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见礼已毕,这才进殿入席,郭旭亲自为袁振乾把盏斟酒,率领众文武向袁振乾,袁振乾当真是受宠若惊,激动的手都发抖,差点打翻了酒盏。酒过三巡,众人不免谈及今日之战,均是心有余悸。虽然伤亡统计尚未完全出来,但粗略的估算之下,双方的伤亡已经有了大概的端倪。今日之战大周禁军死伤高达三万七千余,辽人死伤兵马起码五万以上。这半天几个时辰的时间里,北城城墙就像是吃人的虎口一般活活吞噬了数万人的性命,制造了高达五万多人的伤残兵马。
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不会活过今晚,因为伤势太严重。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会有很多人因为感染或伤情恶化而死去。
唏嘘之余,有人也大声的赞颂今日皇上亲临战场,亲自参战的神威。袁振乾也赞叹不已。他告诉郭旭道:“臣在三十里外时,便听军中斥候禀报说城头有七彩黄龙旗升起,那代表着皇上亲临厮杀战场。臣当时心中敬佩不已。皇上如此神威,军民无不鼓舞,此战若论首功,当记在皇上头上才是。臣为皇上的大无畏之气概拜服无地。”
郭旭哈哈大笑,眼光不由自主的瞟着吕中天,心中洋洋自得。今日去参战虽然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今日的举动显然是震慑了有些人。就像豪赌一把的赌徒,本来输得精光的局面就在眼前,不得已押上了性命赌一把,最终却赢了这生死一局,马上便柳暗花明了。从城头上下来的时候,郭旭能清楚的感受到大臣和将领们乃至普通士兵和百姓们眼中的真真切切的崇拜和钦佩,这是他即位以来从未有过的感觉。郭旭也似乎隐隐约约的找到了让自己坐稳皇位的秘诀所在,那绝非是自己之前担心的皇位不正的危险,而是在于自己有没有作为和担当,有没有让所有人都仰视的魄力和行动,那甚至跟自己杀皇兄逼死父皇的败坏纲常的举动都毫无关系。百姓们要的是一个能在关键时候担当的皇帝,他们才不管你这皇帝之位是怎么来的。
郭旭后悔自己到今天才开始明白这样的道理,但他认为这一切似乎还没有太迟。只要捱过眼前的危机,他有信心能重新掌握主动,重新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目标。当然,阻碍自己的最大敌人除了女真人之外,还有已经暴露了野心,把自己当成了鼓掌之中的玩物的那个人。曾经自己多么信任和依靠的那个人,将会是阻碍自己的最大障碍。
“皇上今日的行为甚是勇武,也确实激励了将士们的士气。老臣也佩服之极。但是,老臣依旧认为,这样的举动不可取。皇上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地的行为很不成熟,有欠思量,希望皇上以后不要一意孤行,如此犯险。”吕中天淡淡的说出这些话来,他对郭旭的洋洋自得嗤之以鼻。今日不过是郭旭运气好罢了,否则今天他的行为就是找死。他要给郭旭泼一瓢冷水,免得他沉浸在自鸣得意的情绪之中。
郭旭喝了不少酒,胆气也比平日壮了太多。加之今日有了顿悟,更加不肯唯唯诺诺。闻言大笑道:“吕相也是我大周枢密使,作战之时您这位大周枢密使却不知身在何处。朕是皇上,也是吕相的外孙,自然不能要求长者亲临危险的战场,所以朕今日之行为有部分原因也是替您去冒险的。免得将来百姓们说您身为枢密使毫无作为。哎,当初您这枢密使之职便是暂代的职务,也确实不能要求您做的更多。但现在朕觉得,大周枢密使之职有了新的人选了,不知外祖父可同意朕任命袁振乾为枢密使呢?就凭他今日及时领军赶到救了汴梁的大功,就凭他破了太原辽军的功劳,也
理应得到嘉奖吧。”
吕中天心头一震,惊愕不已。以他的智慧自然会立刻明白郭旭在做什么。郭旭要自己让出枢密使之职,并将之授予袁振乾,这明显是一种拉拢。郭旭的想法恐怕不止是要给予袁振乾嘉奖,而是想要将袁振乾拉向他自己,甚至似乎想要让袁振乾成为对抗自己的对手。郭旭看来是豁出去了。
“不不不,微臣何德何能能当此大任?皇上万万不可,臣可没那个能力。枢密使之职只能是吕相担任,微臣绝不敢有非分之想。”袁振乾自己也吓了一跳,虽然大周枢密使之职对自己的吸引力颇大,但他又怎会从吕中天手中夺此职位。心里再想,口中也只能谦逊。
“有何不可?枢密使之职不是官职,而是重大的责任。此刻谁担任此职便要肩负退敌之责。朕是要你担责呢,你莫非不愿担责么?吕相他日理万机,年近古稀尚自操劳奔忙,你们难道便忍心么?朕认为你该当仁不让才显忠心。”郭旭开始赶鸭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