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狐犬伸出长舌舔了下脸,放下小爪,尾巴一摇一摇。
“你说,我该不该收俩弟子,把我逮蛤蟆的编筐手艺,传出去?”
狗娃背着小手,腆胸迭肚的朝前趟着走,一脸的骄傲,“雪蛤的收购价越来越高了,现在一个蛤蟆顶去年仨,我准备收三妞跟六娃为弟子,你有啥看法?”
“汪汪”小猎狐犬又是舌头一卷鼻子,大眼睛眨眨,小尾巴乱甩。
“好吧,我同意你的看法。”
狗娃老神在在的一点头,“若他俩帮我做作业,我就收下他俩。”
一人一狗渐渐走到一片水洼野草遍布的荒地,狗娃才倾身在记忆中的地方,在盖着的一把把草叶下,拽出一个个小藤篓。
扁三角形,镂空的蛐蛐笼子一样,一拳大的开口,底部一个略大的肚。
蛤蟆筐是两层,里面还有一层倒圆锥形的下开口喇叭,蛤蟆撑身朝下钻的时候,身体会把喇叭撑大,可一掉进筐底,面对头上的一个小口,就再也钻不出来了。
运气好,放一溜二十来个蛤蟆筐,一夜过后,第二天能逮四五十个蛤蟆。
可统购点只收雪蛤,癞蛤蟆,不收大爷喝酒爱吃的青蛙。
狗娃觉得乡亲们说的对,盟里的狗官全是傻笔,统购点居然收癞蛤蟆,收购价还越来越高,真是莫名其妙。
他不知道北盟要的是癞蛤蟆的蟾酥,蟾衣,以为狗官爱吃癞蛤蟆。
爱吃他就逮呗,谁还跟钱过不去,用钱买黄桃罐头,斯帕姆,不比癞蛤蟆好吃?
更令他高兴的是,自从统购点开始收癞蛤蟆,下乡的贩子也跟着收起了癞蛤蟆,去年秋到现在,雪蛤与癞蛤蟆的收购价翻了三倍。
逮蛤蟆这事,有钱途。
狗娃淳朴,不明白更有前途的是“逮信息”。
北盟的《进出口清单》一变更,一将蟾酥,蟾衣等明确列定为“只许进口,严禁出口”的二甲类管制物资,对信息敏感的人就立刻从中捋出了商机。
待探明《清单》变更是由于“药典”更新,将蟾酥,蟾衣等列为解毒,强心,麻醉药成分,且供应状态为“紧缺中”时,立刻就知道“钱景”近在眼前。
胆大心野的直奔外州,本小力弱的就在当地下乡收购,与粮站收购生猪一样,一旦竞争对手出现,统购点除了提高收购价格,别无他法。
是信息与竞争惠泽了狗娃,即便他既不知信息,也不知竞争,只想安静的逮蛤蟆。
知足者常乐,心急火燎的收蛤蟆,开心快乐的逮蛤蟆,谁更傻?
蛤蟆!
……
右北平郡,乐亭,泗上民里。
泗上为徐州,鲁也。
此处民里多为徐州北上的流民,自愿结户成里,申里选册时,选了右北平郡南滨渤海的广袤荒地。
民里中的多半来自青徐交界的徐州东海国,朐县等临海地,不少是赶海人家,外海之岛就是“瀛洲”。
临海盐碱地贫瘠,粮食匮乏,青徐战祸一起,更是只有逃难的份。
“大爷,夜水放屋当门了,俺出去啦。”
狗娃把热水盆放在脸盆架上,摘下当门的鞭梢,把地上的“得喽”朝兜里一揣,支开门放膝下撒欢的猎狐犬出去,随口朝屋内喊了嗓子。
“麦麦的,揣着馍馍。”里屋回了声。
狗娃答应一声,却没去揣馍,绕开院里的鸡屎,开了院门,脚步轻松的朝外走。
身后,跟着条大眼短耳的小瘦狗,猎狐犬的名字叫“牛牛”。
“大爷”是爹的兄,过了津门喊“掰掰”,青徐喊大爷,逢长辈自动叫高一辈,喊侄子小二的爹,都喊“小二他爷”。
实际喊的是平辈。
狗娃的“大爷”不是亲爹,是组户的时候认的亲。
盟里的孤寡福利政策,十三岁以下的孤儿,愿收养的户赏头驴,女童恩赏更高,田马一匹,但要户双亲俱在且无儿女,才能领养。
若民里抚养,则驴马加赏在里,属于里的公共财产。
狗娃就是被领养的娃,为了骗盟里的驴,虚岁十五的他被乡亲们怂恿,暗报十三,为民里多弄回来了一头拉磨的驴。
青徐民风尚算淳朴,没打马的主意。
“银银喂么,么喂银银。”
狗娃欢快的走在一栋栋一模一样的民居前小路上,看着墙上石灰标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顺嘴就念了出来。
时下的他,也是个文化人了,认识五百常用简字,在家讲青徐方言,出门顺口就是幽州话,老雕与老鹰,转换自如。
里内天南地北,哪的人都有,看着标语,念叨“养娃不读虚,不如养头驹”,卖核桃标个“核头一毛一斤”的人都有,他的方言实在不算什么。
狗娃甚至没啥愁苦,或许是年岁小的缘故,是一路腾云驾雾的从徐州东海国,辗转三州半,折腾到的幽州右北平。
逃难前,他家就死绝了,怎么死的他不愿想,记起来的就是一路随乡亲们逃难。
一路被黄巾裹挟,被挑丁,被打散,被县城乡兵驱赶,再到削矛挑旗,冒充义军朝北赶。
路上换了几次队伍,狗娃都记不清了,反正流民,黄巾,贼兵,义军,他都干过,被迫的,一路浑浑噩噩。
到看见挑着红旗的骑士,要他们自动去最近的收容点集中时,才知道已到了涿郡,到了幽州,到了有戍田种的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