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形势渐迫

大周王侯 大苹果 3476 字 9个月前

“混账!”郭冲怒骂一声,扬手将毛笔一丢,几滴墨汁飞溅起来,溅在李林的鼻翼两侧,李林只眨眨眼,也没敢擦。

郭冲气呼呼的在椅子上坐下,端起茶杯来喝了几口茶,眼睛看着花窗外庭院中在夏阳下稍显刺目的花树,脸色阴沉。

“皇上,喝些冰镇酸梅汤吧。今年天气格外热的早些,皇上消消暑气,也可心情静些。”李林终于轻声说话道。

“不喝!”郭冲皱眉道。

“那……皇上去后苑花园里走走去,省的闷在这里气闷的很。听说后花园的海棠花开了,甚是好看呢。”李林低声道。

“李林,你想朕心情舒缓些,朕是明白的。可是……朕哪里开心的起来。区区弹丸小国,居然欺负到我大周头上了。朕……朕居然还拿他们没有办法,朕如何能舒心?朕即位以来,本想做一番事业的,可是五年了,朕一事无成,大周情形每况愈下,朕愧对先皇,愧对祖宗啊。现在连蛮夷小国都敢跟朕叫板,朕能舒心么?哎,跟你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你也不懂。”郭冲叹息道。

李林当然懂,今天皇上心情不好的原因他早就知道了,身为一个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若皇上的喜怒都不能了然于心,他还混个屁?怕是早就不嫩胜任此职了。今日早朝比平时下的都早,那是因为皇上提前退朝了。提前退朝的原因,正是因为北边那个辽国的事情。

辽国新皇帝耶律宗元又派了使者来了,这个夺位成功的辽人新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已经派了三拨使臣前来了。来的这么频繁,却不是什么好事,每一次都是为了同一件事情而来,便是要求和大周朝重新商定燕云之盟的条约。说白了,便是要求大周增加岁币。

辽人的口气很是强硬,这让郭冲很不高兴。郭冲原本就认为燕云之盟本就不该订立,何况辽人居然敢提出增加岁币的要求。于是前几拨的使臣都没得到好话,便被打发回去了。上一拨使臣离开还不到二十天,昨日辽人的第四波使者便又到了。而这一回,辽人居然是来下最后通牒来的。

“大辽国天圣皇帝耶律宗元告大周皇帝曰:朕即位以来,本兄弟之国之义,遵缔约之盟,诚心共大周交好,共续百年友好之谊。故而数派使臣出使贵国,商议修缮燕云之盟条款事宜。然贵国不予应对,态度傲慢无礼,举止倨傲怠慢,无视大辽诉求。此举有失两国交往之礼仪,此乃对我大辽之蔑视。我大辽上下臣民无不激愤痛恨,群情如沸。人人均以为耻,希望朕给予贵国惩戒,撤销燕云之盟约。然朕念及两国百年兄弟之谊来之不易,不欲毁于一旦,故思虑再三,再派钦使前来商讨修缮盟约之事。望贵国上下诚意以待,谨慎考量此番所提之建议,莫要让两国百年友好之局毁于此时,两国重开战端,于贵国不利。……”

这是辽国皇帝派来的使者在今日大庆殿上宣读的一份国书。但这哪里是一份国书?这就是一份耶律宗元居高临下对着大周朝廷下的一份圣旨,一份威胁要开战的的最后通牒。耶律宗元说的很清楚:前面几次的商谈没能取得结果,我们的使者空手而归,这是你们的傲慢和无礼,我大辽国上下引以为耻。我的臣民子弟都想要我和你们决裂敌对,但我念及两国百年友好的面子,决定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这一次我最后派人去跟你们商量,如果这一次谈不成,我们就要打你们了。

这样居高临下的口气,在大周建国百年以来从来没有过。强盛如斯的大周国何曾受过如此的屈辱和傲慢,而且是被大周文人们称之为蛮夷之国的辽国。不得不说,辽国确实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比大周也差不了多少,但他们在燕云十六州之外,北上苦寒之地的土地怎比得上大周的富庶中原大地和江南的万里沃野。就是这样一个蛮夷之国,居然也开始对大周国下最后通牒了。这怎么能不让郭冲气愤之极?

“当真搬走了?”林觉惊愕半晌,皱眉问道。

“是啊,方家夫妻两个,还有一个美貌的大闺女,是他们的女儿。三口人都搬走了呢。方家大嫂还特意到我家来跟老身告辞的,老身都舍不得他们。方家大嫂可是个热心肠的人。她那个女儿也是知书达礼的,平日里都客气的很。这年头可难得有这么好的邻里咯。”老妇咂嘴道。

林觉四人面面相觑,隐隐都意识到了什么。这次搬家定是临时决定的。时间在昨天夜里,很有可能是方浣秋得知了自己成婚的消息后,方家人为了避免她再跟林觉见面而选择了夜半搬家消失,从此不再相见。林觉的心情一下子低落糟糕起来。

“敢问大娘,她们可说了搬到何处去了么?”林觉不死心的问道。

老妇人头摇的像拨浪鼓,连声道:“这老身可不知道了。她们没说搬去哪里。”

林觉沉声再问道:“那么,方家那个小姐以前一直都住在这里么?”

“瞧你这话问的,那个叫浣秋的女孩儿是方家的女儿,自然是住在这里了。老身经常看见她坐在院子里读书呢。那可是个好女孩儿,我老婆子拎不动水桶,她还来帮过几回呢。”老妇人答道。

林觉皱眉不语,这再一次证明了方浣秋活着的消息,虽然之前已经百分百的确定了此事,但此刻更是一个最为直接的证明。

“多谢大娘了。有劳了。”绿舞叫道。

“没什么,没什么。没事的话,老身做事去了。”老妇人缩回头去。

林觉心情沮丧而且复杂,满心盼望着能见到方浣秋,虽然再不能再续前缘,但起码见一面可慰心中相思之念。但没想到方家人却就这么搬走了。浣秋这是躲着自己啊,越是如此,越是说明她不能释怀,也越是增加心中的愧疚之感。

小郡主对这个结果也很意外,不过她的头脑清醒的多。轻声对站在那里发呆的林觉道:“夫君,那金钗和婚书是一早送到咱们家里的,方姑娘他们是半夜里搬家的,时间上对不上。只有一种可能便是,她们其实还在城里住着,只是换了个地方罢了。”

林觉精神一振,点头道:“说的是,她们定还在城中居住。”

不过林觉很快又黯然了。偌大一个汴梁城,人口百万以上,找起来堪比大海捞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