去!”
吉顼深吸了一口气,抖擞精神,继续道:“但是,让李家和武家和睦相处,谈何容易?请问陛下,把水和土和成一块泥,会有纷争吗?”
武则天道:“没有。”
“那把泥分为两半,一块塑成佛祖,一块塑成天尊,会有纷争吗?”
“一为佛之长,一为道之尊,当然会有纷争。”
“现在问题来了,李氏和武氏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如今太子已然确立,而武氏却依旧为王,这是陛下为他们造成将来的必争之势,臣怕他们会两不得安啊。”
武则天也明白这个道理,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但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微臣还真有办法!”吉顼道:“陛下不如把兵权归于武氏,把皇位归于李氏。这样,天下臣民因为皇位在李,心悦诚服,不会起兵作乱。武氏忌惮李氏之名望,李氏忌惮武氏之兵权,或者不敢再起纷争。”
武则天想了一下,道:“你这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恐怕也只得保几十年的安宁。”
“有几十年就够了!”吉顼笃定道:“经过几十年的武李通婚,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有皇位更迭之患,也没有武李任何一家灭族之忧!”
“……”
武则天没有答言,沉思良久。她明白,吉顼此言虽然有些夸大,但确确实实是唯一的可行之策了。
良久,武则天才缓缓道:“兵权归武,皇位归李,吉爱卿的见识,着实不凡啊!嗯,以吉卿大才,当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倒显得朕无识人之明了。这样吧,自从崔元综出外之后,朝中宰相仅有四人,未免太少了些,不如吉卿就做一做,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啊!
吉顼万没想到,自己对付崔耕之举,竟还有如此意外之喜1
一时间,他高兴的心脏好悬没从胸腔子里跳出来,跪倒在地,道:“谢陛下,谢陛下隆恩啊!”
张昌宗见武则天高兴,趁机道:“那崔耕的事儿……”
“嗯,要想武李相安,必须减除李氏羽翼。这次么……说不得,要委屈委屈崔二郎了!”
说来也巧,武则天话音刚落,高力士就从殿外走了进来,道:“启禀陛下,著作郎崔耕到了!”
武则天微微一皱眉,道:“宣他进来,真要跟他好好说道……说道!”
{}无弹窗
崔耕闻听此言,不由得暗暗琢磨,想不到秘堂的权势如此之大,看来李旦之所以要死保李休,也不仅仅是为了君臣情分呢。
他想了一下,问道:“那若是微臣放弃了与李公子的恩怨,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再争夺秘堂之主的位置了?”
“那怎么可能?”李显道:“只是放过现在这么好的机会,着实可惜。要知道,这秘堂之主的位置,必须五姓七望的家主一致同意,才能更迭。李休得到了陇西李氏的全力支持,以后,你再想夺这秘堂之主的位置,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是……难如登天。”
“嘿嘿,难如登天?”崔耕胸脯一拔,傲然道:“微臣自从踏入仕途以来,干的哪件事儿不是难如登天?”
李显道:“所以,你听了本王的介绍之后,依旧想答应我那位皇弟的条件?”
“不错,正是。”
其实对李显来说,无论崔耕怎么选,他都是稳赚不赔,道:“既然崔爱卿心意已决,本王也不好再枉做小人了。”
……
……
李显和李旦的交易既已达成,太子之位就再无悬念。
三日后,李旦主动上表,声明自己德行浅薄,无论从身份还是从能力上讲,都应该让太子之位给庐陵王李显。
女皇陛下很快就下旨,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另外,李旦搬出东宫,降为相王。其实李旦原来的封爵就是相王,也算不得多么委屈。
李显上位,李旦成为一个闲散王爷,他们之间的那个秘密交易,不知被谁捅了出来。
表面上看,这对崔耕倒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参与如此隐秘之事,说明崔耕的实际影响力已不在当朝任何重臣之下了。随着这个消息的扩散,宴请崔耕的风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他一个小小的五品著作郎,谁都不敢得罪,大生分身乏术之感。
好在人们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因为最近洛阳的婚礼实在是太多了。
李显上位,皇储之争已经尘埃落定。
李显和李旦的众多成年子女,原来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却顿时成了香饽饽,不断有人前来提亲。
武则天对此也甚是乐见其成,赐婚的诏书连发,甚至主动撮合武家和李家的人结亲。
唯一让女皇陛下碰了钉子的,就是李裹儿了。武三思拼命说动武则天,让她为李裹儿和武崇训赐婚。
但是,李裹儿坚决不同意。最后逼急了,将武崇训觊觎韦后的事儿,抖落了出来。
武则天听了这档子破事儿,也没脸再逼李裹儿了,这桩婚事就此作罢。
武崇训没希望了,其他人可是大有希望。
李裹儿不仅仅是当朝太子之女,更是大周第一美女,这等人物,但凡有点资格的,谁不惦记?太子东宫,顿时门庭若市。
可是,太子李显对任何人都没松口,只说只要李裹儿看上,自己绝不阻拦。
大唐皇室颇有胡风,倒也没人指责李显此言不合礼法。于是乎,各家青年才俊,各施手段,开始追求起这位安乐公主来。
然而,李裹儿对任何青年男子,都没表现出特别的好感。真逼急了,就说自己喜欢的,就是闻名天下的崔耕崔二郎。
她这番话,当然没人当真了。崔耕都有两妻了,甚至有一个是平阳公主,怎有可能再娶一个安乐公主?
所以,大家一边把李裹儿这话当成是童言无忌。另一方面,应了景,也拿这事儿来打趣崔耕。
倏忽间,又是半个月过去,洛阳城一片平静,甚至洋溢着一片安详和乐的气息。
可实际上……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