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将星人人敬(两章节合并)

奋斗在盛唐 牛凳 5506 字 9个月前

接下来,就是正式祭拜博陵崔氏的祖宗了。

崔耕最终还是没有去占博陵崔氏那帮小伙子的便宜,选了第一份帛书,也就是和崔湜同辈的那卷帛书。

众人按照辈份和嫡庶排好,给博陵崔氏列祖列宗上香。

在论辈排序之时,崔耕却发现了一个意外之喜——

他发现因为自己那个所谓的“崔挺的后人”,他被排到了与博陵崔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房所在的嫡脉,又因为崔挺并不属于这四房中的任何一房,所以作为崔挺后人的崔耕,在族长和族老会一众族老的提议下,独立成于一房。称之为——博陵崔氏第五房!

恰恰,又因为这个第五房只有崔耕一个人,所以他便是第五房的掌舵主事。

依照族规,每房的掌舵主事,必须进入族老会。

顺理成章地,崔耕又稀里糊涂地进了博陵崔氏的权力核心——族老会!

莫名其妙地,他竟然在博陵崔氏中,有了几分话语权。

一切都来得那么莫名其妙,一切又来得那么顺理成章!

祭拜仪式结束之后,由崔耕口述,封常清将《笠翁诗韵》写了下来。

这还没完,一个羊也是赶着,俩羊也是牵着,作为“认祖归宗”,重回博陵崔氏的见面礼,崔耕干脆连《三字经》这个启蒙教材也一并抄了出来,让这个号称国学三大启蒙教材之一的读物提前在唐朝出现。

《三字经》编纂于宋朝,到底是流传千年,被称为“经”的存在,博陵崔氏中的诸人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三字书》的含金量与不凡。

能编纂此等瑰宝,又将此等价值连城的启蒙教材送于崔氏,崔氏中人个个都对崔耕越发看高。

原来还有些人对崔挹准备三卷帛书暗暗不满,现在早已风向大变,纷纷佩服起老族长的高瞻远瞩了。

族老会中有老叟甚至提出,崔二郎如此大才,不如经常给族中子弟们上上课?

但崔耕赶紧连连推脱,说自己只是粗通杂学,对四书五经研究不深,还是别误人子弟了。

没想到这个回答,就更对那帮老家伙的胃口了。

因为人家五姓七望不屑参加科举,自有骄傲的本钱。其子弟在族学内学习各种实务,凭门荫当官之后,可以不为胥吏所蒙骗,治政之能远超同侪。

至于对诗词歌赋的重视,只是无奈对朝廷的妥协罢了。

崔耕想想最近反正也没啥事儿,在族学里吹吹牛逼也不错,也就允了。不管怎么说,自己当过县尉、折冲府长史、肃政使、县令,论起官场实务来,当不在那些族学先生之下。

一番寒暄热络过后,眼看着天色将晚,崔挹先给崔耕安排了一个干净肃雅的小院住下。

同时,他亲自指派了一个小厮在崔耕身边伺候,“这儿郎叫崔福儿,是咱们崔家的家生奴。二郎以后有什么事儿,吩咐他就成。”

崔挹话音落罢,小厮崔福儿便赶紧跪地磕了一个头,恭恭敬敬道:“小的崔福拜见二郎。”

“起来吧。”崔耕挥挥手。

“是。”崔福很自觉地站到崔耕身边,从今往后,眼前这位崔长史就是自己的主人了!

崔挹又道:“二郎一路劳乏,今晚就不安排大伙聚饮了,但接风之宴不可少。族里摆下一桌酒宴,还请二郎务必光临。”

“小子一定到。”

崔耕目送着崔挹先行离去。

……

夜里,崔耕赴宴。

在崔福儿的引领之下,他来到了崔挹地宅邸前。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迎了上来,道:“二郎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赶紧里边请吧。”

崔耕认得他是白天跟在崔挹身边的两个少年郎之一,貌似就是他拿的火折子,烧了崔猛羞辱自己的那份《清源崔氏考》。

他对这少年还是有好感的,遂微微一拱手,道:“敢问小兄弟贵姓高名?”

“嗨,贵姓不敢当啊!”少年郎无比洒脱道,“我叫崔涤,行九。所以,崔兄叫我九郎或者崔九就行。”

“崔……崔九?”崔耕突然微微一诧异。

“嗯?怎么?二郎莫非也听崔泌和崔湜两位哥哥,提起过我的名号?”

“呃……好像是的……是的……”

崔耕一边含糊应着,一边跟着崔涤往里走去。

不过路上,他的脑海中却不断地盘旋着史上非常有名的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至于历史上崔九其人,点点滴滴,都在崔耕的脑海中拼凑起来……

崔涤,家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诗佛”王维的好基友,也是王维的小舅子。唐玄宗时,崔九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如入无人之境,甚得唐玄宗李隆基之宠幸,宠信之度不逞多让于高力士!

崔耕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替自己领路的少年,暗暗感慨,这将来也是个牛人啊!

