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你可收了韩遂不少礼

三国圈 嬴政 3290 字 9个月前

李轩被人视为要造反,不止一次,早已习惯,不以为意,反笑嘻嘻的反问,“那为何在野骂我者一片,朝中上下,外戚,宦官,士族,皆言要把并州,凉州,甚或关中,全交予我这头老虎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答话的却是阎忠,看着李轩仿若一脸看神仙的神奇,“北盟年年赋税全缴,月月钱粮不赖,日日粮秣源源不断输往洛阳,不会是早就想到这一天了吧?朝廷自己收赋税收不上来,交予别人赋税来源全断,唯独予你,赋税全。”

“明知北盟或反,可谁又不会反?刘焉汉室宗亲,据益州且截断汉中,粒米不缴洛阳。”

阎忠看着一脸笑嘻嘻的李轩,摇头苦叹,“若论行不论心,真就北盟算是大忠臣。剿黄巾,乌丸,匈奴,羌氐,塞内外诸胡,从不要朝廷发饷,反不断送粮予洛阳。”

说着,又是盯着李轩,真诚道,“小仙时下身死,青史之上,必是周公。若有朝一日遽尔造反,为祸甚于王莽,必受千古骂名。”

“两害相较取其轻。”

盖勋也叹,“明知北盟才是虎,为了扔掉凉州这个包袱,缓解关中饥馑,拿到幽并凉冀的税赋,朝中全在饮鸩止渴啊。今日引北方军入关中,明日北方军上洛,谁可阻?。”

“我若要上洛,哪还用等到明天,时下就有人请。”

李轩哈哈大笑,“平凉州乱,我看少府统计累积靡饷240亿钱有余。有北方军愿意平凉州,总比持续靡饷,比弃凉好吧?

我是赞同弃凉的,因为不弃凉,我幽州税赋还要不断填到凉州这个无底洞,我北盟治下的小民,居然要为了个天边的凉州,担负沉重的税赋,什么大局为重,站着说话不腰疼,小民就该以饭局为重。

可我不赞同放弃幽州的长城,尽管长城与凉州一样,只花钱没有进项。可我宁愿养着二十万无所事事的幽州边军,宁愿税赋再重,也决不放弃幽州边防。

因为幽州长城一失,我就完了。税赋再重,没北盟存亡重,没我的命重。

我是反对弃凉的,因为当我占据了凉州,谁让我放弃我的财产,谁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小民就该以大局为重,皇国兴废,全系幽并凉三边稳固,边疆永宁。

所以说,同样的一件事,与我有利,我就赞同。对我不利,我就反对。朝野无论赞同弃凉,保凉。无论是赞同交予北盟,还是防患北盟的,都能从站着说话不腰疼,与利与不利中,找到根源。

凉州若与我无利,给我我就要了?凉州刺史给我了,我要了么?我北盟据凉州,就是有利,对我北盟的发展有利,对凉州有利,对朝廷有利,对天下有利,仅此而已。

与其隔绝关中内外,让关中,凉州,益州,汉中等地皆位同割据,一粒粮食都不上缴洛阳,反伸手向朝廷要粮闹饷,确实不如交予北盟嘛。”

金城一役,苏双部为前驱,作出掩杀金城态势,却不碰坚城,只在金城四郊游走,不断裹挟仆从军的同时,迫使金城周边叛军本能入城,选择笼城。

张飞的第三“西方”团到位后,接管仆从军。苏双部赤备,开始将作战目标转为金城外的离合之兵。

张飞部步兵军负责攻金城,主要是督战仆从军,勇猛攻城。通过实战考验同志,提拔仆从军将领。

让与北盟站在一起的进步人士,和金城中顽抗的反动人士,在互动中结下不解之缘。让北方军与仆从军,在共同的携手战斗中,结成鲜血凝成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谊。

故而,互动是必要的,死人是难免的,就是死的人多了点,李轩才不想进城,毕竟血腥味未散,刺刀下的人心未安,如秦方灭六国,正是义士易起的时候。

秦汉多荆轲豫让辈,不得不防。

倒是朝廷命官盖勋,阎忠等随李轩一起赴金城的敌友,李轩倒是不防,反在盖勋问起北盟对李文侯,韩遂,马腾等人的态度时,实话实说,态度真诚无比:“北宫伯玉,李文侯是湟中胡人领袖,韩遂,边章同样是羌氐胡部领袖。对他们来讲,羌氐汉胡不重要,领袖只能有一个。对我来讲,他们可以同存,以为平衡。或者同灭,斩草除根,就是不能只留一个,那必独大。”

“北宫伯玉,边章已亡于内讧。”

对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等一干叛军皆无好感的阎忠,反是兴奋起来,“时下李文侯,韩遂双存,仙帅之意,此二獠还要火并?即便胜者,仙帅同样不会笼络?”

“对,就是这个意思。”

李轩点头承认,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轻笑,“你要相信,我作为汉人中的带路党,若率领幽并乌丸,匈奴诸胡骑,对大汉的杀伤,绝对远超过乌丸,匈奴单干。”

说着,又是哈哈一笑,“那韩遂与我是一般角色,看李韩二人何时火并吧。若胜者为胡人李文侯,待我势大,尚有招安可能。若是韩遂胜,他胜利的一刻,就是我大兵掩杀之时。”

“你可收了韩遂不少礼。”

盖勋面色古怪,摇头轻叹,“韩遂不介意女婿一家灭门惨祸,送重礼予你,只求安身。人女儿你杀了,礼你收了,却要置韩文约死地?”

当初韩遂,边章等人围汉阳郡冀县,盖勋驰援,怒斥边章等人,劝其反正。韩遂,边章皆言如若早救金城,尚能改过,如今已罪孽深重,无法回头,哭泣而去。

凉州官匪彼此之间全有交情,都认识。领着朝廷兵马天天剿匪的董卓,就与被剿的羌氐部首领全认识。守城的盖勋与攻城的羌氐叛军,全有交情。

崔烈建议弃凉,最新反对的傅燮,就是凉州北地郡人,就是英勇就义在了朋友手中。

傅燮为人刚正,在汉胡之间皆有善誉,攻城的数千匈奴兵在城外跪地,哭劝其降。傅燮的选择是带少数亲随,出城冲阵而死,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