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昆皱眉道:“原来你是担心这些,你不想陷入太深,所以你今日不想多说,想抽身而退是么?”
林觉点头道:“没错,我不想陷入这件事中,这绝不是件好事。他们之间的事情本不是我所能掺和的,可这次我不得不帮晋王摆脱困境,现在在很多人眼中,我恐已经是晋王身边的人了。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郭昆沉声道:“林觉,我却和你的想法不同,我是一定会支持晋王的。我不怕站队,我会支持晋王夺得太子之位。吕中天跟我父王之间的恩怨是难以解决的,我们若不能扭转局面,待淮王上位,我梁王府恐无立足之地。你也应该跟我们站在一起,现在局面已经对晋王有利,晋王对你又极为器重,你不但不该想着退出去,反而应该更加的积极替晋王谋划才是。”
林觉默默的看着郭昆没有说话,郭昆也瞪着眼看着林觉。两人沉默之时,秋风吹过,头顶上的树叶如雨落下,落了两人一头一肩。
“大舅哥,你以为这一次便是扭转了局面了么?我可不这么看。平叛之功固然极大,对于晋王有极大的裨益,但这并不能决定太子的归属。最多只是晋王胜了一局罢了。你也不读读那封信的内容,那确实是一封道贺的信,但是那同时也是一封以进为退,表现其风度的信。你们也知道淮王心高气傲不会向晋王低头,但他如此谦恭的表示道贺,那正是为了掩盖和弥补一个对他最致命的隐患。那便是这次他按兵不动导致教匪西突的原因。他说他是出于谨慎,料敌不周,所以才没敢贸然迅速出击,导致教匪往西突围。这是轻描淡写的抹杀了他借刀杀人的诡计。”
“本来这件事极有可能导致他全盘皆输,皇上和朝廷官员一定会生出疑窦,怀疑他别有所图。但是他自己承认失误,并向晋王道贺感激,这足可掩盖他的不轨企图。我相信他已经上奏朝廷自责了,表现大度再加上苦肉计足可让他渡过此劫,并且,这么做并不会降低他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我更相信,不久后便有舆论会出来,会说淮王勇于自省,谦逊自知,人品值得信赖。这场挫折反而会成为淮王的历练品格的试金石了。而晋王本就性格张扬,这一次他自以为占据上风,行为更不可控。倘若做出一件不好的事情来,反而会成为诟病的对象。大舅哥,事情可并非你想象的那般,今日我看了这封信之后,才知淮王不简单啊。这是他做出的最为恰当的反应了。厉害,当真是厉害。”
郭昆整个人呆在那里,半晌咂舌道:“原来……原来这里边居然是这样的内情?原来这是郭旭的诡计啊。你适才不肯说出来,就是因为不肯再掺和在里边是么?哎呀,可是……这应该要告诉晋王的呀,他还蒙在鼓里呢。”
林觉道:“大舅哥,我不会劝你怎么做,你也不要央求我怎么做。太子之争,干系颇大。搞不好便粉身碎骨。这场叛乱虽然平息,朝廷中的风雨可不会停。我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保,我不想因为我的选择而牵连家人和朋友。大舅哥,你也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该趟这趟浑水。”
郭昆皱眉道:“妹夫,你的话我明白,可是事到如今,还能置身事外么?你想退出便能退出的了么?你也知道现在人人都认为你是晋王的人了,淮王自然也会这么想,你觉得他会干休么?倘若他得了太子之位,一旦登基,你觉得他会如何待你?你想退出,怕是有些天真了。”
林觉皱眉叹道:“是啊,我知道,我想抽身恐也抽身不及了。但我想试一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最好还是试试。如果实在无路可走,那也只能面对了。但我还是想先试一试,最好能抽身事外。我不想重蹈覆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