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笑道:“赵县令,是你想多了。开始我便考虑过这个问题。你莫忘了,除了东城,西北南三处城墙下都有护城河,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没有渡河的准备,那可不易越过。而且其他三面的地势也没有东城这么开阔,都是坑洼土丘,他们的人手也不利于展开冲锋。我一直有些奇怪,为何偏偏东城没有护城河?”
赵有吉道:“林大人你看这地势。东城是坡地,挖护城河那可要挖十几丈深才能引水过来,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可办不到。以前有壕沟的,可是没有水,那也也不起多大的作用,索性便荒废了。”
林觉微微点头,这阳武县城东高西低。东城城墙就在高地上,要挖护城河怕是要挖的城墙根基不牢才能引水过来。根本没有操作的可能。阳武县历经了多次洪水,城址渐渐移到了这高处,虽有居高临下之利,却也少了围绕四城的护城河这道屏障。
“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他们分兵攻城分散我们的兵力,我恰恰担心的是他们接下来的全力猛攻。他们是留着后手的。他们完全可以继续攻击,我们就快抵挡不住了,他们却突然撤兵了。这绝非是什么好兆头。我估摸着下一次攻击他们一定会全军猛攻。现在我们物资告罄,拒敌不力。倘若在城墙上肉搏,这恐非良策。大伙儿都很疲倦了。只恐支撑不到太久。”林觉沉吟道。
“是啊,这可怎么办?兵士既疲又乏,人数又减少了许多,恐难应付啊。这才半个晚上,都已经这么艰难了,如何能支撑到大军赶到?”魏大奎咂嘴道。
赵有吉也眉头紧锁,思索对策。对此他也是束手无策。
“我们是不是应该立刻在城中募集青壮参与守城?城里的百姓中应该是可以挑选出千余青壮的。”县尉黄子元建议道。
“对啊,我们为何不这么干?”魏大奎叫道。
赵有吉道:“我跟林大人提过,林大人否决了。”
“那是为何?”所有人都看着林觉,不知他为何不同意这么做。
林觉道:“我不是不同意,是没有这个必要。倘若对方从四城同时攻城,我们则必须要让百姓协助,否则我们人手大大的不足。但教匪只攻东城,便没有这个必要了。增加人手其实意义不大,你看看这城墙,宽不过丈许,咱们一千多人在上面守着,加上堆放一些物资便已经很难行动了。如果再来千儿八百的百姓,那城头可就没法走动了。每个人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一处城墙告破,其他人根本没法支援。而百姓守城的最大弊端便在于,他们没打过仗,他们驻守的地点很容易被突破。这才是我最担心的。所以我宁愿不要出现这种情形,也要便于我们调动人手,灵活机动的处置危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