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林家有远见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817 字 9个月前

此次观礼,并不是在林家在宅子里举办,而是选择了望海楼。

此楼打开窗户,就能把整个刺桐港一览无遗。

今天望海楼不对外营业,只有持有请帖的人才能进入。

众人先在这里聊天打屁,等看到林家的船队进了港了,再下楼去港口迎接。

把船队中有头有脸的人请上望海楼,让他们讲一下这次出航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以利鼻国的风土人情。

最后大伙再吃一顿饭,这场“已利鼻国首商礼”就算顺利完成。

不过,崔耕刚进了望海楼不久,就出了幺蛾子了。

整个望海楼共分三楼,第三层给泉州府有头有脸的人准备的,也就是林三郎的父亲林知祥写亲笔请帖的那批人。

第一层是一些小海商,大多只有一两艘船。

至于第二层,则招待那些富二代和他们请来的狐朋狗友。

林三郎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似的,领着崔耕在二楼转了一圈,向们介绍这位泉州官场新星的来历。

等介绍完了,就准备把崔耕请上三楼。

毕竟,崔耕给了自己面子,自己也得给人家面子。若最终是在二楼招待这位从七品的都尉府长史,就太过失礼了。

可正在这时,有个声音怪腔怪调地从他身后喊道:“林三郎,你这是上哪去?”

林闯扭头一看,还是个认识的人,这个人叫张群利,是张元昌一个没出五服的侄子。

虽然亲戚关系不算近,但他和张元昌家走的很近,算是张家争夺“领船”的急先锋之一。

张家和林郎家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尽管有着“领船”之争,但还是保持着表面的和气。

但这张群利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和林家屡有冲突。

林闯面色微微一沉,不悦道:“当然是领崔长史上三楼了,怎么?张六郎你有意见?”

“你说对了,今天六爷还真有意见!”

张群利往四下里扫视了一眼,高声道:“诸位,这可是林家自己定的规矩。拿林老爷子亲手写的请帖的,上三楼!拿林家三兄弟请帖的客人,则上二楼。怎么着?这姓崔的多大点官儿啊?这就想坏了规矩?”

林闯见着张六郎张嘴就折辱自己亲自邀来的客人兼上司,无异于在抽打自己的嘴巴子,那还能忍?

当即,便冷笑着针锋相对,道:“张六郎,你还真别不服气!我二郎兄弟家资万贯,一壶木兰春酒更是名动长安!年纪轻轻便身居堂堂的七品折冲府长史高位,手握重兵,卫戍泉州港之安危。你要是不服气,也请来个从七品的朝廷命官,我也让他上三楼。”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个人了!”

张群利接连大笑三声,面有不屑,戏谑道:“从七品也算高位?还手握重兵,卫戍泉州港?呸,你还真敢往他脸上贴金呐!别的七品官,多少还值得六爷敬重,拱手称一声‘大人’。不过这姓崔的,呵呵……他这官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心里有数,在座诸位都是明眼人,大家伙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呐?”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王

{}无弹窗

经过林三郎的一通比划和详解,崔耕终于听懂了所谓的“已利鼻国”,到底是什么地方了!

这个海外藩国的大概位置,应该就是在自己那场荒唐大梦中所见到的,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一个国家吗?

此国距离泉州有五千多里。在贞观年间,曾经遣使来大唐朝贡,其国的特产有象牙、乳香、蔷薇水、万岁枣。

贞观年间时,林家便早早瞄上了已利鼻国了,先是派人去此国考察,后又派小船进行试探性贸易。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这条新航线已经非常成熟了,才有了这次大规模的贸易。

这次贸易,林家总共派出了三艘大船,二十艘小船,足足占用了林家全部航海力量的一成。

五天后,船队会带着已利鼻国的特产正式抵达泉州港。

为了庆祝这条航线正式开通,林家特邀泉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观礼。

所谓观礼,跟大梦中见到的开业剪彩差不多。不同的是,后世企业的“试营业”最多几十天,而一条新航线的“试营业”长达几十年。

看来,吃航海这碗饭也不容易啊,没有几代人的坚持,怎能等到这一天?

旋即,他非常痛快地应承道:“这是好事啊,那天我一定……对了,这么大的事儿,你一定也请郭都尉了吧?到时候我们俩一块去。”

“郭都尉倒是请了。”林三郎的面色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道:“不过,最好你们俩……最好分开去。”

崔耕大惑不解,道:“为什么?”

“好吧,反正也瞒不住,我就实话实说了。”林三郎道:“郭都尉拿的是我爹亲自手写的请帖。至于你这个请帖,是我亲手写的。这么说吧,郭都尉是我爹的客人,你是我的客人,你们俩不挨着。”

崔耕对此倒是没什么不满的,本来么,林父那是跺一脚泉州城晃三晃的人物,以郭恪的身份可以与之平起平坐,自己就很差一点意思了。

另外,自己和林三郎这些日子处得不错,但和林父却连面都见过,让林三郎来请自己岂不是理所应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么好的敲竹杠的机会怎能错过?

崔耕故作不爽地说道:“唉,看来是我崔二郎官微职小,不值林老爷子的一张请帖了。”

要是往常,林三郎肯定能看出崔耕眼里的戏谑之意。不过今天,他关心则乱,还真没看出来。

林闯连连摆手,急着解释道:“不是的,不是的,二郎莫要误会哩。按你的身份,怎么也值我爹一张亲手写的请帖。这次之所以委屈你,是为了做戏给别人看。”

崔耕听了这话,心中那团八卦的小火苗又点起来了,饶有兴致地问道:“哦?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头?”

林闯道:“这里面的说头可大了,听我慢慢跟你说。”

原来,泉州港势力最大的商人有两家,一个是林三郎他们家,一个是张家,也就是林三郎他大哥的岳父家。

两家虽然是姻亲,但是也有点小竞争——竞争的就是海商领袖的位置。

用商人们的行话,这个位置叫“领船”。

小海商,只有一两艘船三四艘船,是很难自己出海做生意的。

道理很简单,遇到暗礁风暴什么的,船沉了,旁边要是没有人相救,那不是得等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