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举根火腿肠,自诩王中王

三国圈 嬴政 3482 字 9个月前

张绣撇嘴,“外州人下的去手。”

“什么外州人,我娘告诉我,就是在凉州生的我。”

李轩不要脸道,“我这是认祖归宗来啦,我人虽然在关东,但根系关西,始终未移。”

说着,又打了个哈欠,冲张绣与其身后的胡车儿等人摆摆手,“你们赶紧走吧,我这儿剿匪呢,你们跟着添什么乱,有闲关中浪去。”

张绣冲李轩挤眉弄眼,那意思我不能走。

李轩一看有点明白过来了,八成张济想找个由头脱队,这才让张绣粘了过来。

“行了,找地儿支个桌,煮点茶喝。”

李轩伸了个拦腰,看了眼视线尽头的上邽城,“上邽,上轨?我还出轨呢,一点都不知道跟发达国家接轨,名不副实,以后这地儿叫天水了。明天先把城围了,割麦等炮,炮来了就让韩遂他闺女改嫁去。”

说着,扭头又问阎忠,“庞德家在城里还是城外?要在城外,把他爹娘逮来,好好劝劝孩子,荣华富贵在城外招手,城内顽抗死路一条。劝不下,守军家属填壕,让他全家打前。”

驱驰守军家属填壕清障,一是用恐怖气氛,将城外之民吓入城中,加速城中粮食消耗。二是崩敌士气,面对一家老小哭嚎上前,经受一下精神考验。

业余的军队,会在面对这种禽兽式的凶残攻击时,一触即溃,对守土的乡兵尤其有效。

阎忠被噎了一下,刚要应声,反是一旁盖勋冷哼出声:“你就打算屠城血漫西河,以京观镇凉州?”

“我屠过谁了?”

李轩见盖勋肯主动说话,倒是挺高兴,却又委屈,连唐山屠了辽东乌丸丘力居万众,筑成京观,都不是他下的命令。

他明明坐镇燕歌就没挪地儿,都能把这破事算他头上。

“我说的围后不赦,官吏尽屠,不假,入凉州一直就这规矩。”

李轩冲盖勋一摊手,无辜道,“可这不假,也不见得真呀。围不假,可三门只围一门攻一门呀。不赦不假,可那要先抓住才行啊。我就围一门攻一门,兵都进城了,另外两个方向的门都没人。这要都跑不掉,那都是笨死的。”

谈的是屠城惨事,却是嘻嘻而笑,“我要传恶名是真,全屠了哪还有活口传我仙屠之名?这么多县乡关隘的,我哪有功夫一个个打去。就是招降信火力侦察,敢不降的我就敢大军开过去,屠城。

安定郡凡亭山下乌氏县,就被我屠干净了,实际屠的官吏豪绅守卒,加一起不到三百,余三千户是被迁徙空了。可我假屠是真恶名啊,闻我仙屠大军欲至,骊蚠,番和,显美三县卢水胡,自动就与我接轨了,没天水这么反动。

要都跟天水似的见我一来就闭门不接客,我还怎么做凉州最受欢迎的人?我不快点成为凉州最受欢迎的人,元固想让凉州死多少人?”

盖勋欲言又止,终究默然。

“盖君,你与韩约,边允等相知,长命无绝衰。”

李轩嘻嘻而笑,“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那帮孙子绝。

盖勋眼前一黑,差点背过去。

皇甫嵩等屠杀黄巾,不过是延续了这一做法。

李轩认为黄巾可以挽回,对平羌氐,倒是认同凉州三明,他也觉得除了消灭人口,没别的辙。

一旦被打上不安定的标签,就会被北方军强制迁徙至外州,就是他在采取凉州三明的手段前,相对温和的办法。

不如此,凉州之乱,只会此起彼伏。

这就是为何有“弃凉”之议,主弃的就是败军之将邓骘,加上南匈奴,乌丸等要治的胡部多了。

邓骘就认为凉州除了消耗朝廷国库,就是叛乱造反,几件破衣服,必须修补一件,才能保一件,若几件破衣同时修补,就有损失所有衣服的可能。

凉州羌氐,并州南匈奴,幽州乌丸,光这三件破衣,是全保,还是一件一件的补?

幸好从开国的马援等人起,包括与邓骘同时代的虞诩,张禹等,皆坚决反对弃凉,三辅才没成为前线。

邓骘是对的,拿着凉州是光耗钱粮,可没了凉州,三辅就是前线,那更耗费钱粮。

这就是李轩为何一开始就不管边境,直入凉州腹地的原因。

因为与造防风林一样,屁用没有,治沙必须把沙漠包围,消灭才行。

想用种排树,盖个长城,把沙漠,外敌挡住,只会有守住了与输两个结果,最终既赢不了沙漠,也挡不住外敌。

汉廷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建了一座心中的墙,把关西武人隔离了,轻视,鄙夷凉州武人。

那被凉州武人集团屠杀,不活该么?

想统治羌人,氐人,匈奴人,乌丸人,扶余人,又不把这些人当自己人?

想让关西武人效忠,又鄙夷,轻视凉州野蛮的武人?

为什么要效忠一个鄙夷自己,轻视自己的朝廷?

北盟取凉州,用的就是“一视同仁”这把刀。

就一个标准,一个规矩,督战队一动,只要被旗线超过,管你羌人氐人汉人外星人,全宰了。

只要先登,管你什么人,就是一样的先登之功。

百姓祈求的实际就是个公平,北盟能在凉州做到公平,起码就拿下了九成以上的人心。

“上邽令与守将都是谁啊?”

西路军一路扫过空虚的凉州,沿途各县闻风而降,西进凉州又是临时军事行动,不是执行军事预案,情报空白很多,迷雾多有。

李轩还真不知道上邽守将是谁,扭头态度诚恳的问顾问团中的向导,“元固兄可知晓?”

“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