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进驻泉州港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374 字 9个月前

他心里的那团小火苗烧得更炽烈了,道:“下官不懂,都尉大人就帮忙解释解释呗?说说呗,宋长史的座师到底是谁?跟宋长史今天突然……”

“好了,你莫要多问了!”

郭恪讳莫如深地打断了崔耕的八卦。

然后苦笑一声,郑重其事地说道:“本官只能告诉你,管他龙争虎斗,咱们做好臣子的本分即可。”

说罢见着崔耕还是满脸不死心的小八卦,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崔长史,希望这三个月的临时驻防,你能好好的辅佐本都尉。只要这期间泉州港不出岔子,届时少不了你的好处,对你也是一场莫大机缘。”

崔耕还要再问,这次郭恪却坚决不肯再多透露一字了。

二人出了城,此时众府兵已经搭起了临时大营,大军暂时歇息一晚。

次日天色微亮,吃罢早饭,郭恪就下令拔寨起营,向泉州港进发。

又是一路疾行,在红日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军已经抵达了刺桐港。

他们来的时候是从港口外面往里面看,这次却是从里面往外面看,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

只见海港之上,帆樯林立,舳舻相接,无数船只拥拥簇簇,绵延数里,气势磅礴。

其中最庞大的,还得说是属于唐人的福船,长十三四丈,宽四五丈,高四五丈,桅杆又有十余丈,其余船只和它比起来,都得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又有各色蕃船穿插其中,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充满了异域风情。

虽然船多,却是不乱,在载有大唐官员的小船的引领下,或进港,或出港,或者上货,或者卸货,进退有序。

岸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仿若集市。

除了大唐本地人外,更有高鼻深目身着亚麻服饰的大秦人,浑身如黑炭牙齿赛白雪的昆仑奴,个头矮小神色彪悍的扶桑人……还有众多叫不出名目,身着各种奇装异服地番邦人。

然而,这么多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人,却都能在此和谐相处,各取所需。甚至在当地众多“舌人”的帮助下,与他人交流无碍。

饶是崔耕两世为人,见到这副胜景都不由得目瞪口呆,驻足叹道:“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港!”

“不,不,不,这位上国将军,你说错了。”

旁边一个身着白袍的金发蕃人正巧路过,忽然停下了脚步,操着极为流利的唐言纠正道:“我承认这个港口很大,很繁华,但是在遥远的西方,我的祖国,有一座港口比之丝毫不差。这个港口的名字叫做亚历山大港。”

崔耕虽然之前没听人说起过亚历山大港,但在那场大梦中,却对此港知之能详。

他淡然一笑,反唇相讥道:“一千年以前建立的亚历山大港,的确可称伟大,它也的确曾是世界第一大港。不过可惜了,此港屡遭战火,如今已经大不如前。现在要说能与我泉州港比肩,着实勉强。”

那蕃人脸色骤然一变,道:“亚历山大港和此地相隔何止万里?你怎么知道的?莫非你认识我的族人?”

崔耕嘿嘿一笑,傲然道:“我们唐人就是这么屌!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番邦人,我大唐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你还是不要少见多怪为好。”

又微微一扬了扬下巴,道:“本官还有军务在身,这就不跟你闲聊了,告辞!”

崔耕装完逼就跑,功夫不大,就跟上了郭恪的队伍。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泉州折冲都尉府就在眼前了。

崔耕曾经听沈拓介绍过,此地的府兵早已被调走,唯有几个杂役在维持府邸的正常运转,会有一个姓林的兵曹吏负责与他们交接这座府邸。

当即,走上前来,吩咐那看门的老卒道:“快去报予家林大人得知,就说……”

话刚说到这,就有一身着锦衣,腰悬白玉佩的年轻人走了出来,高呼道:“来了!来了!”

不待崔耕看清来人,便见着这年轻人奔至郭恪面前,行了一个大礼,道:“见过郭都尉!卑职林闯,忝为泉州折冲府兵曹吏。眼下是由卑职率编外役卒三十人,留守折冲府。今日正式与郭都尉交接泉州港驻防。”

崔耕:“……”

郭恪与几个府兵站在一起,盔甲并不鲜明,微微一愣,道:“你认得本官?”

“郭都尉,你忘啦?”林闯自个就站起来了,颇为兴奋的比划着:“咱们俩之前见过啊!就是在我姐夫的家宴里面,那天就九月初七。我主动给你敬酒,你一饮而尽,还夸我朝气蓬勃前途无量呢!”

见郭恪还是面露疑惑之色,林闯又着急地提醒道:“我姐夫,就是刺史府的录事参军,沈拓。”

“原来是你!!!”郭恪和崔耕异口同声地说道。

崔耕看清林闯面貌之后终于想起是谁了,难怪看着这小子点面熟。

他不就是沈拓的小舅子林三郎吗?

想当初假酒案中,这小子掺了一脚,要不是邀天之幸,方铭送了匿名信,让宋根海误把他当成了冒认官亲的小贼,自己恐怕得吃一个大亏。

奶奶的,怎么一段时日不见,他也入仕了?这还真是上头有人好做官啊!

前些日子还是富家公子哥儿,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泉州折冲都尉府的兵曹吏。

这兵曹吏在军府中看似权位不重,却是实打实的九品文林郎啊!正儿八经的大唐公务员序列。

崔耕围着林三郎身边转了个圈,乐道:“呦嗬,这不是林三郎吗?这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原来是你……”

林三郎也终于看清,并想起来,眼前这位新来的崔长史竟然也是“老熟人”。

看書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