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她说完,裕太妃已是起身跪下,哽咽地道:“太后,您一定要救救弘昼,妾身就他一个孩子,他……他不可以有事的,他一定不可以有事的,求求您!”
凌若扶住她道:“哀家一直将弘昼视若亲生,皇帝又与他手足至亲,怎会不救,你且先起来。”
裕太妃就着她的手在椅中坐下,随即抹泪道:“若弘昼有个三长两短,妾身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凌若蹙眉道:“不许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弘昼一定会平平安安,不会有事的。”
裕太妃胡乱点着头,自从知道弘昼下落不明后,她心中就乱了方寸,脑中更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了,连最后怎么回的住处都不知道,直至宫人一再问她是否安寝之时,方才回过神来,然下一刻,当即有泪水从眼角落下。
宫人拭去她颊上的泪痕,轻声道:“太妃,您别太过担心了,正如太后所言,王爷福泽深厚,一定不会有事的。”
裕太妃凄然道:“一日看不到弘昼,哀家这心就一日无法安宁。”说到此处,她又摇头道:“弘昼也是,就算皇贵妃出事,也自有侍卫官差寻找,哪里需要他一个王爷下水搜寻;这下可倒好,人没找到,自己也不见了踪影,让哀家为他提心吊胆,若是无事还好,否则……”后面的话,她不敢也不愿说下去,此时此刻,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弘昼平平安安的归来。
这样的愿望,无疑是简单的,但有时候,往往越是简单的愿望越难以实现,搜寻的范围扩大了一次又一次,人手也增派了许多,甚至连扬州府之外的府衙都抽调了人手过来,但始终没有寻到弘昼与瑕月的踪迹,他们就像凭空消失在这个世上一般。
当兆惠与阿桂再一次带来令人失望的消息后,弘历再也抵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将手中拿了多时却一个字也不曾看进去的奏折往桌上一摔,大吼道:“都已经三天过去了,你们却连一丝踪迹也没有找到,饭桶!一个个全是饭桶!”
“请皇上息怒,微臣已经沿河加派人手,应该……”不等阿桂说完,弘历已是冷声道:“应该?阿桂,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与朕打马虎眼了?朕要听的是确切的消息,到底他们在哪里?”
凌若肯定地道:“不对,你一定有事瞒着哀家,皇帝,到底出什么事了?”
弘历见瞒不过,只得如实相告,待得听到瑕月与弘昼先后失踪之时,纵然是凌若,亦是神色大变,骇然道:“当真找不到吗?”
弘历苦涩地道:“一直到儿臣回来之前,都没有找到他们二人的踪迹,想是被河水冲到下游去了,兆惠他们还在继续命人搜寻。”见凌若眉头紧皱,他安慰道:“皇额娘不要太过担心,说不定这会儿已经找到了。”
“若是这样,自是最好。”凌若叹了口气,转而道:“这件事裕太妃可曾知晓?”
弘历摇头道:“没有,儿臣一回来便立刻来见了皇额娘。而且……儿臣也不知该如何与裕太妃提及,她……只有老五一个孩子。”
听得这话凌若亦是叹气,道:“这件事由哀家去与她说吧,皇帝劳累一天又淋了那么久的雨,赶紧让宫人煮碗姜茶喝了,然后早些歇着,以免着凉。”
弘历摇头道:“儿臣没事,想再回河岸看看。”
“哀家知道你担心他们,但就算你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令兆惠他们分心,万一错失了找人的良机,可如何是好?”
被她这么一说,弘历低头不语,凌若见状,再次道:“听哀家的话,回去好生歇着,寻人之事,交给兆惠与阿桂,他们曾与你出生入死,难道皇帝还信不过他们吗?”
听着她的话,弘历无奈地点头退下,走在回禹王殿的路上,雨落之声依旧响彻耳边,丝毫没有停止的趋势,这样连绵不止的雨势,亦令弘历的心情越发沉重。
就在弘历离开后未多久,凌若命水秀扶着自己前往裕太妃的住处,听得这话,水秀有些犹豫地道:“太后,您当真准备这会儿就去告诉裕太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