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契丹的窘境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883 字 9个月前

反正也不怕崔耕泄露消息,李楷固将契丹人的窘境直言相告。

事实上,自从李尽忠死后,契丹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契丹分为八部,实力最强的,就是李尽忠的芬问部。往下依次为,孙万荣的突部以及何永常的坠斤部。

李尽忠无子,死后把汗位传给了孙万荣。

这芬问部实力最大,可汗却不是出自己部族,心里那口气能顺得了吗?所以,尽管有李尽忠的遗命,他们对孙万荣这个可汗绝谈不上多么拥护,只是不反对而已。

突便部与坠斤部一向不和,双方的实力也差不多,再加上何永常自认为自己是汗位的竞争者,对孙万荣的命令更是阴奉阳违。

有了他这个例子,其他五部有样学样,也不怎么把孙万荣放在眼里了。

所以,现在孙万荣虽然名为“可汗”,其实权却跟以前的“八部联盟长”差不多,根本无力约束诸部。

周军和契丹的第二场大战,要不是李多祚放水,契丹军当时就得玩儿完。

按说这种情况下,契丹最好的战略就是赶紧和大周何谈,求得喘息之机。可李显那边等不了,五州的官员等不了,要求孙万荣立刻南下,在他们的配合下,五州定可传檄而定。

双方打算的倒是挺好,但是契丹军的军纪实在太坏了,弄得百姓们苦不堪言,起义此起彼伏,契丹人的军需供应成了大问题。

这时候,就该孙彦高等原来的地方官出力了,他们知道地方上哪家大户有存粮,以“大义相责”,勉强保证了契丹的军需供应。

另外,契丹人口不多,占据这么大的地盘捉襟见肘,又不得不以那些投降的唐朝官员为基础,成立了傀儡政权,收拢士卒,镇抚地方。

渐渐地,唐军竟然有了不小的势力。

虽然从总体上讲,契丹军肯定比唐军战力强得多。但孙万荣的掣肘太多了,此消彼长之下,面对范光烈等人,他还真的硬气不起来。连带着,李楷固怕影响契丹人和唐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忍气吞声。

至于奚王苏运?奚族出兵不多,进可攻退可守,完全不用看唐军的眼色。相反地,若范光烈把苏运得罪死了,奚族退出,在政治上,对联军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崔耕听了完了,忍不住戏谑道:“可怜啊,可怜,连范光烈都能欺到头上,孙万荣这还是闻名天的契丹可汗吗?完全是受气包一名啊。我说你们契丹人谋反个什么劲,这还不如在大周治下时候呢。”

李楷固老脸一红,解释道:“话不能这么说,范光烈虽然现在名义上只是个定州长史,实际上却是唐军和我们契丹军的联络人,其地位比孙彦高要高出不少呢。”

这个说法崔耕倒是并不奇怪,当初在卧虎山,范光烈还曾经忽悠过黄有为杀孙彦高呢。可见此人在唐军的地位相当不低,恐怕当初打的主意,就是能招揽孙彦高就招揽,招揽不成就直接干掉。

崔耕眼中精光一闪,道:“哦?是吗?范光烈在唐军中竟有如此地位?那不知现在唐军主事之人谁呢?”

{}无弹窗

事实上,崔耕也颇为纳闷。

孙彦高和范光烈,不是契丹人的两条狗吗?没有孙万荣的命令,他们真敢咬人?再者,就算孙万荣出于某种原因不阻拦,这不还有李楷固呢,他怎么也不出手?

但再想不明白也没用,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喏!”

六名唐军打扮的军士上往,飞起一脚,将崔耕踹翻在地。

两个人摁胳膊,两个人摁腿,两个人手拿大棒举过头顶,眼瞅着就要行刑。

拉达米珠还想反抗,却被李楷固抽出的一把匕首,横在了脖子上,寒声道:“公主,得罪了,莫让末将难办啊。”

范光烈得意道:“崔耕,你以为自己现在还是大周著作郎,而本官只是个小小的定州录事参军么?错了,完全错了!现在我为刀俎,你为鱼肉。来人啊,听本官的命令……”

“动手!”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一个是范光烈,另外一个却是奚王苏运!

嗖嗖嗖

还不待那两名军士的棒子落下,已有数十支快箭飞至,把他们扎成了刺猬。

另外四名军士也没讨好,各中了八箭,皆是要害部位,“噗通”一声跌倒在地,显是不活了。

紧接着,人影一闪,苏运来到了范光烈的近前,腰刀前指,道:“姓范的,动我奚族的朋友,我看你是活腻歪了!”

形势变化太快,范光烈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道:“你……你……你怎么敢?”

苏运耸了耸肩,满不在乎地道:“怎么不敢?现在,人,本王已经杀了,你想怎么着?是唐人要跟我们奚族开战,还是契丹要和我们奚人开战啊?悉听尊便!”

“苏贤侄说笑了!”

此时孙万荣的心里面是别提多高兴了,脸上却现出了不偏不倚地表情,道:“契丹和奚族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怎么会兵戎相向呢。至于唐军……呃,也是咱们的盟友,亲近还来不及呢,就更不会动手了。”

苏运斜向瞥向范光烈,道:“哦?唐军也是奚族的盟友?那这位范长史,为何要对本王的朋友动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