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了会儿话,汽水都喝完了,还是不见宁福林跟宁宗的影子,宁光心里就有点急。
她觉得既然太太叫自己来打耳洞,耳洞没打的话就这么回去了,只怕不好。
可这年头又没有手机什么的,集会上人山人海,想找也没地方找去。
何况戴振国拿汽水给她时,说的是让她帮忙看摊子的。
现在总不能一走了之,感觉就是专门骗汽水喝了。
正焦急的时候,沈安怡带着惊喜的声音却在身后响起:“小光?真是小光啊,你怎么坐在这里?这是你家的摊子吗?”
宁光一惊,回过头去,果然沈安怡拿了个棉花糖,手里还提着好几个袋子,正一脸意外的站在她身后。
这集会是占用镇上主干道的,因为这几天的摊子多,就是在主干道上一列列的摆着,中间空出来一定的空间,让行人跟车辆经过。所以沈安怡她们刚才一路逛过去,又从隔壁的通道逛回来。
过去的时候因为人多,戴家兄弟摆的摊子又不是小姑娘家喜欢的东西,她就没注意。
而戴家兄弟背靠背的摊子,卖的是些小兔子小猫小狗的,沈安怡跟几个女同学走到跟前就忍不住停下来看,没一会儿就发现宁光的背影了。
“不是的。”宁光闻言连忙解释,“我跟牙牙还有宗宗走散了,刚好碰见戴振国,就在他们家摊子上歇一歇。”
她说这话时站了起来,想走到沈安怡身边去。
然而那几个女同学打量她一眼,都皱起了眉,其中一个梳着麻花辫扎着大红镶金边丝带花的美头就脆生生问:“安怡,这是谁啊?你怎么会认识她?”
“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沈安怡没注意到同学的神情,兴冲冲的给她们介绍,“我在新岗村村小念书时,她就坐我旁边呢!她叫宁光,光芒的光。这名字是不是很好听?”
“她说的宗宗是祖宗的宗吗?是她弟弟吧?”另一个穿着浅绿泡泡袖百褶连衣裙的美头眨了眨眼睛,捂着嘴笑,“还光芒的光,安怡,你这朋友倒是很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她这名字摆明了就是光宗耀祖,俗气的要死,她家里人肯定没什么文化,而且还是封建思想!”
这时候的孩子其实看名字往往就能透露出家庭情况,像沈安怡的名字在乡下是很少看到类似的画风的。
然而她表哥们那种名字就有点满大街了,现在这集会上喊一声“利国”、“卫国”、“建国”、“振国”什么的,随便喊哪一个,一准一群人回过头来以为叫自己。
毕竟就是村小那规模,班里叫x国的也是一大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家里按着大排行起的。
这种也不能说家长没文化低层次,毕竟很多人是发自肺腑的想孩子长大后为国家做点什么。
但太接地气到底看起来不是很高端。
宁光本来就很怨恨自己这名字,听了这话尤其的刺心,脱口就说:“我这种乡下人当然不敢跟你们镇上的小姐家比!你们都是有文化的,我家里都是种田的!”
说着转身就走。
“哎小光!”沈安怡完全没料到自己在黎小的同学会不喜欢宁光,因为她一直觉得宁光挺好的,就觉得跟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也肯定喜欢宁光。
这会呆了呆,指着绿裙子女同学匆匆说了句,“你太没礼貌了!下次不跟你一起出来玩了!”
赶紧去追宁光。
宁光照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是沈安怡,穿着红格子衬衫,白纱裙,漆光小皮鞋上还镶嵌了水钻,在人群里格外的闪亮。
她身边簇拥着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穿戴打扮虽然没她时髦,但比村里美头已经是天上地下,都是花花绿绿的连衣裙,头上戴着各种发卡头花,看举止神态,显然家里条件都不坏。她们手里都拿着零食,以及一些女孩子家喜欢的小东西,说说笑笑的一路看过去。
那神情轻松而写意,显然很享受集会的热闹。
“估计是安怡在黎小的同学。”宁光这么想着,对戴振国摇了摇头,表示不想上去打扰。
她知道如果叫住沈安怡的话,沈安怡肯定会很开心的过来,甚至邀请她一起。
就算知道她身上没钱,也不会介意,甚至会主动为她买这买那……但她怎么好意思?
索性戴振国也知道宁光的情况,闻言没有再劝,而是转头跟他本家兄弟说了几句什么,那两人点了点头,于是他就走开了。
片刻后拿了四瓶汽水过来,一人一瓶。
宁光拿到的时候很惊讶,也很无措,说:“我不要。”
“不白给的。”戴振国说,“马上到吃饭的时候了,我们要去吃饭,到时候你得帮忙看一看摊子。”
宁光说:“看摊子没什么的,我不要汽水。”
“我们都喝,你一个人看着我们喝不下。”戴振国的本家兄弟也过来劝,“一瓶汽水而已,美头你怕什么?这汽水当着你面开的,你还怕里头下药啊?”
他们三个人轮流说了好一会儿,又说宁光再拒绝就太小家子气什么的,宁光迟疑了好一会儿,才接过汽水说了声谢谢。
戴振国抹了把脸上的汗,笑着说:“祖宗你可算松口了,这汽水都要不凉了,我专门让他们拿冰柜里的呢!”
宁光小心翼翼的将吸管插进去,抿了口,说:“还有点凉的。”
“这天说是入秋,白天还是热。”戴振国道,“我们今天天不亮就出门,结果到镇上的时候,外面的衣服都湿漉漉的了。”
戴家村离镇上挺远的。
他说这个让宁光想起来:“听我们老师说,明年可能会搞春游。”
听沈安怡说,城里学校每年都有春游跟秋游。
但村小规模小,条件也差,根本做不到让学生每年都有两次户外远足。
就是明年这次,还是老校长说这一届都要毕业了,还没去过远一点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
“那我们倒是又可以去摆摊赚一笔了。”戴振国乐道,“具体什么时候啊?我跟我兄弟说,让他们进点货去!”
黎明镇学校的春游,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去处只有一个:妥妥的础山。
戴家村就在础山脚下,因为跟镇上距离遥远,平时除了种田都没什么进项。
就算靠山吃山,一年下来也能攒几趟山货,然而这时候因为缺少技术跟设备,需要保鲜的东西很难运输出来售卖。
哪怕是方便储存的,受制于现在普遍的消费能力,错非五一、十一这样的大集,也没什么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