{}无弹窗

崔挹见崔耕还在那儿发愣,不由催促道:“二郎,想什么呢?这身世考三选其一,大胆地选,本族长给你撑腰!”

崔耕:“……”

“等等!”

崔鲸一改之前文绉绉的模样,急不可耐地抢过崔耕手中那三份身世考,快速观瞧之后,面色惨然地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三份?之前族老会不是才做了……”

崔挹轻哼了一声,“你以为族老会只做一份儿?小子,既然这么着急想做族长,就敛着性子好好学着点吧,三份儿本族长还嫌少了呢。别的时候不敢说,至少现如今,博陵崔氏少了崔二郎,就是玩不转!”

顿了顿,“老爷子,这……”饶是崔耕明知这是崔挹地笼络人心之举,也感动非常,一阵无语。

崔挹似乎很满意他地表现,点头道:“二郎,别犹豫,大胆地选,老夫我给你撑腰!”

“等等!”

崔鲸赶紧打断道:“怎么是三份?不是……”

崔挹轻哼了一声,道:“你以为只有一份儿?小子,想做族长,学着点吧,三份儿我还嫌少了呢。别的时候不敢说,至少是现在,咱们博陵崔氏少了人家崔二郎就是玩不转!”

顿了顿,崔挹忽地面色一肃,道:“这不单单是本族长对崔耕的态度,也是其他五姓六望对崔二郎的态度!”

此言一出,崔鲸当时就怂了。

但崔猛还是混不吝道:“怎么个五姓七望的共同态度?还请族长把话说清楚了。”

崔挹道:“呵呵,说你是逞匹夫之勇的蠢货,你还不不服气!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二郎,你来跟这货说道说道。”

一口一个二郎,叫的那叫一个亲热。老屌丝族长使唤起自己这个外人来,居然没有半点的不自然。

崔耕心里大写一个服字!

事到如今,崔耕明知老屌丝要拿自己当枪使,却愣是生不出半点反感来。他冲崔猛比划了三根手指头,说道:“竖起耳朵听好了,原因有三。其一,博陵崔氏与定州刺史孙彦高不和,本官这个定州长史是奉旨前来转圜的。本官乃当今圣上钦命,我问你,眼下定州境内谁又能替代得了我?”

崔猛撇撇嘴,“孙彦高有何了不起?没你崔二郎,我们博陵崔氏也不惧他半分!”

崔耕没有理他,继续道:“其二,一旦突厥入寇侵扰定州境,你真以为凭你崔猛那两下子蛮力,凭你们第四房这些平日习武的子弟,就能保护得了博陵崔氏的祖地?不是本官瞧不起你们,呵呵,你们呐,还真不够瞧的!”

这话瞬间让崔猛炸毛,要知道彪悍武力和第四房习武的子弟,素来是他崔猛在族中盛气凌人的资本。现在却被崔耕贬得一文不值,当即大怒,“崔二郎,好胆你再说一遍!”

“说一百遍,本官都是那句话,你们呐,根本不够瞧的!”

崔耕毫不客气道:“往大了讲,保护定州主要靠官军,你崔猛与崔氏第四房子弟能起什么大用?往小了说,论行军打仗,论军事素养,别说本官了,崔猛,恐怕你还不如我的手下!”

“欺人太甚!你敢再说一次?”

“再说一百次也是那样。”崔耕道,“不信的话……封常清!”

“属下在!”封常清问声跃出。

崔耕道:“你跟这位勇冠博陵崔氏的崔猛比试比试!”

“喏!”

封常清又往前大踏一步,看向崔猛,说道:“兀那小子,要比试什么,你划下道儿来便是,某家都接着!”

半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大雁的鸣叫声。

封常清抬头一看那大雁的阵型。不等崔猛划下道儿,当即便取下后背的宝雕弓,抽出雕翎箭。

嗖!

弓开如满月,箭赶似流星。

又是两声雁鸣哀嚎接踵而至,紧接着,两只大雁从天坠落!

“神了,太神了,一箭双雕,天呐,这是一箭双雕啊!此壮汉当真是神射啊!”

在场皆是识货之人,见封常清一箭射下双雁来,顿时齐齐色变,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喝起来。

一时间,惊赞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封常清干净利落地重新将宝弓挂于后背,看着崔猛,伸手比划道:“崔猛,比文韬还是武略,某家一并接着!”

接着?

接什么接啊?

崔猛此时都被封常清这一手神射绝活,给震惊到懵圈了!

大哥,这可是一箭双雕啊,而且还射得是在天上飞翔的活物。

这比百步穿杨的射靶,难得不止一星半点,好吗?

你都这样了,我还跟你比武技,我不是脑子有坑吗?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想到这里,崔猛干笑一声,抱拳道:“封侍卫射艺精湛,称上一声神射都不为过啊!不过,这跟突厥人打仗吧,主要还是要靠韬略!逞匹夫之勇,也不能抵挡得住突厥人的悍勇骑兵啊,对吧?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