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温书备考

大周王侯 大苹果 3312 字 9个月前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严正肃拱手还礼,笑眯眯的道。

林觉道谢落座,仆役沏茶之后躬身退去。午后的阳光正好,小院中秋意盎然。几株树木的树叶都已有黄红之色,角落花坛中,几丛秋菊开的正热烈。木廊下的秋海棠也开的正盛。空气中弥漫着深秋的味道。

“林觉,我这小院如何?”见林觉四顾看景,严正肃微笑开口问道。

林觉忙拱手笑道:“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处别致的小院。这里的花木应该都是严大人亲自打理的吧。”

严正肃笑道:“何以见得?”

林觉指着几棵院子一角的树木道:“别人家的庭院之中的花木无不以横斜曲奇为美,也多种些花树月桂之类。大人这院子里的树木却是笔直的松柏枫树,且不压枝成型,直立亭亭。种植的花草也是以秋菊海棠之类,能耐寒坚韧之花,这也不是寻常人的风格。这自然是跟大人的喜好有关。”

严正肃哈哈笑道:“没想到你还有这番见解来,倒是颇为新奇。不过你猜的没错,这小院确实是我亲自布置的,花木也是我自己喜欢的。闲暇时我便爱呆在这里喝茶。四季之中老夫独爱秋色,故而这里的草木也多为秋天的花树。至于那些树木的造型,老夫也不喜欢人为压枝扭曲,弄的七歪八扭的样子。别人以为那样是好看的,老夫却认为,树木便该有树木的样子,便该直立而生,顶天立地,故而绝对不会去刻意让它们变得弯曲蜿蜒。”

林觉笑道:“惭愧,侥幸说对了。”

严正肃笑道:“你非常聪明,你这样的人,老夫很少见到。我有些明白,为何敦孺兄会肯收你这个关门弟子了。”

数日之后,林觉去往一号码头船行大厅之中,召集事务会的老掌柜们,告诉他们自己要潜心温书备考了。林觉告诉众人,接下来一个多月自己将不再来船行坐镇,除了大事之外,请他们商议而决,结果命人报于自己知晓便可。

实际上近一个月来,事务会运作流畅,林家船行码头和各商铺的生意运转如意,各项新规也逐渐的为众人所接受,其实林觉早就已经在当甩手掌柜了。大管事既然要温书备考,自然是不能拖后腿的。以唐师爷为首的一干老掌柜们纷纷表态,一定不会让大管事失望。只请求林觉每日来船厅和码头上转一转,毕竟大管事长久不露面,也是不合适的。

回来之后,林觉吩咐绿舞和林虎,告诉他们,从即日起自己要闭门读书,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管。绿舞自然是很高兴的。公子很长时间以来天天东奔西跑,忙的衣不沾身的,自己看着都心疼。特别是今年。他其实没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又是去海上剿匪又是生了大病,前段时间家里出了大事,他还不得不照管生意,当真是没一刻安闲。现在公子终于决定留在小院里读书,不再过问太多的事情,那自然是极好的。

其实对于绿舞而言,公子当不当林家大管事也没关系,当不当官更是无所谓。最好能像以前那样,能够天天呆在家里读读书,自己做做糖饼儿,炒些好酒好菜让他吃的高兴,那便是绿舞之愿了。虽然绿舞也明白,想让公子一辈子都在小院子里呆着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心里却存着这样的念想。可能这是绿舞心中越来越觉得公子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前的公子,将来海阔天空不知遨游何处,越难有如今在小院独处时光的一种珍惜之感吧。

林虎倒也无所谓,他还小,虽然跟着林觉见了些世面,但毕竟对很多事不太明白。他只是觉得,叔的话便是对的,自己只要照着叔说的话做便是了。

在去了书院一趟拜访了方敦孺,向方敦孺请教了一些应对科举的要点之后,林觉果真潜心躲在小院里开始温书备考。

大周朝科举项目极为庞杂,涉及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上一世林觉便尝到了苦头。最后还是靠着啃书本的题海战术,加上方敦孺的点拨才终于过关。不过那也已经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无论秋闱春闱,内容其实都大致相同。一般而言都是帖经、墨义、诗、赋、论各一篇,外加‘时务策’五道。帖经和墨义其实都不算太难,帖经是将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前后句裁去,只留中间数语,让考生补齐,其实便是填空题。这种题目其实便是送分题,除非是根本不认真读书的,否则又怎会连论语全文都背不出?其实便是死记硬背的功夫。

墨义题稍难些,是根据《春秋》《礼记》等古圣贤经典著作的文章中的经典段落,然后籍此解释其意,解答问题。说白了便是阅读理解的问答题。这种题目其实难也不能算难,只是需要学子熟记的文章更多,涉猎更广。而且这类问答题往往多达数十道之多,若各自出自不同经典不同文章的话,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范围。所以已经颇有难度了。

但其实,这还是要归结到多读书死记硬背的功夫。就算做不到全部背诵,也该博闻强记,起码在看到题目时能知道出处。所以,说难,真正花了功夫其实也不难。

帖经墨义说白了其实还是死功夫,但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后面的诗赋论三篇。大周朝以文治为尊,着力提拔的便是文学才能高,且懂的治国之理的文人。前面的帖经墨义其实是最基本的素质,一般下了功夫的基本上不会拉开太大的档次。而诗赋论三篇则正是拉开考生水平,展现真实水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