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干扰源

三国圈 嬴政 3380 字 9个月前

即便做不到将其转化,也要将其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削弱到短时期无法对幽州,冀州方向实行有效干扰的地步。

山区才是黑山军的依仗,一旦进入平坦的翼州腹地,一马平川,撤退都困难,经不起任何失败,一败就要全军覆没。

所以,剿杀黑山军的主要作战地域,实际就是冀州平原。深入太行的烧栗破囤,就是为了持续降低其谷物耕种面积与粮食储量,迫其出山劫掠“自救”。

加上数月来被北方军及其仆从军击毙的刘石、平汉、大计,掾哉等头目,黑山军已先后有超过三十个大小头目,亡于冀州。

除太行西河白波谷以郭太为主,活跃于并州上党郡,侵掠河内,河东的杨奉、胡才、李乐,韩暹等部外。

东接冀州,北邻幽州方向的原黄巾各路山寨,皆在袭掠幽冀的过程中,被北方军大量成建制歼灭,老贼损失尤为惨重,元气已伤。

黄巾余部势力仍大,黑山贼,青州贼,白波贼等皆是黄巾余部。

只是黄巾总坛被捣后,散布各州的百万黄巾,改庭换面,纷打了不同的旗。

早先同属太平道的黄巾,从此也开始了相互冲突与吞并。

且贼与贼之间同样火并频繁,泰山贼臧霸,孙观等就同样在青徐方向,讨伐欲在泰山栖身的黄巾。

就是由于黑山张牛角部被幽州,冀州方向的北方军持续打击与封锁,导致实力下降过快,才有了褚飞燕一行的主动入营。

不主动受招安,被白波等部吞并,作为填壕的前驱,那结果就更差了。

“诸君能守约归来,我们很高兴。”

李轩等人把褚飞燕一行从辕门外接进营中,态度亲切的就像对待老朋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仇敌。

“灵柩已送回山中安葬,多谢仙帅与诸位成全。”

褚飞燕抱拳对北方军一众头目抱了抱拳,“义父待我情同父子,临去时以部曲相托,某已决意改姓为张,唤燕,承义父遗志,护好山民,望仙帅成全。”

“燕?好啊,与燕歌有缘,上天注定咱们是一家人哪。”

见张燕等人闻“燕歌”色变,李轩摆手一晒,笑道,“放心吧,没人要强迁你们出太行,外面的天下这么乱,你们愿守清贫之山,也是好的。”

张燕等人闻声皆是心神一松,郭大贤倒是苦笑出声:“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谁愿意钻山沟沟。”

“山地贫瘠,钱粮不敷支,布盐皆匮。”

一旁的左髭丈八嘟囔道,“又能好到哪去。”

“好在你们从此不用出山为寇,好在有你们在太行盘踞,外寇也不易进山为贼了嘛。”

李轩一脸笑意,没讥讽左髭丈八不愿失权,又嫌山沟穷的奇怪心态。

农历五月的最后一天。

经过数波信使往返,褚飞燕,左髭丈八,郭大贤一行,抵达位于钜鹿平乡的北方军大营。

北方军没摆什么刀斧阵,李轩,苏双,张世平等北盟头目,郭典等冀州本地官,带着被俘数月的青牛角,浮云,黄龙等黑山军头目,等在辕门之外,把褚飞燕一行接入的营中。

月前袭击北方军辎重队的三千黑山精锐,在冀州境内全军覆没,最终逃回太行者,不足百数。

包括“又至”北方军营地的褚飞燕,李大目,郭大贤三人,皆在逃亡途中,先后被俘。

他们是代表太行张牛角一部而来的,张牛角已于是役,重伤不治。

左校、于氐根,五鹿等八位黑山军头目,皆于此役当场战没。包括大头目张牛角,杨凤在内,十三员黑山军头目,则先后亡于追击途中。

另有褚飞燕、左髭丈八、郭大贤、李大目,于毒等二十八个屯长以上的头目被俘。

黑山军并未中什么计,就是死在简单的数学与制度上了。

黑山军是出太行深入冀州腹地,而冀州的联防体系只要能做到最简单的预警功能。附近的机动部队,只要斜线至太行出口段,能比黑山军直线回去的更快,用时更短。

那黑山军就回不去了。

那想回太行就只能绕路,越绕,耽搁的时间越久,被全歼的概率就越大。

战场附近的三十,六十,九十里半径范围的郡县乡兵,负责黏住,层层迟滞。

位于半径五十,一百五,三百里的机动部队,梯次集结,一波波赶赴战区,亦步亦趋的跟住,行进中兜住。

就像牧羊犬看护羊群,零星羊朝外跑,赶回圈内。

羊群若选择分散突围,即失去兵力优势,牧羊犬寻机选几股吃掉,外面第二圈的包围网继续合拢。

黑山军是“侵略军”,位于“敌国”境内,一旦散开,即成散兵游勇。那就可以村村敲钟,动员乡兵乡民,以人海战术,施行大规模抓捕了。

羊群若集群冲击牧羊犬,牧羊犬就溜羊,等羊累了继续兜住,亦步亦趋的跟住,伴随羊群一起运动。

面对越坠越多的牧羊犬,羊群就会像背着个越来越重的包袱一样,越走越走不动。

等机动部队陆续到达战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后,即化身为狼,将处于运动状态中的被包围之敌,全部歼灭。

出击的黑山贼屡屡被全歼,就是被“还能运动”迷惑了,以为己方行军无碍,周边的兵马只是坠着,生机无碍。

等意识到隐隐包围的兵马越来越多,己方越来越困乏之时,分散突围都做不到了,一散就放羊了。

不用什么奇谋妙算,就是简简单单的数学与制度,就能让敢于深入冀州腹地的黑山军,一经被发现,就只有选择是被全歼,还是分散逃亡的余地。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本土围剿的机动部队,战力要高于入侵之敌。