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应德都看傻了,心中暗想,这崔御史莫不是神棍出身?咋好好的一个周兴,被他三两句的佛偈就忽悠瘸了?往后,这厮不会是疯了吧?
崔耕却不知薛应德心里如何想,见着周兴已走,便扭头问向薛应德:“这桩案子到底该如何收场,不知薛县令可有定计?”
“呃……此案关系重大,请容本官三思。”
“如此也好。”
崔耕当然可以抓住这个案子穷追猛打,不过人证全死了,单凭薛应德空口白牙几句话,可扳不倒武三忠,甚至牵连到梁波都非常勉强。
到了最后,无非是打笔墨官司而已。
既然如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薛应德,在他看来薛县令就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官场倒霉蛋罢了。
最后,二人私下里一商量,决定当这三条人命的案子没发生过。武三忠做贼心虚不提,崔耕和薛应德不提,漳浦县天高皇帝远,这事儿了就算过去了。
翌日。
崔耕的仪仗略微改变了下方向,继续往漳州府城而来。
在路途上一打听,崔耕才明白自己误会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将陈元光的确当过漳州刺史,但现在早已不是了。
三年前,陈元光的祖母魏氏过世,他将之葬于离漳州不远的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
因为陈元光的父亲陈政早死,他就以嫡孙的名义,在魏氏的墓前结庐而居,宣称要守墓三年,向朝廷上表,辞去了漳州刺史之职。
百姓们崇敬陈元光如此恪守孝道,还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半径将军”。
那没啥说的,改路半径山吧,能借此祭拜魏氏老人家一番,对崔耕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乐意做的事。
在那场荒唐大梦中,有一部脍炙人口的评书,叫做《杨家将》,其中的杨继业,自然就是大宋名将杨业。
不过,他的老婆佘太君,历史上查无此人,实际原型人物就是这位魏氏老太太。
至于杨文广的原型人物,则是陈元光。
所谓杨文广平蛮十八洞的精彩故事,实际上是根据陈元光与僚人作战的经历改编而来。
戏文上说佘太君百岁挂帅,这个魏氏老太太,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在儿子陈政死后,也的确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亲自披挂上阵,帮助孙儿平定僚人之乱。
老人家九十三岁寿终正寝,如此英雄,自己当然要祭拜一番。
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轿子陡然一停,宋根海走上前来,轻声道:“御史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半径山下。”
“好。”轿夫压轿,掀开轿帘,崔耕低头弯腰走了出来,朗声道:“命所有官兵下马,把本官的仪仗收起来,咱们徒步上山,祭拜魏太母!”
本文来自看书王小说
{}无弹窗
灰衣大汉姓周,单名一个“兴”字儿!
没错,就是那个与来俊臣、索元礼齐名的酷吏——周兴!
崔耕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浓眉大眼的灰衣大汉,就是能止小儿夜啼的酷吏周兴!
……
自从武则天完成了从太后到皇帝的关键一跃之后,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酷吏集团就越来越不怎么待见了。
今年二月,有人控告周兴和丘神勣谋反,她毫不犹豫命人收狱问罪。
丘神勣很快就被武三思监斩于太乙门的菜市口。
至于周兴呢,他的经历众所周知,没下狱之前,来俊臣先请他喝酒,问犯人要是抵死不招怎么办呢?
周兴说这个好办,准备一个大翁,四周燃起炭火,不招就让他变成壁炉烤鸭。
来俊臣说好啊,现在陛下让我审问你,本官这就去准备大翁和炭火,你自己也准备准备吧。
周兴当时就跪下认罪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请君入瓮。
周兴的运气比丘神勣好一点,武则天念在他以往功劳的份上,没有杀他,而是流放岭南道。
漳浦县就是他的流放地。
到了此地,因为本来是官身,他倒是不用服苦役,只要每三天到县衙报到一下就成。另外,县衙会提供维持他基本生活的粮食和蔬菜。
这就是他今天正好出现在县衙公堂外头看热闹的原因。
崔耕暗暗琢磨,怪不得他刚才倨傲无礼不肯报姓名呢,恐怕刚才“周兴”这两个字儿一出口,自己就得当场命令衙役把他打出去。
开玩笑,和周兴扯上关系,那不仅是与整个官场为敌,还是与整个天下人为敌!
武则天都不想替他扛臭名了,就我这小肩膀能扛得起?
他赶紧打了个哈哈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周大人啊,幸会!幸会!那什么本官公务繁忙,就不多留你了。常清,封上一包二十两银子的利是给周大人,送客!”
“崔御史,救我!”
突然,周兴没了刚才的倨傲之色,紧跑上前,毫无节操地抱起崔耕的大腿,大叫道:“周某刚才一番帮衬,也算是薄有微功!还请崔御史出手,救在下一命吧!”
唔?
崔耕被周兴的突然举动搞得一愣,不过周某人说得也对,若非刚才他在一旁帮衬提醒,自己险些掉进梁波等人预设的大坑里!
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帮衬自己,这份人情的确是自己欠了他周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