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将冬瓜搬到武则天近前,女皇陛下一看,果然是找不出半分破绽,激动道:“好!好!好!好孩子,看来这是你孝感动天,上天才降下如此祥瑞啊!”
女皇陛下都给这件事定性了,群臣们还有啥说的,再次跪倒,齐声道:“太子殿下孝感动天,微臣再为陛下贺。”
大伙不明白怎么回事儿,但崔耕拥有对后世的记忆,对李旦的小把戏,可是洞若观火。
冬瓜上有字儿的秘密,说出来其实不值一提——只要将相应的字,剪成纸,遮蔽阳光的照射即可。
冬瓜上,有的地方被阳光照了,有的地方没被阳光照,颜色深浅不同,就形成了字迹。
崔耕心中暗想,这李旦为了讨好武则天,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咦?不对!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武则天准备重立庐陵王为太子。武三思和李旦,还花这么大的心思,讨武则天欢心干啥?难道说,他们还不死心,想奋死一搏?甚至说……这二人面对共同的敌人,已经联合了起来?
果然!
就在群臣刚刚拜贺完毕之时,武三思轻咳一声道:“启禀姑母,侄儿有话说。”
武则天心情甚好,道:“你想说什么?哦,对了,朕刚才说给你赏赐,这还没兑现呢。”
武三思摇头道:“赏赐的事儿不急,只要姑母喜欢,侄儿就心满意足了。实际上,侄儿是有些好奇……”
“你好奇什么?”
“庐陵王从房州而来,又在富甲天下的扬州待了把么久,他带给姑母的贺礼,肯定在侄儿和太子之上吧?不如现在,就让他把给姑母的贺礼拿出来。一来,让大家开开眼界。二来,也好让大家看看庐陵王对姑母的孝心啊。”
图穷匕见!
武三思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今天口口声声称武则天为“姑母”,而绝口不提陛下,乃至献上精心准备的宝物,就是为了挤兑庐陵王李显。
李显若是准备的礼物不如武三思和李旦,那岂不说明他对武则天的孝心不如这二人?又有何面目重登太子之位?
退一步说,即便武则天依旧立李显为太子,心中多了根刺儿总是肯定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这根刺儿就会发作!
武则天怎么也还能活个年呢,这天下最后落入谁的手中,尚未可知!
此时的李显,则向崔耕投出了感激的目光——要不是有崔耕献的那三宝,今天这关还真过不去了。不过现在么?小菜一碟!
想到这里,他朗声道:“既然梁王有意,那不如儿臣也派人,将给圣人的礼物取来?”
武则天道:“如此甚好。”
自有李显的心腹飞奔而去,去取崔耕当初献的三件异宝——十分珠、百鸟裙和九天仙露。
可是,待那心腹回来之时,却是两手空空。
他凑到李显的耳边道:“王爷,大事不好,咱们那三宝啊,让人给……劫了!”
{}无弹窗
大周神功二年,正月初九。
眼见着离武则天的寿辰不到半个月了,李显这才带着崔耕等人,从扬州登船,经由京杭大运河,往洛阳而来。
武则天非常高调地,令狄仁杰、魏元忠等宰相,带领大周朝廷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然后,众人一起,到了皇宫之内,拜见武则天,恭贺武则天母子重逢。
女皇陛下似乎兴致很高,宣布在通天宫内摆下酒宴,君臣同乐。
自从武则天登基以来,这种宴会再所多有,按说并不奇怪。不过,宴会刚刚开始不久,就出幺蛾子了。
梁王武三思突然跪倒在武则天的面前,道:“还有几日,就是姑母的寿辰了,侄儿特准备了一物,为姑母贺!”
武则天微微一愣,道:“你给朕准备的寿诞之礼,不应该在正月二十三那天再献上吗?”
“这当然是侄儿的一点小私心。”武三思道:“姑母诞辰,普天同庆,贺礼众多。侄儿的这件贺礼,到了那时候,也就着实不算什么了。不如趁着现在,就把那件贺礼呈上,也好向姑母讨个彩头。”
武则天已经决意立庐陵王为太子,对武三思感到挺过意不去的,温言道:“好吧,那三思你这就把那份贺礼拿出来吧。若是果真不错,朕必有重赏。”
“多谢姑母。”
武三思从袖兜出拿出来一个锦盒,把那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三只白玉酒杯。
武则天本来对武三思的礼物颇为好奇——尽管武三思说得谦虚,但他既然敢在这种场合拿出来,肯定是有些把握的吧?
然而,这三只白玉杯么……在民间可能算是件珍玩,但在皇宫中就实在太普通了。
她意兴阑珊地道:“难得三思你有这份孝心,好了,这份贺礼朕收下了。三思,你退下吧。”
“姑母别着急,侄儿还没展示此杯的神奇之处呢。”
“哦?此杯有什么神奇?”
“姑母把酒倒入白玉杯内,一看便知。”
武则天这才来了精神,吩咐道:“好,来,高力士,斟酒!”
“喏!”
不愧是史上有名的人物,高力士为人的手腕颇高,如今已经成了武则天的贴身太监了。
他应了一声,将美酒倒入三只白玉杯中,功夫不大,奇迹出现了——但见那白玉杯中,骤然出现了九条龙的虚影,在酒中载沉载浮,若隐若现。
武则天赞叹道:“果然是好宝贝,不知三思,你是从哪得来的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