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邀请又实在令二人抓耳挠腮的心痒痒,万一是真的,《大汉邸报》刊行天下,那月旦评就不是评了,等于察举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的举荐权,在他俩手里了。
一言可让人名动天下,一句话就让人身败名裂,除了李小仙那个脸皮厚到无可救药的怪咖,比他俩还能扯淡,对品评免疫外,其他人神经哪有这么神经?
那真就是一评可决无数官吏前途,一论可论性命呀,他二人则更不必说了,必定留名青史啊。
终于还是文人骨子里的留名冲动,压过了中计的担忧,毅然接受了邀请,北上幽燕办报。
贾琮官声清正,二人自然乐的同行,但确是同行一段,却非同路。以许靖许劭之关心时事,看人事之准,自然明白贾琮心忧为何。
“君子可欺之以方啊。”
许靖评价贾琮道,“冀州个烫手山芋,贾公倒不嫌烫。”
“幽燕之虎,不伤异类才对。”
许劭不同意,“刘伯安仁人君子,绝无弑虎之力,故居虎穴而得安。若换一…”
说着,斜眼看向士壹与士武,毫不客气道,“就是换了士太守,也绝不敢使幽州,连冀州之郡守,都绝不会迁。”
士壹与士武一愣,贾琮倒是好奇:“为何?”
他确实好奇,士燮是其交趾太守的继任者,憨厚敦和,师从汉室宗亲大儒刘陶,前年刘陶被诬与张角勾结,为表忠贞,绝食而死。
这样的师徒,为何许劭似言有别意。
“因为惺惺相惜呀。”
许劭冷冷一笑,“冀州是冀州人的冀州嘛,士太守又怎敢北上冀州?自然只愿待在交州不动啦,交州是交州人的交州嘛。”
明受北盟之邀,暗讽北盟不是东西,如此白眼狼,可见其蹉跎曹吏,不是没有道理。
“呃?”
士壹,士武的眼神缩了缩,目光躲闪,真就有点怕了中原的名士了。
这话听在贾琮的耳中,则只觉无比奇怪,别扭。
贾琮说是要微服来看看河工,车驾舆服俱收,可一行人气度肤色放在那里,负责督段河工的工头,不少皆是乡吏乡老充任,有眼力价的自是请一行人凉棚暂歇,茶水伺候。
“呦呵。”
扇着蒲扇,喝着大碗盛的薄荷泡葛根,凉亭旁居然就有公告亭,引的倾身细看的许劭啧啧称奇,“河北不愧是人文荟萃之地呀,行不过三县,看过的布告,公告已逾半生了。”
一个木框平板上,贴着邺城周边广平、广年、斥漳,曲周四县的水系与公路图,虚实线皆有。
漳水,上游黎阳诸山泉流汇集的清河、滏水、淇水、污水,洹水等河系为蓝,湖泊为蓝,漳水西的西门豹渠等人工渠为红。
战国西门豹治邺,处死借漳河“祭河神”残害百姓的女巫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公路为黑,安邑—太原—井陉—中山—邺城的郡道,与县下里亭间小路,粗细并行线段不等。
已修毕的沟渠标着粗红与竣工日,正在修的双引虚线箭头,倒是一目了然,一旁士武却变了颜色。
凝神细观木栏上水系图,竟见勾勒山陵的细线外有标高,不免骇然,这舆图一样的公告,居然比交州军中作战的阴图还要精细。
问了下,一旁拄着的葛杖的乡老,竟说是本县自制。
再详探,才知《大汉百科全书》“地理”篇,就有冀州略图,邺城又有学了测绘制图法子的士人,真就是自己绘制的。
非但制图,新图还会打上日期,编号,上交“大汉百科全书”的编撰委员会,作为下一版《大汉百科全书》的更新。
用谁的图,测量,绘制,制图人的名字就在百科书图页上,标生平简介,直如立传,惹士人趋之若鹜。
薄荷与葛根的药理,解渴消暑的功效等,就是百科中来的。
只是《大汉百科全书》不是一本书,“全书”一套常人置办不起,除了官府与《百科全书》必买的士族门阀外,成套的“全书”只有建有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才有完整的。
一般读书人有本感兴趣的“植物篇”,“动物篇”,“战史篇”,“海洋篇”,“地理篇”等单册,就不易了。
邺城就有义务小学校,可义务之外的书本,是极贵的。
“河工可是发的力役?”
贾琮关心的却是徭工,兵役就是徭役的一种,无偿修长城,河工的力役,无偿为官府当差洒扫的杂役,无偿当兵打仗的兵役,都是徭役。
“非征非募。”
凉棚内一座陪的老耄,拄拐拈须而笑,“开的是私渠。”
棚内数老,皆年耄已衰,年轻后生竟是一个都看不到。除一中年县吏外,只有俩膝下小儿,在地上爬来爬去。
自春秋起,就有三赦,幼弱,老耄,蠢愚,罪不及三。汉起孝道后,三老治乡,六十五以上老人,更有奉养,祭祀食肉者唯老人,岁高且有天子赐宴。
老人在乡中地位,自武帝后,就腾然高企,地位超然。平常是不用下田耕作,劳动的。但凉棚中的几老,却烧水的烧水,摆碗的摆碗,看起来挺忙活。
似是自愿的忙活,一个个老脸乐淘淘的样子。
壮年壮妇都在河堤上下坡的挑担挖土的忙活,气氛热烈且扬歌,确实不像行尸走肉的徭役河工模样。
可私渠一说,还是让贾琮迷惑不解,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土堤,狐疑道:“如此长渠,竟是豪族家渠?”
他暗忖,数里长渠出去,即只浇灌渠周田地,岂不是此处豪族坐拥良田数十万亩?
“渠不是豪族家的,倒是渠边地不少是地方大户,官绅部曲的。”
凉棚中一乡老,看着同在棚内的县吏,拐一顿地,脸有不平之色,“渠道何处走,大户比我等小民消息灵通着呢,提前就将漕渠,运河,乡路要贯通的周边荒地,赎囤下来了。”
“可不是。”
旁边一老提拐一指河堤,“这漕渠东岸就尽是闵氏地,西则全是耿氏田,甄渠一开,俱成通衢水田矣。”
“甄渠?”许靖诧异。
“闵氏耿氏本地大族,可囤田积地,开渠修路的钱粮却怕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